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人一生50个不可不去的地方”。近年来,江西东北部的山区小镇婺源获得了各种美誉,成为都市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最美的乡村”这一品牌在中国乡村旅游中树立起来,通过适当的公关,婺源进行乡村形象的自我构建,成功地实现了在旅游市场中的自我推销,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形象公关中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将迎来共和国60华诞;这一年,经济危机已从虚拟经济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危机中。在这个年份召开的中国“两会”,强烈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目光。通过5000多位代表委员、3000多名海内外记者,在2009年3月之春召开的中国“两会”,向各界传递了我国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3.
继2010年由我国商务部主导的《中国制造》宣传片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后,我国国新办再次启动“国家形象”宣传片拍摄,于2010年10月1日国庆前后在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国外电视媒体中播出,该系列宣传片汇聚中国50位名人,以“中国人”的视角阐释中国形象。以“名人秀”的方式展示国家形象,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全新尝试。中外媒体认为中国由此开始步入了“国家公关”时代。  相似文献   

4.
人物聚焦     
《职业》2011,(31):73-73
屠呦呦:“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屠呦呦,一个因特别而好记的名字,属于一位年过80的中国女药学家。这位发现了治疗抗疟病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2011年9月23日,出现在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这是中周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屠呦呦被誉为“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相似文献   

5.
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发刊词。他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党走过的18年革命历程,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制胜的“三个法宝”的著名论断。共和国60多年来战胜金融风暴也有“三大法宝”,这就是国家意志、宏观调控和市场手段,无论是1949年的第一次金融风暴,还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运用这“三大法宝”攻坚克难,不仅用得与时俱进,而且用得越来越高明了。  相似文献   

6.
<正>冯德英的“三花”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所塑造的农民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借助人类学的理论视野分析“三花”中的农民形象,探索“十七年文学”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语境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原因,可由此反思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意识,并为研究“十七年文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1976年以来的文学被认为是对前一时期文学的拨乱反正。从这一转折点开始,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被统称为“新时期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在对自身走向康庄大道的歌颂中,将“十七年文学”,即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文学,放置于自身的对立面。这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中国的改革已经逐渐进入了“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冲突愈益激烈,2005年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多达87,000起,是1993年的10倍之多:二是去年出现了关于改革成败和方向的论争,这实际上是现实中的社会冲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反映。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就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不再可行,而必须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冲突也就显得尤为紧要。  相似文献   

8.
姜学霞 《职业》2007,(7S):4-6
“诺华”这一知名品牌与许许多多荣誉联系在一起:“欧洲十大最吸引人才的公司”,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标准普尔和默迪“AAA”最高级别的评定;2001-2005年,北京诺华增长速度达473.6%,诺华制药中国先后获得“2003年诺华全球最佳经营业绩奖”“2005年诺华全球特殊国家贡献奖”2005年中国最佳雇主奖”等殊荣。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在非洲扩展自己的经济影响和成千上万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当劳工,中国“龙”和非洲“鸵鸟”如何和谐共舞,这在中国公共政治讨论中越来越引人关注。这个讨论很大程度上是补课,因为自1840年以来一直到20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主要是西方,说起“出国”和“留学”总是指到发达国家去,“对外开放”指的更是对西方开放。毛泽东时代中国对第三世界一直是“开放”的,但那时到非洲去,从官方到老百姓一般都称为“援外”而不是“出国”。  相似文献   

10.
李寒秋 《老年人》2007,(2):12-13
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中,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各国进行了马不停蹄的访问,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也络绎不绝,可以说是“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006年,中国外交在捍卫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28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面临种群灭绝危险的华南虎“国泰”,在南非“老虎谷”成功产下幼虎的新闻。这是近20年来,中国第一只在野外环境里出生的华南虎。消息传出。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同时,自掏1000万美金将这些中国虎送到非洲大草原恢复“野”性的全莉,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个通晓7国语言,曾担任世界著名品牌“古奇”全球认证官的女子,为何会对老虎如此着迷?  相似文献   

12.
李翔 《老人天地》2014,(4):46-47
2013年春天,辞去了人生中的第三份工作,“间隔年”的概念这几年热炒,我想趁着腰包儿还有“料”的时候,带上爸妈到咱中国最特别的地方--香港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13.
崔奕  李昕 《金色年华》2013,(7):42-43
在手机上“偷菜”、建“农场”、玩“连连看”…… 很难相信,这150多款手机游戏都出自溧阳农村一个职高生之手! 张亚俊,在中国手机游戏设计界,这个名字无人不晓。他创立的北京啥酷那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不过5年,已稳坐中国手机游戏行业第一把交椅。 青年才俊、IT精英,层层光环之下,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身高1.6米、长着娃娃脸、背着双肩包的“中学生”。从求职无门的职高生,到声名赫赫的“中国手机游戏第一人”,这个来自乡村的“80后”,用10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4.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梦想。一家、一族如此,一国亦如此,失去梦想便等于失去了人之灵魂、国之精魄。18世纪,大洋东岸的“美国梦”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的精神支柱,他们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智慧与决心,便定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二百年后的今天,在大洋西岸的中国,“国之梦想”在一个继往开来的时刻,在一条民族复兴的大道上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中国梦”沉重,因为它在波涛汹涌的舷路上被铸入了太多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中国梦”轻盈,因为它仍在为无数不懈的造梦者们生生不息、世代托举;“中国梦”遥远,因为它承栽着十数亿人民的权利、幸福与人生价值;但“中国梦”渐近了,渐近了,我们终于可以自信地说,我们比任何时刻都接近这一梦想,“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老年人》2009,(7):38-39
在中国金融货币史上,1948年12月1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西北农民银行和晋察冀边区的华北银行以及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合并,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当天还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简称人民币,也就是“第一套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连日来,北京、山东、河南、广东等近30个省市各家肯德基餐厅门前,不断有大量人群齐摆“W”造型,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据悉,这是由新浪和肯德基联合举办的“Win2008—胜利中国”活动,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国人的团结意识,一同为四川同胞、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呐喊。从营销角度讲,“Win2008—胜利中国”活动是一次结合了奥运元素的成功符号营销,而类似的营销手法在08年并不少见。例如麦当劳倾力推介的奥运加油操;李宁护圣火活动的“ ”标示;以及百事可乐“全民上罐、舞动中国”的手势都借“符号”作为活动的基点。可以说,符号营销在08奥运年全球目光聚焦的中国呈走俏之势。  相似文献   

17.
红十字会是世界性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由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于1863年创立。1904年中国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这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梁诚也积极倡议在中国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并主动向朝廷介绍这一国际组织的由来与运作。  相似文献   

18.
他曾受到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的两次接见,后来在企业工作中又享有“企业修理师”、“快刀”和“好枪”等美誉,十年来,他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互不搭界的行业大跨越,完美地实现了将“跨越”变成“卓越”的奇迹。“哪个企业有毛病,只要有他就能手到病除”,“放到哪里,哪里就能打胜仗。”这是同事们对他的高度评价。2013年,他荣获了国际人力资源协会颁发的“中国杰出经理人”称号。他就是吕福通。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观察》2012,(1):189-190
时事评论员侯金亮2011年12月15日在其博客发文就“中国人为何匮乏中等收入国家的感觉?”这一问题作了探讨。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产业竞争力蓝皮书》,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中等收入陷阱”考验。然而,中国人均收入的跨步向前,远超出了很多中国人的心理预期,以至于在事实面前,中国有中等收入国家之实,国民却没有中等收入之感。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