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构与历史——德里达思想对历史学的可能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新 《东南学术》2001,(4):85-102
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以其书写语言学试图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这对西方历史哲学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德里达虽没有系统阐述其历史哲学思想,但书写语言学已经对西方传统历史认识论中的诸多要素进行了解构,如语言、事实、时间、文本、世界、历史等等。本文尝试从上述六个方面,探讨德里达思想对传统历史学的认识论、文本叙述和世界观等层面可能进行的解构,并从接受德里达思想的角度,理解传统历史学在西方后现代思潮中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德勒兹与思想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结构的河流中 ,虽然都是进行根本性的哲学竞赛 ,但大师们的绝活各有不同 :德里达表演的语言冲浪 (分延、补替、播散…… ) ,多是能指的运动 ;福柯展现的是历史泳式 (考古学、谱系学、监狱、诊所、性意识…… ) ,一再把人送回到历史 ;德勒兹则撒出一朵朵比喻的浪花——欲望机器、块茎体、逃逸线、游牧思想……。从德里达、福柯、德勒兹的中心概念 ,可以感受到后结构主义如何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中心向外播散。如果我们把以上三人看成一条线 ,那么 ,到德勒兹 ,已经完全离开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他甚至逮着机会就攻击语言学的思想霸权 ,说什么…  相似文献   

3.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雅克.德里达批判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意义观为基础的结构主义传统语言学流派的哲学基础,并以其独特的书写语言学、符号学意义观、延异理论等建构了后现代语言哲学思想体系。其解构性和寄生性成为德里达颠覆以逻各斯中心论、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和传统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德里达语言思想的实践为后现代主义者阐释后现代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并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到来和哲学思维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得自身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德里达《论文字学》阐述了他的解构思想,反映了新、旧两种语言观,即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差异,结构主义把语言看成一个均质的系统,解构主义则看成是不均质的,因为其中存在历时性的不同的痕迹。在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及文字的性质、起源、文字学的对象等问题上,德里达也提出了他不同于传统的看法,他追溯了文字概念的遥远历史,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作了解构性的剖析,从而对言语与思想、言语和文字、阅读跟写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承续了19世纪末以来由尼采开创中经海德格尔的理性形而上学批判传统。依据"知识型"理论和权力理论,他力图揭橥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理念的衍进中无可摆脱的种种困境及其渐趋消亡的路向。福柯的学说在法学领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部分归因于其纯粹哲学方面的著述,另一方面则源于他对一些特定法学论题,如犯罪、刑事政策、监狱等的直接涉猎。在法社会学、法律语言学、犯罪学,以及刑法学等诸多研究中,都可见到对其学说观点的批判性借鉴和援引。据此,通过对福柯思想的解读,当可辨析出其之于当前的法学研究所可能引致的某些理论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笛卡尔在"我思"中洞见到的自我存在或"我是"是其形而上学大厦的基石.笛卡尔的"我思"哲学把普遍理性的观点和自我的独立思考的原则统一起来,恰恰是这种统一而不是割裂深刻地代表了科学的现代精神.如果我们把笛卡儿关于自我存在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论证明转换成形而上学的实践证明,那么笛卡尔提出的哲学问题以及他所提供的解决哲学问题的基本方案就是成功的,并且是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7.
“精神”是西方思想与哲学的一个基本语词。海德格尔在其思想历程中对精神进行了多重解构。在《存在与时间》中,海氏一方面避免使用传统的精神概念,另一方面又对它进行改写,并用改写后的精神指引Dasein的实际生存活动或时间性。在《校长就职演说》和《形而上学导论》中,海氏则视精神为世界和历史的本原,并据此提出了他对于世界和历史的理解。德里达在其《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中对海氏整个的精神之思进行了梳理和解构。本文即是试图在德里达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海氏的上述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笛卡儿以“我思”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第一原则,开创了近代意识哲学,成为近现代西方哲学话语的源头和讨论对象。比朗、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都是在答复“意识是否具有实体性”、“意识是否需要先验主体保障”、“‘我思’是认识还是存在”、“我是自为的存在还是为他人的存在”等问题时展开各自的哲学思想。梳理从笛卡儿直至萨特关于“我思”论题的发展史,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的演进和展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通过对"幸福"概念的批判,否定了以获得幸福为目的的功利主义思想确立的道德准则及其确立根据,并强调了基于义务论立场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但诸多伦理学家却认为,康德在论述其道德形而上学过程中是借助了功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因此,他们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义务论立场提出了质疑,并由此为康德所否定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合理性进行辩护。通过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分析,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一种误解。康德尽管并不排斥幸福,但却坚定地反对将幸福作为道德的根据。康德是将道德准则建立在理性存在者的自由意志基础之上的。我们认为,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是义务论的,是义务论中最具典型性的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10.
雅克·德里达是法国当代的结构主义哲学家,文学理论家和符号学家。德里达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当代哲学和文学论争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德里达作为一位哲学本文的读解者,表现了他对于所谓“逻辑中心主义”或“在场的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性说明。他指出:不同的哲学理论和论题不过是同一系统的不同版本而已;尽管我们没法回避这样一个系统,却至少可以通过注意它所寻求抑制的东西来确定它所铸造的思想条件,虽然我们不能带来哲学形而上学的终结,却还是可以确定和倒转它所建立的分类并从内部来完成对它的批判。他对于各种本文的阅读变成了例示分析,一种新的解释实践的典范。这种新的阅读和写作的实践,在文学批评的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德里达是“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这一思潮在当代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都形成了重大的影响。结构主义者集中关注语言和结构的问题。但是,由于结构主义以及它以后的发展并没有构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而是—个以各种方式联结起来的复杂的写作网,也就非常难于对他们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白刚  张荣艳 《东岳论丛》2006,27(6):184-190
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关注人的,是人之为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的理论表达,因而追寻形而上学一直是人的“宿命”。形而上学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内在向度:“本体论向度”———知识何以可能;“伦理学向度”———生活何以可能。形而上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这两个向度的斗争史。当代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转变,并不是消解了形而上学,而是指形而上学从“本体论向度”转向了“伦理学向度”,因而,这种转向不是纯粹理论性的,而是生存实践性的。  相似文献   

12.
自巴门尼德始,形而上学经历了一个学科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黑格尔哲学将其推到了顶峰和完成.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看来已落入不可自拔的理论窠臼,成为被诘难的标靶和被遗弃的对象.然而,痛贬形而上学学科化的种种时弊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本身超越性意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哲学致思的终结.在马克思哲学中,形而上学是关于人的生存本性理解的形上视阈、本体论维度和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两个相关的基本层次来分析福柯的《古典时代疯狂史》。首先,在历史诗学的层次上,围绕"疯狂"所形成的历史性叙事可以大致区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型(隐喻、转喻、提喻、反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演变线索实际上构成了整部著作的基本框架。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这些话语策略还同时具有哲学上的内涵,它们对应着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历史性转化,从而揭示出了历史与哲学之间的深刻关联,并为我们进一步反思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近代哲学在张扬理性、完成转向的同时,也失去了哲学传统中所具有的关注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智慧之根,这导致了理性形而上学在不断拓进的同时,也疏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试图表明,在现代性的人类生存状况下,理性形而上学必然走向衰落,而在近代哲学框架下各种探究"形上之思"的努力也必然归于失败,寻求关乎人类整体命运的生存智慧将成为现代哲学的立足点和合法性根基.  相似文献   

15.
福柯晚期思想转向伦理学,还原了古典哲学原本内涵的修身目的。现代西方思想中求真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张力,导致现代性中修身工夫维度的缺失,因而他试图以重建伦理主体来纠偏。这一思路对中国哲学话语之现代重构的启示在于,面对中国思想的汉宋之争,传统思想呈现为重伦理道德而轻求真意识的偏颇,五四学人以启蒙理性的求真意识予以矫正。以福柯为代表的西方后现代思潮已开始反思过度的求真,在为启蒙之理性求真矫正之时,中国哲学语境的重构就陷入二难之中:一是继续深化中国现代化对启蒙理性之求真意识的内在需求,它尚未完成;二是需要反思西方对启蒙理性的反思而转向修身工夫的现实根源,它为时尚早。福柯的启示是,此尚未完成的真理和为时尚早的工夫必须与当下现实整合起来,作为中国哲学语境重构之奠基。此即福柯所说的一种当下现实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的哲学运思始终都是自觉地以形而上学的基础问题即存在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并不属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导问题即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问题范畴。他希腊式的形而上学之思总是呈现出克服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笛卡尔以降的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特征。把握海德格尔克服形而上学的立场和观点是理解西方二十世纪哲学走向的一个关键,在他的思想历程中,有三个环节或术语:解构(Destruktion)、克服(berwindung)、经受(Verwinden),这是准确理解他克服传统形而上学的枢纽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意识哲学。意识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思辨理性的抽象逻辑演绎构造了一个概念帝国,内在困境在于意识始终无法切中外在的超越之物。马克思生存论突破意识哲学的藩篱,扭转了哲学的方向,哲学出发点实现了从“我思”向“现实的个人”的移居,重心从抽象概念王国转向现实生活世界,强调的是实践关系相对于理论关系的逻辑优先性。马克思生存论的现实呈现就是资本批判,其结果是共产主义视域的敞开。在此,现代性的历史边界得以划定。然而,指出现代性的未来宿命并不意味着否定它的当代价值及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结构与历史的辨证--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金辉 《北方论丛》2005,(2):128-131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学界,一直以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和反历史主义著称.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阿尔都塞的理论并不是反对人的,而是在理论上"制造人"的.他的结构主义并不是排斥历史的,而是在理论上"制造历史"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是唯理论的、先验论的结构与人、结构与历史辨证统一的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发生学的结构主义,而不是纯形式的、形而上学的结构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柏拉图的药”中,德里达对柏拉图的《斐德罗》进行了创造性解读。根据塞乌斯神话,书写是“药”(pharmakon),它作为“助忆”会导致遗忘。在古希腊语境中,药既意味着良药,也意味着毒药。书写是良药,因为它能够弥补记忆力的不足,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写是毒药,因为它可能毒害记忆、背离真理。为消除书写的毒性,柏拉图诉诸辩证法以维护言谈的本源性;而德里达与斯蒂格勒则提倡“药理学”。但问题不在于消除药的毒性,而在于学会与药共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 ,当哲学家开始“重估一切价值”、“反叛黑格尔”或“拒斥形而上学”时 ,哲学通过对传统哲学范式的颠覆进入塑造自身基本特性。在百年嬗变中 ,这种对传统哲学范式的反叛和消解自始至终构成了 2 0世纪哲学的主旋。从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摧毁”、罗蒂“哲学的终结”、福柯“人之死”、德里达“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到博德里拉和福山“历史的终结”、列维纳“超验的毁灭” ,2 0世纪哲学对传统哲学范式的排拒和消解在解构思潮“嘲弄哲学”、“终结哲学”然而却是“真正的哲学”之思中达到了顶点。回顾 2 0世纪哲学 ,我们不难看到 ,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