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的保质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笑容,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王蒙 《社区》2009,(2):29-29
生活不是单一的,情绪也不是单一的。欢乐和痛苦,压抑和奋争,胜利和挫折,常常交织在一起。喜悦,是一种智慧,一种超拔,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战胜了烦恼和庸俗的清明澄澈。它是一潭清水,它是一抹朝霞,它是无边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线。  相似文献   

3.
汉文 《北京纪事》2015,(6):81-84
北京西城宣南书馆,300人的小剧场坐无虚席. 台上一桌一椅、一折扇、一醒木.从侧幕上来一人,一拍醒木,一张口,瞬间将人们带入风云突变的历史当中.无论《三国》《水浒》,还是《明英烈》,只需一句"上回书说到",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顿时将一场金戈铁马、快意恩仇、跌宕起伏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4.
张雨 《老友》2011,(10)
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一字诗与半字诗,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日偶见江心一艘渔船,船上渔夫正在垂钓。乾隆触景生情,令身边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纪晓岚稍加思索就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  相似文献   

5.
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一切具体的法则是有为法,而一画是无为法,是最高的法,至法无法,无法即法本身,石涛强调这一无为之法,意在使画家解除一切来自于传统,概念,物欲,笔墨技法等束缚,进入到一片创作的自由境界中,所以,一画的核心是要掘发人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是人的自性的显现,而如何使这一创造灵明自在兴现,惟有通过妙悟的认识途径才能达到,石涛的一面说,不是一个关于画法的理论,而是一种侧重于建立自性本体的理论,这一自性本体可以称为创造 本体,一画可以说是一种体物方式,一种创作原则,一种创作心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涛在画学方面的整体看法,所以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在中国画学史上,虽然也有一画,一笔画等类似的概念,但和石涛的一画说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一画说是石涛独创的画学概念,如果说石涛有画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概念就是一画。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王蒙说得好:“我总觉得语言也是一种艺术、一种音乐,是打开一种人心、一种文化的钥匙。多学一种语言等于多长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个舌头和一副头脑。”(见王蒙评论集《创作是一种燃烧》第260页)陈学迅同志的《双语——是提高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就是专门探讨和研究“多学一种语言”,多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一本书。作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结合人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源流》2007,(8)
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育种专家,一个研究所所长,一个博士生导师,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识分子,一个年仅63岁的知名人士,死在了田埂上。  相似文献   

8.
“太一”一词,文献中多有记载。“太一”性质与内涵,不同文献记载各异。综观文献记载和相关研究成果,“太一”内涵实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哲学概念的太一;二是宗教概念的太一;三是星象概念的太一。先秦时期,“太一”内涵多具哲学意义;汉代,“太一”的宗教内涵更加突出,是国家祭祀的最高神祇,同时又兼具其他内涵。这既说明太一信仰的普遍化,亦表明太一内涵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混合与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别情     
j 一别离的笙歌 一..响在层。酉的背后 ~短短的相聚0 一又是长长的挥手 ~末完成的诗 一酥黼然争双墼一心事跋涉争里一 …终究与清风擦肩而过~留不住的 一只把黑夜的雨丝_一弹螯忧嚣音色。。一道不出珍重。。0 一,思念的指针j 一巳遥遥指向离别尽头一不错等侯。。。i 一,不为任何的许诺j…在浪迹过后 一旅行的舟 一若还能再相逢 ~ 一,那是牵牵系系 一无法忘情的 不舍~一_警誉一别情  相似文献   

10.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也是议论文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种现象或读到的某些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评判,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引起关注和重视。由此看来,所谓"一事",就是指一件事情、一种现象或一则材料;"一议"就是从"一事"中提炼出论点,然后进行论证。这样一分析,"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基本思路、基本结构也就清晰  相似文献   

11.
我一向认为,有两个人将篮球运动在中国推向巅峰。 一个是姚明,一个是樱木花道。 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虚拟的。 一个是出口的,一个是进口的。  相似文献   

12.
《山西老年》2014,(11):32-33
守候一片自己的清净 一个人的内心,要像一捧清澈的水。风来,只是一道道涟漪,终究会归于平静;雨落,只是一些些涌动,终究会落幕成寂;云过,只是一道道风景,终究会成为记忆。守候一片自己的清净,无关尘世,无关风月,只是一种善良,一种淡然,一种恬淡。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走向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走向另一种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把一种文字用另外一种文字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两种文化的辩证统一,多种形式的统一,多种翻译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一一""AA""一AA"和"一A一A"四类数量重叠式各自独立发展,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基式和变式的关系.方言中的"A一A"数量重叠式,应该萌芽于唐五代时期;"一A一A"是数量短语的重叠,萌芽于唐五代,盛行于现代汉语,形成了"一一--AA--一AA/A一A--一A一A"的发展序列.这种序列既与词汇史的发展有关,也与语义的延伸有关.  相似文献   

15.
当人民共和国的列车驶到第50个里程碑的时候,激起了无数中华儿女的不尽回忆。回忆一段一段的路,回忆一幕一幕的景,回忆翻过的一座又一座的山,回忆蹚过的一条又一条的河。回忆春风,回忆秋雨;回忆崎岖,回忆坎坷;回忆辛酸,回忆美好;回忆痛苦,回忆快乐。每个人的回忆都是一本书、一场戏,每个人的回忆都是一次检阅、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16.
我家的收藏室,摆着三台截然不同的电视机。它们一台比一台大,一台比一台先进,一台比一台更漂亮。它们谱写着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动听的歌谣!听奶奶讲,我家可是村上第三个有电视机的家庭,那是一台小型电视,颜色只有黑白,频道也不多,而且没有遥控器,只能用手进行操控。一到傍晚,大伙都闲下来了,就都到我家  相似文献   

17.
弓一田一田一村为清季词坛大宗师,其校刊《弓一田一田一村丛书》及身后门人所辑《弓一田一田一村遗书》,沾溉词林,厥功甚伟。其自作词,自王半塘已推为六百年来独得梦窗神髓。王国维则云:“《弓一田一田一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厂卢陵之高华,而济以白石之疏越者。”张尔田为弓一田一田一村三十年挚友,其论弓一田一田一村词,尤多且详。所撰《弓一田一田一村遗书序》云:“先生为词,跨常迈浙,……凝之有宋,声与政通。如范,如苏,如欧阳,深文而隐蔚,远旨而近言。三薰三沐,尤在觉翁。”其《与龙榆生论弓一田一田一村词事书》云:“…  相似文献   

18.
一亩树林的作用:一亩树林,每无能吸收胡千充二氮化峨.释放” 九软气,足够“个人呼吸之用,一窗树林。一个月可吸收二幼训七硫斗千充。相当于一台杀菌剂制连机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灰尘22叱至60吃,它足一合天然的吸尘器.一亩松怕林,一圣夜能分泌出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  相似文献   

19.
珍惜时光     
当我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去上学,当我高举小手注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琅琅的读书声从教室里响起,当操场上回荡着我们快乐的笑声,当我做好值日关好教室门,当我披着晚霞回到家中……我知道一天的时光又一晃而过。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光伴着我成长;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  相似文献   

20.
一座高山,一条河流,一个博物馆,一个会堂,一间教室,它在未和人发生联系时,就不能说它是教育环境。一本书,一个主张,一个政策,这些虽然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环境,但它在没和人发生联系时,同样不能称为教育环境。即使与人发生联系,只是简单联系、表面联系,也不能称为教育环境,必须与教育的人产生内在联系,才可称为教育环境。例如,一个人身在课堂听老师讲课,可是心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