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很多老师,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老师经常哀叹:语文课难教。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甚至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跟我们的老师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我想学生一定会喜欢上你并爱屋及乌的喜欢上语文的。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呢?我想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朱光德 《科学咨询》2009,(10):42-42
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作文课不好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初一时,我对全班学生就作文心理进行了一次调查,不喜欢作文的学生竟有三分之二以上.问之,答日:"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作文课不好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初一时,我对全班学生就作文心理进行了一次调查,不喜欢作文的学生竟有三分之二以上。问之,  相似文献   

4.
汪建德 《科学咨询》2009,(12):37-38
如何才能真正的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呢?实践证明,下面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情感激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记>认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茸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皋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前提.那么,如何增进师生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体会是:(1)合作诱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是合作中的首席.学生不会学习,我们老师来教;学生不愿意学习,我们老师来引导."引导",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主席说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而是在教学工作中承担更多的任务和担任更多的角色。如何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根据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因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和谐幸福的教育,创设幸福课堂!创设幸福课堂,这是我教育工作的不懈追求。一路走来,一朵朵盛开的幸福之花犹如一泓清澈的泉水,注入我的心田,又好似一阵夏日的清风,拂过我的脸庞,好惬意!
  孩子,你幸福吗?老师我很幸福!作为学生爱戴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我是如此的幸运,又是如此幸福。每次上完课总有一群“小护卫”左拥右扶“打道回府”--办公室;每次学校组织外出活动,总有不少“乖乖女”、“淘气儿”提前向我申请:潘老师,出发那会儿,请你站在我身旁,我要牵手与你同行;每当我精神不佳,脸上有了倦意时,中午总会有“尊师捶”为我捶背擦肩;每当……孩子,老师有你们真幸福!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据初步了解,在职校(包括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而教师的表情、姿态、语言、手势,都直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师,是否思考过这一问题:你的学生喜欢数学吗?是否用教师的人格及数学本身的魅力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一、学生喜欢你 "×××真讨厌,我再也不学数学了",这样的话偶尔也能听到,这也正好从反面印证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怎样让学生喜欢你这个数学教师呢?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曾经在和几个老师的闲聊中,一个老师委屈地说:"现在的学生啊,只有对他们严厉,不然没法儿教,我本来不严厉,但在课堂上都得凶巴巴、一本正经的样子!"他说得多么的无可奈何!事实果真这样吗?老师真的不得不严厉、不得不换一副穷凶极恶的样子吗?我看未必,而且大可不必!学生不喜欢严厉的老师,因为严厉老师最大的体现就是体罚学生,我们要对严厉的老师说不!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却对三国等课外读物看得津津有味.但这是为什么?我常常想:学生喜欢那些读物,一定是让他们得到了一种享受,体会到了一种趣味,一种情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是否也应该多增强自己的魅力,让学生从种享受语文,从而喜欢上语文,乐于学习语文呢?我们应该多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多研究自己语文的优点和缺陷,从而努力去增强语文课的魅力,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小学语文课的魅力呢?我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训练.要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抓好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朗读指导.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方法指导1、加强范读,发挥示范朗读作用.在学生预习了课文后,老师再用课文范读带或老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受到老师朗读情感的感染,就有“读”的榜样了,就会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2.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这要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关注学科知识到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必须重新构建。下面,从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的调查来探究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形象1、关爱学生的教师最受欢迎在调查中,学生渴望的不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喜欢知识渊博、有学问的老师占42%,而喜欢关心学生、和蔼可亲的教师却占95%。可见,在学生心目中一个富有爱心的老师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有魅力。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3.
一、历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历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都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完成。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不喜欢听也得听,不喜欢记笔记也得记,不喜欢读书也得读书。因为上语文课就是三部曲——读书,听讲,记笔记。常常是语文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头脑发胀。教师常念叨:没办法,  相似文献   

14.
李绪寨 《科学咨询》2009,(14):39-40
调查发现,多数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知道语文的重要性,也想学好语文,但许多中职学生又不喜欢语文课,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中职学生语文知识和应用能力低下,越来越成为中职教育不能承受之痛.  相似文献   

15.
一次聚会,得知我当了班主任,朋友给我讲了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母亲参加了三次家长会的经历。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你最好带他上医家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  相似文献   

16.
张少宁 《决策探索》2010,(16):59-59
提起语文,学生的感受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的感受是“让我喜欢让我忧”。在长期的语文一线教学中,笔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爱上语文。反复探索中,笔者发现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必然要回归本色,立足课堂,只有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条路,才能实现“课改”要求,才能响应“减负”号召。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许多人抱怨语文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生动活泼、激发心灵火花、培养学生灵智的工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样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于是我学会了“动情”。然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求教师深研教材,感受文之情感,在体会、感受、欣赏、领悟、想象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文之情而动容,为文之理而拍案。只有教师首先陶醉在文章之中,才可能情从心发,进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以为,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感召力!而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导体,就是火种。  相似文献   

18.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心灵的自由参与,思想的大胆碰撞,智慧的平等交流,情感的积极投注。而语文水平的高低,重要标志是写作能力的高低,但是,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孩子不喜欢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甚至不喜欢上语文课。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兴趣,自信心不强,学生对写作呈被动状态,不是我要写的真情流露,而是要我写的被逼无奈。于是,一到作文课,几家欢喜,几家忧。落实到写的时候,有的孩子更是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下去,就是一个恶循环。因而作文水平不高。怎样才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表达真情实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积极状态昵?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家常便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利用作业这一特殊形式褒贬学生的得失,进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著名作家魏巍在学生时代就是在老师那句"你是一个心静如水的学生"评语中得到鼓励,健康成长起来的.我在3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体验到,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不能只简单地写上一个"阅"字,而应针对每一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字斟句酌地给予恰当的批语,让学生感到作业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一面镜子",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  相似文献   

20.
职高语文教学,目前已进入了"教""学"两张皮的尴尬境地,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如此的现状,怎么能"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作为一个战斗在一线的中职语文老师,我深感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在思考改革之路"在何方"?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愚知拙见,以求同行商榷共议,得到迷津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