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相比,日益突显特点和优势,因此,构建网上学习服务型虚拟社区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从网站的规则、网络的管理和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构建网上学习服务型虚拟社区进行了一定的技法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网络德育在校园网虚拟社区上的操作化应用范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网络德育的理论探索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尚且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应用研究的成果,同时在思政网站建设环节更多的停留在单向的信息呈现环节.该文认为校园网是实施网络德育的重要阵地,尤其是以互动为特点的校园虚拟社区,更是承担着主要的职能,因而该文以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虚拟社区激励机制的定义以及设立原则,以及用户的原发性动机和诱发性动机等问题,就高校校园网环境下的网络德育操作化应用进行研究,最后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网络德育基地第二频道德育虚拟社区为范例,就校园网环境下的网上引导以及网络德育的具体应用方面做出了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实名制"与虚拟社区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互联网在舆论动员及组织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管理者制定实名制试图管理和引导网上舆论,但虚拟社区并不"虚无",而是"现实"的,虚拟社区是现实社区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与发展,"匿名"并非就一定不无可取,"实名"也不一定就是灵丹妙药,要摈弃传统的统治思维,引入"治理"新概念,以适合互联网本身的特性,追求网民的协商与认同,以真正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网站与虚拟社区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凡斌 《江淮论坛》2009,(4):108-112,129
社会网络网站以明确列出朋友名单的简介为核心,由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网民建立共享的虚拟社区。网民可以通过国籍、年龄、教育水平或其他社会因素来选择使用不同的社会网络网站,使不同的人群得以区分开来。国外三大著名的社会网络网站为Friendster、MySpace、Facebook,而国内的社会网络网站则包括“友友觅”,校内网等。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社区,社会网络网站对网民交往产生一些新的影响,其也为虚拟社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BBS信息传递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社会网络矩阵分析法对网络虚拟社区中CMC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概括出网络虚拟社区群体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计量回归手段对这些特征如何影响虚拟社区CMC信息传递进行验证分析,并提出了控制CMC传播的手段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社区以其对网民特殊的吸引力展现了非凡的潜力,引发出很多网络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现象,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就是虚拟社区中的权限问题。文章总结了虚拟社区中的权限的类别层次,探讨了权限产生和运作过程中的动机冲突等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7.
邹立清 《理论界》2012,(4):49-51
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传统的营销传播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虚拟社区将成为品牌传播的新途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虚拟社区品牌传播的核动力及其传播机理是虚拟社区所创造的顾客价值。围绕顾客价值,对虚拟社区的品牌传播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网络背景下,企业的品牌传播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将移动即时通信作为承载平台,整合移动增值业务和移动虚拟社区,在统一的平台上构建移动虚拟社区,并将移动虚拟社区作为一项新业务来发展.移动虚拟社区类型的选择需要以促进移动增值业务发展为原则,移动运营商在发展移动虚拟社区业务中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虚拟社区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购物环境的日趋成熟,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日益凸出。虚拟社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领域。关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是一个不错的思路。通过实际的调研数据,可以分析感知风险、意见领袖、知识共享内容质量、人际信任、网络口碑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综合分析及德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从各个方面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对于网络使用的主体人员——大学生而言,其影响更为明显,本文从各个角度探讨了网络成瘾对于大学生的综合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社会存在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新的形式,而基于校园网的虚拟社区是区别于一般商业性虚拟社区的一种特殊网络产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它为高校实施网络引导和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和机遇,本文结合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第二频道虚拟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对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区信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虚拟社区信任的问题、影响和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虚拟社区信任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未成年人构建绿色网络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广生 《理论界》2005,(9):121-122
计算机及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必要工具,但其危害和负面作用也接踵而来,对学校德育教育形成强烈的冲击。我们只有不断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因势利导,努力构建一个为未成年人乐于接受的绿色网络环境,才能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  相似文献   

13.
论虚拟社区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曾凡斌 《江淮论坛》2007,(1):111-115
虚拟社区来源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社会结构之一。然而,虚拟社区的形成具有偶然性与短暂性,社区的成员不确定,成员的行为也没有共同的规范。隐匿的自由和自由的隐匿实现了种种快乐并最终导致了虚拟社区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容纳了太多的东西甚至是藏污纳垢。为此,本文指出要摈弃传统的统治思维,引入“治理”新概念,以适应互联网本身的特性,追求网民的协商与认同,以真正的达到善治。最后本文从良好的传统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参与、分权、制度、标准出发,逐一分析并提出如何进行虚拟社区“治理”的相应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实社会中的虚拟社区的权威达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即将或正在经验着一个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中网民们基于电子空间而形成某种特定的生活或活动区域即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不同于经验社区.虚拟社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仅仅属于文化社区,其主体或网民具有虚拟性、主题或生活领域的强烈共享性、表达方式的随意性、沟通或行为结果的非责任性以及精神世界的完全赤裸性等等特征.由此,虚拟社区的权威也和传统社会或经验社会的权威有着根本不同的特征,即互为主体性、沟通性和解放性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互动的研究,指出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具有通过流动转换身份、通过拟仿与现实空间重叠以及通过互动构建虚拟主体的特点。这说明尽管虚拟社区与真实世界有本质区别,但其人际交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趋于一致的倾向。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既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本身。  相似文献   

16.
虚拟社区以其显著的信息优势将大学生带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给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及严峻挑战。大学生应进一步提高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虚拟社区规范,使虚拟社区得以健康有序发展;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的文化疏导,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互动的研究,指出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具有通过流动转换身份、通过拟仿与现实空间重叠以及通过互动构建虚拟主体的特点.这说明尽管虚拟社区与真实世界有本质区别,但其人际交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趋于一致的倾向.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既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本身.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VB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平台。此平台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主要完成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测试等功能,更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奎  向涛 《南方论刊》2008,(11):62-63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行政文化建设二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对现有行政文化进行合理扬弃、整合、创新,构建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服务型行政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网上学习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在交互方面也存在不足,严重影响了网上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网上教学质量,不利于网上学习的进行.而博客是较流行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它可实现开放、共享,建立深度交互,加强协作学习,记录学习过程.因此,采用博客一网上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博客-网上学习方式可通过作业模块、平时成绩显示模块、日记发表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学习历程跟踪模块等五个功能模块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