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自己当上了别人的上司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有很多人发现从此以后自己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变得生硬起来,而检查自己又似乎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原因在哪里呢?那么就请你反省一下,看看有没有在无意中犯了下面的这些错误:一、以自己的原则会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处世原则,而且往往认为自己的原则是最合理的,并希望别人也能够服从你的习惯。当大家是同级身份的时候,因为彼此都没有权力要求别人,所以还能“求同存异”,但如果你是别人的上级,就往往会觉得别人的习惯,特别是工作习惯”不合理,减低了工作效串”,并“理所当…  相似文献   

2.
英子 《职业》2013,(7):80-81
“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在教弟子与他人共事,指的是“君子要能与他人合作,但应该坚持自己的思想”。这句话用在现代职场中,还有“包容”“自强”“独立”的意思。年轻人如何在职场上作为一个个体人自立起来,如何在保持正常人际关系的前提下能够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并取得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然而,此“自立”非彼“独立”。此“自立”,并不是说要脱离群众,要知道每个职场人都有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并不表现在空间距离感和心理距离感上,更不是说要去“排斥”。孤立”对方,而是要和群众搞好关系的同时,保持自身独立。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职业》2009,(8):1-1
Q:我是一名80后,别人都说我们生在了好时候,但我们自己感到成长、工作的环境并不比“老七”、“老六”好多少,我们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不比其他的职场人少,比如我们一工作,职场竞争就特别激烈,我们跳几次槽就被别人指指.最点,我们保持自己的个性也常常被公司不容……还有是创业好还是就业好,怎么才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怎么才能够被重用、得晋升,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怎么才能不失自己的本色……  相似文献   

4.
轶人 《现代交际》2003,(10):6-7
人与人交往,免不了会产生摩擦和芥蒂,当自己或者别人动了怒,我们总得想一个比较聪明的方法去化解它,以期相互达成谅解,有效制怒,并且在制怒中改善人际关系。 动静相生,以奋斗制怒 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日本人原一平,他之所以创造了从乞丐到推销大王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与人打交道时,他做到了动静相生、藏露相宜的辩证统一,因而得以保持与上司、同行,尤其是与顾客的关系的平衡,也维持了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懒猫 《当代老年》2006,(8):35-35
记得有一位名厨曾这么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符合每一个人的胃口。”厨艺诚如斯,做人亦如此。从自己的立场看,别人未必都会适合自己的胃口,但从别人的立场看,你也未必就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所以我们都应该怀抱宽恕包容之心。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恕道。  相似文献   

6.
那些声称自己对穿什么无所谓的女人,和那些声称自己对吃什么不介意的男人一样,都不应该受到信任。还有,那些嘲笑女人热衷于衣着的男人应该被流放到森林里去。就我来说,我喜欢看女入们闲暇时聚在一起议论新装。在那种时候,我觉得她们最女性化,离我们男性最远,她们完完全全在自己的天地里,半是女孩半是女巫。你可曾留意过,那些漫步于时装街的女性,她们那种坦率的眼光以及含有绝对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评论。我们男人总是透过一层善意的薄雾来观察我们自己.我们从不相信自己象别人说的那样肥胖或是那样骨瘦如柴。而在这里,在她们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天制作陶器,夏天耕种,他把自己比做虞舜。一位智者听说了就去见他。他对智者说:“义就是义罢了,哪里用得着去说它呢?”智者说:“您所说的义,是有力气就帮人劳作,有了钱就分给别人使用吗?”他说:“有那个意思。”智者说:“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更多其他的人...  相似文献   

8.
小狐狸问母亲,“为什么我每次撒谎都容易被别人识破呢?” 母亲问小狐狸,“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撒谎?” “我一般在饿的情况下撒谎。” 于是母亲亲切地教导孩子:“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我一般是在吃饱饭的情况下撒谎。” 我们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需要时才想起什么,不需要时就忘却了。所以,一个人总是在需要别人的时候才想起别人,往往会被人厌弃。 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应该从现在开始,临时抱佛脚或“现用现交”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条真理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感觉到我的父亲老了。这“老了”的一个明显标志,便是喜欢怀旧。逢到年节假日,我们兄妹三人带着自己的一家去父母那里团聚,父亲总要同我妻子或我的两个妹夫聊天,每每谈及我们兄妹儿的一些琐屑往事。有些事,连我们兄妹们都早已忘却,听上去就像是谈论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蛮有味,也往往凑拢去听,结果父亲更加来劲,唠唠叨叨如檐前积雨,几无止歇。  相似文献   

10.
名片小悟     
我至今没有自己的名片,主要因为交际不广或者们精、然而我常常收到别人的名片,这给我带来一点方便.因为我记住不大好,对于人名、地址、邮编、电话号码、职业、职务等总是爱志。有了名片,我就可以随时查阅了.也免去我抄写之苦。所以,每当有人送我名片,我总是满心欢喜。我甚至希望名片上“一律”印上本人照片,因为我对于人的相貌,也是常常搞错,或者想不起来的。偶闻有人声言,他(她)的名片只需印上“中国××”就行,话里很透出一些对这个“长”那个“官”的不屑.这种“不屑”可能是很美妙的吧,但我却怀有一点担忧,担心那快要…  相似文献   

11.
快乐箴言     
大院里有一位长者,从领岗位上退下来后,过起了普人的生活。虽然每天鸡零狗,忙得不亦乐乎,但从他神飞扬的脸上,却读不到半点丧和失落。他的豁达开朗、默风趣,总是让人有一种如春风的感觉。有一天出门,与他不期而。畅谈之余,我向他讨教“快秘诀”。老人家一听,哈哈大,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一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又问:“这四句话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我用…  相似文献   

12.
善解人意     
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这是密切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法。这里所说的“善”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善于理解、揣摩他人心思,使自己言行有助于人,赢得事物协调发展;二是对别人多从善意去理解,创造和谐气氛,促进人际关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说得好听一点,这是孤傲;说得不好听,这是固执。面对流言蜚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人确实是要对它充耳不闻的,惟一的选择就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埋头走下去,这种孤傲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他人不断用语言符号毁坏你的形象,对你造谣中伤,你还由着别人说去吗?如果这样你还继续“走自己的路”,那么你就太固执了,这种固执是难以实现你的目标的。  相似文献   

14.
“小脚侦缉队”是过去百姓对居委会的戏称。现在居委会里已经有了“穿皮鞋”的人,不知到不到回忆的时候。但居委会的“小脚老太”们也曾经年轻过。如果从1950年7月21日天津的第一批居委会诞生算起,“小脚老太”们甚至可以说是用自己的青春陪伴了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但是,关于共和国的轰轰烈烈总是被人屡屡提及,而平平凡凡却始终深藏无语……  相似文献   

15.
沈冰洁 《老人世界》2014,(10):16-18
让孙子去批评市长 马大爷喜欢别人叫他“老马”,就连12岁的外孙子多多也这样喊他。老马认为外孙子这样叫他不是不礼貌,而是一种时代进步,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从人大退休的老马在家教观念里,也有点儿职业色彩,他总是告诉多多:“人小想法要大,胸怀全天下。”  相似文献   

16.
何谓“君子”?《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君子就是既有渊博的学识水平,又不以自己水平高而看不起别人;一辈子专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在“君子”之上再冠之以“谦谦”,则这个君子又上升了一个境界,那就是既是一个学识过人道德高尚的人,又是一个表面上非常谦虚的人。我们之所以在“谦虚的人”前面又加上个“表面上”,是因为大多数的“君子”之谦谦,是做给人看的,比如《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做一个即使是表面上的谦谦君子委实不易,本来自己学问能力比人高,但当别人夸奖你时…  相似文献   

17.
翻看别人影集时该说什么?唐加立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口齿不伶俐,不会搞人际关系,常常为处理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而大伤脑筋。其实生活处处有学问,《红楼梦》中就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生活中一件小事也是你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与朋友、同事感...  相似文献   

18.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每次哥哥考试拿了第一,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试得第一,你高兴什么!记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一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  相似文献   

19.
特立独行     
在青少年当中有一句话十分流行,就是但丁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从这句话当中为自己的“个性”、“特点”、“狭隘”以至“一意孤行”找到了借口。不论自己做的对与不对,不论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都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恰恰是自己成功的捷径,别人的不理解恰是别人的普通和庸俗短见。有些年轻人为了标榜自己,甚至故意地做出特立独行的样子,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20.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