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也是一个极其古老的社会难题。它的神秘性令人眼花缭乱,它的神圣性使亿万善男信女为之顶礼膜拜,它的长期性显示出的生命力使人扑朔迷离,它的社会作用呈现出的矛盾性使入疑惑不解。多少年来,人们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然而仔细琢磨一下,似乎又不尽然。为此,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是马克思在1843——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他指出:“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段话是马克思对宗教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
著名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是西方民族学进化学派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古代社会》(1877年)一书,迄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马克思在1880年认真研究了此书,并作了详细笔记,即后来出版的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1884年恩格斯根据马克思对《古代社会》一书的批语,写出伟大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从此摩尔根的民族学理论在世界上就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摩尔根的民族学理论迄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百余年来,在世界各地又积累了大量的民族学资料,民族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  相似文献   

3.
纳尔逊·格拉本(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弗鲁埃尔-洛班的论文(《现代人类学》第20卷第341—348页)表明,俄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家最近展开了关于他们一成不变的进化理论的辩论,他们中的某些人进而对母权制在先甚至母权阶段是否存在提出了疑问。弗鲁埃尔-洛班还试图改变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对那个阶段给予肯定的论断,认为马克思“含蓄地” (这个词经常出现)表示过对这一提法的多次批评。我坚持主张,社会主义学者由于“要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理论”才发动了对母权  相似文献   

4.
传统宗教学理论对宗教的研究多徘徊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精神领域内很难有所突破.但是近年来,学者们发现宗教及其信仰活动其实是一个完全的市场行为,即是说它是一个宗教产品的营销和供求市场,宗教的全部表现方式的总和与市场经济形式下的产供销全部环节的总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当下宗教及其信仰活动仍然存在的根本动因来自其世俗的根基,宗教具有经济本质属性.在宗教是有市场的前提下,作为宗教体系和制度所追求的最大目的是宗教经济租,进而纠正至今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著名论断的解释性误读,证明马克思的论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最重要的一部,这部笔记可以说是奠定了马克思原始社会史理论的基础。笔记中,马克思本人所作的大量批语、评注和资料性补充,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比他做的摘要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在旧译本中,这些批语同摘要混在一起,不易分辨。1985年版新译本(《马恩全集》第45卷)吸收了俄文版的研究成果,标出了马克思的批语共106条,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方便。但俄文版的鉴别、整理工作做得相当粗糙;中文版在编排上比较醒目,而在批语条目上没什么新发现。本文作者将马克思的《摘要》对照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重新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校读、鉴别,并核对了两书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原著,整理出《马恩全集》第45卷俄文版和中文版都未曾标出的批语共75条。此外,还整理出马克思本人所做的大段资料性补充共14处,后者也有助于了解马克思的研究思路、涉猎范围和下一步的写作意图。 马克思的晚年人类学笔记是未经加工的手稿,所以笔误较多。近年来,经国外学者的研究考订,一部分笔误已得到匡正。但还有一些,国外研究者也未能勘出;本文第二部分即指出并考订了这些笔误。这两项工作都是国内学者迄今所未曾做过的,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我国对这部举世瞩目的手稿的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6.
《壮族麽文化》是迄今第一本研究壮族宗教的专著,它使我欣佩作者的勇气和毅力。由于种种原因,在壮族中要写一本宗教专著,谈何容易?没有吃螃蟹的勇气是做不成的。在写这本专著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大前提是壮族有没有宗教?黄桂秋多年担任《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副主编,负责翻译整理和后期统筹工作,翻开《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整理翻译班子名单就知道,他是其中翻译原文的核心骨干,多年的实践使他对壮族有没有宗教做了肯定的回答。这一回答对冲破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禁区,使人们在思考壮族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时尊重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社会进化的辩证法这样就引导我们去考察为什么其他人也反对摩尔根,为什么这些会变成现代社会学中如此有力的一个因素,而且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有着特殊的联系。1884年2月16日,恩格斯给考茨基的信说:“在论述社会的原始状况方面,现在有一本象达尔文学说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这本书当然也是被马克思发现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年版)。马克思曾经谈到过这本书,但是,当时我正在思考别的事情,而以后他也没有再回头研究;看来,他是很想回头再研究的,因为根据他从该书中所做的十分详细的摘录中可以看出,他自己曾打算把该书介绍给德国读者。……假如我有时间,我倒想利用马克思的札记来把这些材料加加工”。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著作(与马克思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以及《反杜林论》的最后一章中,简要论述了原始公社制度。1882年,他在马克思首先摘录的基础上,又对班克罗夫特的著作进行了摘录。他在《马尔克》一书中,从亲属关系和公共财产方面阐述了古日耳曼人的组成。他的资料来源是毛勒的著作。他简略叙述了凯撒和塔西陀著作中与马尔克合伙人或成员的公共财产有关的例证,论述了集体制度的漫长时期和十九世纪土地向私有财产的转变(以巴伐利亚的帕拉蒂内德为例)。恩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性的合作事业中,按照他们之间的某种分工,阐明前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的任务主要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因此,恩格斯在研究原始社会史方面的贡献,就比马克思在同一领域内的探索更为世人所知。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诸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基础。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是在统一的创造性活动范围内进行的,几乎每一部著作,不管由谁执笔,都是他们两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在原始社会史研究中,情况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只要引证下列事实就足以明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是恩格斯在相当大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基于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而作.一方面,《起源》是恩格斯为了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与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进一步地论证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也是对摩尔根研究价值的肯定.本文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在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探寻在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时期恩格斯对民族、民族起源、民族形成、民族发展、民族前途的理解.这对目前更好地理解民族本身、解决民族困惑、梳理民族思想、丰富民族理论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早已引起许多研究工作者的注意。苏联以及别国的学者、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不只一次地谈论过它,并以各种方式多次阐述过和解答过这个问题。然而,摩尔根的发现同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有关结论之间的联系,摩尔根提出的关于原始社会的具体理论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期创造性活动中所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的相互关系,迄今尚未十分明确。其实,这里所谈的既是唯物主义历史,也是原始社会科学史的一个中心问题。这项研究不够完善的原因显然在于对该问题的态度。不久以前,大多数学者都局限于研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两部  相似文献   

12.
一在60年以前,也就是1946年,美国极有影响的《美国社会学学刊》(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曾经登载了当时在云南大学任社会学教授的费孝通先生题为《农民与士绅: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一种解释》的长达17页的论文。①这应该算是晚出的英文版《中国士绅》(China’sGentry)的节缩本,而后者又可以说是费先生基于长期田野工作凝缩而成的对于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与功能运作机制的总结性论断。尽管此文通篇没有一个注释和文献征引,但读过之后,你不会觉得这里是云里雾里r调侃,你会觉得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思考,思考那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以及…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基于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而作。一方面,《起源》是恩格斯为了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与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进一步地论证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也是对摩尔根研究价值的肯定。本文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在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探寻在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时期恩格斯对民族、民族起源、民族形成、民族发展、民族前途的理解。这对目前更好地理解民族本身、解决民族困惑、梳理民族思想、丰富民族理论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七一’讲话”) ,高瞻远瞩 ,总揽全局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新世纪的政治宣言。“七一”讲话顺应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科学地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深刻回答了当前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重要论断 ,这是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论断,不知道的人,现在大概是很少的了。但这并不等于说每一个人对此都具有深切体会,并且能够去身体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常常看到有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在考虑问题和处理工作,不是经过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往往是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想当然。或者有的动不动就拿出本本,告诫他人马克思是如何说的,列宁又是如何说的,至于所要讨论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何,那就不管了。这样做的结果,自然都免不了要碰钉子。  相似文献   

16.
拜读彭伊立、覃武陵同志的论文《<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令我耳目一新。这是一篇难得的很有价值的考订,其主要价值有三: 第一,作者以确凿的历史资料为依据,考证《桃花源记》所写的是现实,并非虚构,推翻了我国文学界、史学界、教育界长期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为寄托自己的思想而虚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的论断。为此,作者从文章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个方面予以证实。 《桃花源记》记载的是“晋太元中”即公元376年至396年间的事。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所写的是和他同时代的事情,其时间是真实的。 《…  相似文献   

17.
评《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马曜、缪鸾和二同志大作《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一书,获益匪浅。这是继《从西双版纳看西周》专论之后,就同一主题使用民族学资料和史籍文献进行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比较研究之作。全书洋洋数十万言,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论断精辟,颇具说服力,堪称成功之作。马曜同志在鸾和同志逝世后,于《从西双版纳看西周》专论基础上,增补篇章,阐发新意,以成本书。其量远倍于旧作,以合著署名,“以纪念亡友缪鸾和”,古贤之交,见于今日!  相似文献   

18.
近代西藏特殊家庭婚姻种种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巴霍芬、麦克伦南以来,由摩尔根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人类婚姻家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科学地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婚姻家庭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群婚制是与曚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并进一步证明这是一条一切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遵循的自然规律。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篇文章是给《中国大百科全书》写的一个词条。既然是词条,文字上就要求简明扼要,不能象平常的论文那样,把引文的出处一一标明,只能在文章的末尾附一参考书目。这篇文章的论点,完全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提出的基本原理,作了较系统地归纳和阐述。如果归纳和阐述方面有不正确的地方,责任完全在作者。现在拿出来发表的目的,就是为了广泛征求意见,以便作进一步的修改。希望全国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民族理论研究的同志,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民族学》杂志1978年第1期报导,荷兰著名历史学家L·克雷德于1972年在阿森编辑出版了《卡尔·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一书(L·Krader(ed·)·The EthnologicalNotebooks of Karl Marx,Assen,1972),书中包括马克思于1880—1882年用英文摘录的四本书的笔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