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伟 《学习与探索》2001,24(5):13-19
马克思哲学所完成的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倒从根本上讲是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马克思站在全新的哲学本体论基础上,从人的感觉的彻底解放、人的类本质由异化走向复归的角度来论美.马克思美学宣告了柏拉图留下的美学之谜这一类形而上学本质的终结;宣告了在近代哲学背景下,困扰美学的所谓主客体二元对立视角的终结;宣告了德国古典美学的抽象理性传统的终结;宣告了自美学诞生以来,美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美的固定模式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儒家美学思想中的生态哲学意识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美学思想是促成中国传统设计美学形成的重要基础性因素,现代设计提出的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根源。本文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出发,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仁者爱物等哲学思想中挖掘中国现代设计的思想精华。确立了设计中人的主体性,从而明确了人—物—环境—社会之间的制约关系,并从更深层次探讨现代设计的社会价值,以期为现代设计及现代设计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实践美学是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提出的实践观点为基础建立的美学体系,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经过无数美学家的努力,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美学学派,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实践美学受到其他美学学派的挑战。如……  相似文献   

4.
侯敏 《学术交流》2004,(12):14-17
当代学界对牟宗三的哲学思想研究较多,但对其审美理论很少涉猎。牟宗三美学思想的特色在于:强调中国文化生命中有一种“综和的尽气精神”,即英雄的、艺术性精神。牟宗三用儒家的心性之学,改造了康德哲学美学,建立了自己的道德理想主义美学,认为审美固然是一种判断,但它更具品鉴或赏鉴性质。康德的审美判断理论既有洞见,又存在着矛盾。从中国美学角度来看,真、善、美虽各有其独立性,但三者合而为一,“即真即善即美”。三者合一的关键在于善,在于道德之心,即实践理性之心。道德实践之心是主导,是人们建体立极的纲维。牟宗三“消化康德而归于儒圣”的美学运思,有助于国人确立中国美学的独特品质,实现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由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人文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2001年10月17日至21日在西安召开。围绕“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这一主题,与会学者抱着推动中国的生态美学研究、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准备的目……  相似文献   

6.
张玉霞 《社科纵横》2013,(9):112-113
美的属性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美的最初发生与功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切“实用的”就是“美”的。所以,美的对象的第一属性就是功利性。日常生活中,美首先表现为感官愉悦。即美诉诸于人的情感,具有愉悦性,能够引起人的情绪的强烈反应,在精神上给人以愉悦、满足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①──这是马克思当年投向美学的一束夺目的思想光华,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可是,究竟如何解释“美的规律”,在国内外美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种种解释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就在它的美的规律,美的规律具体指“物种本质特征、物种的普遍性”,“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形象”等等。这种规律完全是客观的,早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着,它根本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中存在有自然科学的规律和社会科学的规律,而不知…  相似文献   

8.
自克罗齐提出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以来,关于艺术与语言之关系的论述,就不再仅以片言只语的形式出现于美学论著中了。他的美学代表作,其书名就是:《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在其第一部分《美学原理》中,他主张艺术的科学与语言的科学、美学与语言学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世间并没有一门特别的语言学。人们所孳孳寻求的语言的科学,普通语言学,就它的内容可化为哲学而言,其实就是美学。任何人研究普通语言学,或哲学的语言学,也就是研究美学的问题;研究美学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普通语言学。语言的哲学就是艺术的哲学。”①对于这个问题,朱光潜先生曾评论指出:“至于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则是他首次提出来的,对于语言学与美学都有深刻的意义;不过关于这方面,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②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哲学到实用主义——当代西方美学的一个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美学受到分析哲学的强烈影响。甚至可以说 ,当代西方美学的主流 ,就是以分析哲学方法讨论艺术问题的分析美学。在受分析哲学统治差不多近半个世纪里 ,美学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而且严重地萎缩了。美学的真正复兴似乎还没有来临。其主要原因是 ,分析哲学仍然阻碍着美学的发展。美学的真正复兴 ,必须首先将其从分析哲学中解救出来。突破分析哲学的统治 ,寻找新的哲学方向 ,成了当今英美美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中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实用主义美学 ,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成为当前英美美学的一个新的凝聚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文化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 ,生态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最佳模式 ,我们应依据生态美学和肯定美学理论进行现代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The Senses and Society》2013,8(3):289-308
ABSTRACT

Despite their well-known etymological disparity the aesthetic remains synonymous with the beautiful. The basis of this relationship is the notion that the sensory, represented by the aesthetic, needs to be seen in terms of beauty before it can be elevated to the plane of ideas and social ethics. In truth the association undermines the potential for aesthetics to demonstrate the sensory nature of consciousness and justice. Outlining an earlier conception of aesthetics as sensual consciousness and contrasting this with the impoverishment of the beautiful as either a sensory or ethico-political concept, this article argues the case for aesthetics to be given both a distinct and superior status to the beautiful.  相似文献   

12.
陈后亮 《创新》2010,4(1):112-115
城市美学是伯林特环境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伯林特从纠正我们习惯上对城市的错误认识出发,提出城市不是物理实体,而是我们获取城市经验的有机语境的观点。伯林特认为,城市没有确定的物理边界,而是一个包含一切的、综合的、动态的人类—环境综合体,其特征是连续性而非分离性。现代城市在建设规划上往往只顾追求城市的片面利益,比如政治的、经济的利益等,却忽略了真正属于人性的整体需求。城市美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将美学的价值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使城市在追求功利价值的同时不以丧失美学价值为代价,从而创造出适宜人类栖息的、真正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3.
比较美学不仅是多种文化语境中的比较、理解和对话 ,而且是维系人类美好的感情、信仰和理想的最佳纽带。由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决定 ,比较美学在 2 0世纪从孕育到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 2 1世纪 ,比较美学必将大力发展和日臻成熟。其成熟标志和发展契机主要是 :1.比较美学理论专著问世 ;2 .在高等学府开设比较美学课程 ;3 .比较美学系在重点高校中建立  相似文献   

14.
审美地把握社会发展--发展美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美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结果上所存在的美 ,它是发展实践的创造 ,是人的发展力量的对象化或现实化。富饶、公平、稳定、持续、协调等是发展美的表现形态 ,内容胜于形式、综合性、功利性、创造的过程性等是发展美的重要特点。发展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依存关系。一方面 ,发展美依赖于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 ,社会发展需要美 ,发展美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发展美 ,既使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获得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又极大地丰富了美学理论 ,为创建一门新兴的美学学科———社会发展美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触及了实践美学的弱点,但其本质也存在局限性.两者的研究倾向表现出一致性,即都是从社会学、文化学、人学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偏离美学的感觉学原意,使中国美学的研究走入了困境.应回归美学原意,从体验的角度建立一种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 90年代美学界令人瞩目的景观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 ,以及修辞论美学、否定主义美学的异军突起。这场批评与反批评、超越与双重超越的论争展示了世纪之交美学界多元化的理论景观 ,集中体现了中国美学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显示出中国美学蓄势待发的生机活力和前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去进一步思考 :后实践美学自身存在的诸多局限 ;美学理论与争鸣和现实的脱节 ;美学界匮乏原创冲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近代以来,始终存在着一个试图向社会独立发言的自由主义文化群体,它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20世纪中国美学体现出多元发展、不断调整的态势,但由于美与自由问题的本质联系,自由主义美学精神就必然构成了这一进程的主干。以康德美学为理论起点,以价值中立原则介入审美实践,以理想主义重建审美乌托邦,是自由主义美学在本世纪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艺术美与环境美并没有呈现出一种对立的姿态,而是统一于绘画之中。从环境美学研究的角度看,北宋的山水画作品最具研究价值。宋代郭熙基于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环境观,其中对可游、可居山水的重视成为他思想中的独特之处。从北宋山水画作品中的点景人物、人工建筑以及家畜形象上,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强烈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承中唐而实现一大转变,明显区别于盛唐诗近于圆满的艺术之美,具有一种虽美而残、虽残却美的特殊诗美,我们称之为残缺美。这种诗美气象格局较为逼仄、促迫,感情相当幽微、纤细,在风格上偏于柔细、冷峻,题材上转向偏重于对内心的刻画,体裁上专心于五、七言律绝体的锻炼。它以丰富的感性为基础,是颓圮、残破的历史导致的晚唐诗人心灵的残缺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这正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