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爱情悲剧的价值论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两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女性还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男权中心压制下,但同时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已经有了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两人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女性爱情婚姻小说张兵娟情爱,这一古老而永恒的文学主题,历来是男、女作家关注最多的主题。进入新时期以来,反映女性爱情婚姻的小说层出不穷。人们常说,情爱的问题最能反映一个时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最“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本文试图在对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的抗争与屈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情爱意识作为人的意识觉醒的副产品而出现在五四时代 ,它带来了爱情题材在现代女性创作中繁荣的局面。该文以爱情题材为切入点 ,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作家冯沅君、庐隐、丁玲、张爱玲等创作文本的研究 ,展现了现代女性文学爱情题材表达的多样性 ,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女子在社会语境中的生存状态 ,昭示女性在自我解放历程中的固有局限 ,心灵的真正解放仍然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池莉是当代文坛中描写市民生活的代表性作家,尤其善于书写底层市民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池莉中篇小说《生活秀》 中底层女性来双扬的客观分析,概括她在事业、亲情和爱情中表现出的品质特征,从中反映出当代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 进一步探析当代底层市民女性的生存方式及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5.
爱情被认为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但美国早期的经典小说却是一个几乎没有爱情、没有丰满女性的世界。本文在分析这种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以及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之后,认为美国早期的经典小说,虽然大多没有涉及爱情,但都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因而成为传世之作,令人百读不厌。由此可见,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并非一定要涉及男女之情,没有生活真实而借助爱情甚至色情作添加剂的作品,或许能一时刺激某些读者,但最终只能是过眼风云  相似文献   

6.
冯沅君的作品生动鲜活地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男女的思想、情感和心理,通过对爱情理想和爱情认知这一辛苦历程的展现,表现了知识女性主体的真实存在和觉醒,是反映当时女性处境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7.
张洁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笔下的女性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她们处于理想与现实、精神与行为的矛盾之中。作家的爱情理想由建构到解构的心路历程,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与悲壮。  相似文献   

8.
安娜和康妮是西方文学史上两个颇具争议的女性形象。她们对幸福爱情的大胆追求,反映了在女权主义运动冲击下渐趋开放的时代特征。但是,她们两人最后的结局却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位作者不同的妇女观:安娜的惨死体现了托尔斯泰比较保守的妇女观;康妮的结局体现了劳伦斯相对自由、开放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旅途艰难挣扎的轨迹─—评《九月寓言》中的农村女性系列韩日新张炜作品中的女性,一直是因有光彩而得到好评的。那些八十年代的小说写到了一些农村少女与少男之间心灵碰撞而产生的一种介于友谊与爱情之间的朦胧感情,曾让人感到清新和愉悦。但对于女性来说,爱情和...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文学视角来看,方方在她的小说中并没有表现出极力主张、推崇任何一种女性主义理论的倾向。而更为关注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奔跑的火光》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女性爱情婚姻的悲剧故事。但小说无意间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新时期农村女性的生存处境和悲剧命运,使我们真实生动地看到了父权制在农村坚不可摧的统治地位,同时,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家方方对女性解放道路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和古希腊人均有自己的文明体系,如神话谱系、史诗、悲剧、天文历法、建筑、哲学、音乐、绘画、语言、医学等。其中 彝族悲剧《姿子妮乍》和《美狄亚》均反映了两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审美想象、审美感知、审美意志、审美理想和审美感 受。通过初步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部作品虽主体各异,各具特色,然探幽索微,仍然有诸多相似之处,均涉及女性爱情、 女性遭遇、女性复仇、女性“失语症”等相关主题。  相似文献   

12.
元明清三代戏剧代表之作《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渲染了女主人公的爱情追求,她们爱情追求的方式和理由虽各具特色:崔莺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杨玉环维系政治式的爱情,但她们于爱情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执著是同质的。她们情感追求之热烈,行为表达之大胆,个人意识之独立是旷古罕见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西厢记》历来就被看成是中国古典戏剧中反映女性意识觉醒、大胆追求爱情的典型爱情剧,但在父权宗法制度控制下的古代中国,替女性张目的《西厢记》仍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视角的烙印。本文从《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主题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黑氏是贾平凹小说中众多女性形象之一,她经历过两次婚姻,由于对爱情的渴求,最终与情人叛逃富裕但无爱的家庭,从一个传统女性成长为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现代女性。她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中国女性自觉意识发展的历程,也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然还有她的双重性格促成。贾平凹对黑氏形象的肯定也蕴涵着他前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爱情作为陈染作品中描述的一个重要对象,隐含着深刻的性别反映意识,通过对童年创伤性经历的反复书写,陈染试图从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专制的洞察中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正是通过这个艰难的自我审视过程,陈染将对于爱情的追求最终实现为对自我的清醒认识,这是一个女性主体的自我蜕变更新的曲折历程,这个个体的意义显示出更多的是性别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左传》所记婚姻现象的分析,认为春秋时期的婚姻具有形式多样化和目的政治化的两大特征。其中,娶、媵、烝、报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从人者"的社会地位;而奔、择、通现象的存在,则反映了人性本能对自由与爱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爱碧和蘩漪是一对苦难的异国姐妹,虽遭受了情感和命运的嘲弄,却依然以火一般的激情追求着生命和爱情,对传统的习俗表现出了极大的蔑视和反抗。她们个性的张扬和激情的进发,体现着奥尼尔和曹禺不畏天命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她们在情欲和激情方面表现出的冲动性、盲目性及其悲剧的结局,反映出了两位剧作家对人、人的存在及其命运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与《帕罗赋》作为亚洲两部著名的情爱小说,分别是中泰两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名著。这两部作品不谋而合地通过直面女性的情与欲,从文学视角上突显了女性的生命个体存在感,反映出封建制下女性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同处于女性意识被压抑的父权制社会里,金、瓶、梅与帕芬、帕萍(《帕罗赋》的女主人公)这些女性虽处于从属地位,但她们却努力凭借仅有的条件为自己谋求生存与爱情。她们的命运揭露了古代中泰两国妇女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批判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同时,她们从女性主义角度上诠释了性与爱、性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彰显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妇女解放与人类自身解放。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文学家李渔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反映出他对女性的欣赏是基于性和利的目的,即欣赏女性的美貌和才华是由于性,重视女性传宗接代功能和当家理财本领是出于利。爱情在李渔的笔下是“肉”的结合而绝没有达到“灵”的层次。李渔笔下的女性无论官宦小姐还是市井民妇,大多生活得极其蒙昧可悲。  相似文献   

20.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第一篇探讨女性对婚姻、爱情认识的小说。在此,分别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扼杀爱情的因素的透视,来探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所反映出来的爱情与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