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克波 《中文信息》2022,(3):215-217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办学理念、师生视野和思维的国际化,也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潍坊高新区实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持续多年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探索,从办学理念下的目标确立、整体化思维下的系统规划、课程体系化建设、评价引导、基于实际的"8"字实践活动策略等加以落实,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吴妙娴  彭峰 《学术探索》2012,(10):137-139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如何培养一批谙熟国际规则、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化高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立足华南改革开放前沿,放眼世界,结合本土情况、学科特点,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的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ISEC项目)是由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外知名高校和国际教育专家共同研发并面向国内部分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采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向学分互认的管理办法,对我校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例,结合新形势下我校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借鉴和汲取ISEC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重构我校自有的本科课程体系,从而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谈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时,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著名论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国际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注意.当前,积极发展国际教育,努力为大庆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大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大,对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队伍建设的呼唤也越来越迫切。如何打造一支在国际竞技舞台中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干部、员工和党员队伍,需要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大庆油田力神泵业公司在实施国际化经营中对加强干部、员工和党员队伍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进程与华侨高等学府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全球化思想和观点,分析了全球化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尤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教育服务作出了从未有过的承诺,挑战与机遇又一次出现在中国高等学校面前。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教育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等,需要高等学校作出新的积极应对。文章研究了华侨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以大量史实充分说明,华侨高校就其办学渊源早已体现出国际性,就其办学特性也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相一致,就其办学成效也充分显示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就其办学方向也可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有所作为。加快华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一所国家面向21世纪具有国际影响和竞争能力的高水平大学,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带来了加速教育交流的必要,同时也为教育交流提供了平台。在教育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时,必然面临如何使其中国化的问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中,古楳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学习外国教育经验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为此他围绕"新教育背景"对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和中国的社会背景做了详尽分析。古楳的探索启示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国化改革中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同时从事教育改革研究的工作者要深入中国社会了解社会现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中国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人格本位"教育,是将过去的"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转向"人格本位"的一种教育理念。加强对大学生"人格本位"教育,可以通过转变传统观念,加强人文教育,重视教师人格示范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经受陶冶,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实践,在内化过程中进行自我修养,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教育体系的国际化,深入了解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即ISEC)的教育教学理念后,经反思植物学的教学,为更全面的培养学生、提高授课效果,决定对本门课程在内容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红 《江淮论坛》2009,(3):189-192,96
对外汉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其特殊的专业性质,决定该专业必然要走上教育国际化之路。专业教育国际化是对外汉语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矛盾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选择。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目标不明确、对外语教学重视不够、缺少实践环节、就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应该从优化课程设置、开展全外语或双语教学、加强同国外高校的合作、加快师资培训的国际化等方面加快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叶进 《云梦学刊》2001,22(1):86-88
当前,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朝着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等方向变化.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既与国际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又充分考虑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是指导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李雪岩  龙耀 《学术论坛》2012,35(4):201-205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区域国际化发展有地缘、区位、族缘、亲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推动该地区的教育区域国际化发展,需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教育免签证",同时要重点实施"政府公派出国留学东南亚项目"和"政府公派出国学外语项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教育市场竞争白热化.一所高校要想在教育市场国际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主动出击,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拼打,去抢占市场,去磨练自己,增强竞争力.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特色吸引人,以质量取信人.  相似文献   

14.
"圈层化"割裂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有效关联.如何应对网络"圈层化"挑战,揭示"圈层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逻辑生成、风险的问题构成、应对的策略形成,探索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要素、过程、结果的有效性,最终实现识圈、融圈、破圈、扩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既是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必要内容,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中国梦"在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三"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探索"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隐性载体:教育者"身教"载体、校园文化载体、微博新媒体、社会实践载体、非正式学生组织等,以使"中国梦"真正内化成学生心中的信仰和外在行动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部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并且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专门人才。东盟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东盟为“出口”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以及教育评价方面,不但要体现出人才输出面向东盟的倾向,也要体现出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教育市场竞争白热化。一所高校要想在教育市场国际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主动出击,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拼打,去抢占市场,去磨练自己,增强竞争力。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特色吸引人,以质量取信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远程教育、海外办学和开展专业人才国际流动面临发展良机,同时也要求我们在人才市场、开放教育等方面积极应对,做到教育观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同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入国际教育组织,加快与发达国家进行学历互认的进程;广泛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国际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者可以"介入"教育实践的理由很多。首先,教育经验世界是一个意义充溢的世界,需要教育学研究关注其所蕴含的意义结构和实质,否则,这种研究只算得上是"与教育相关的研究",而不是"教育研究"。其次,教育研究的独特责任不仅要弄清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还可以怎样做,能够怎样做,从而把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统一起来。再者,教育实践难以自我超越,而"介入"可使教育实践与理论相互滋养,我们的研究已证明了这一点。由于教育研究者"介入"教育实践只是短时的,大部分时候是居于经验世界之外的,从而保证了教育研究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国际理解教育是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想.本文在整理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以日本为例介绍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尤其是其中的"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民族认同"理念对日本文学课教学的启示.即在日本文学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坚持民族主体性的同时抛开现今的文化偏见,以"当时当地"的文化视点来鉴赏文学作品,从而更真实地体会人类关于生活世界的"原初境遇",走出片面性和极端性,获得一种理性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