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指导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中国梦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是尊重历史与研究现状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重维度之间相互关联,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时期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基本建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正在发展之中,如何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而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更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
理论创新视角下中国梦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正是在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不断胜利。中国梦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形势之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国梦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新的话语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深刻的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以及"树立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这一在新时期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引导我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理论创新拯救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理论创新的巨大浪潮使中国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形成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新认识,破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危局":"文革"引起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在危机和苏东剧变引发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空前危机;理论创新是连接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的关键链环,是实现精神向物质转化的根本条件;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造,迫切要求回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创新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前提的正确选择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特征的重点转移,从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全面推进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深入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成果和清晰的实践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9.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集中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通过实践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维"构成的。其中,道路是"实现路径",理论是"科学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自觉和坚定信念,充分表明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理论创新的自觉.当前,面对风云变幻的世情,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国情,迫切需要我们用更高的理论自觉、更坚定的理论自信,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创新是社会科学的灵魂,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际、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构成的中国特色革命理论,指导中国人民砸碎一个旧世界,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两大理论紧密联系、承前启后,致力于实现中国人民族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理论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理论创新必须扎根实践;第三,理论创新必须具有世界眼光;第四,理论创新必须发扬民主;第五,理论创新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8-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能够击穿当代现实问题的思想闪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紧迫性与现实可能性。新时代迫切呼唤理论创新,这既是人类思想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新时代的新特点提出的理论诉求。同时,坚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依托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秉持执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搭建了坚实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必须坚持"三重原则"的理论导向,即坚持并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本质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实践的现实原则,坚持时代眼光、宽广视野的开放原则。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求解实践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之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是我们党和人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从理性上思考 ,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是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交融的思维创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循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发展的轨迹 ,对深刻领会和把握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效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一条道路,形成一个理论体系,两者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基础,而理论创新本身又不断引领着我们的实践一步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践中,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包括实践自信和理论自信。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中的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运行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四个维度,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系统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这些继承性和创新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9.
70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极大地发展创新了社会主义理论。70年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创新集中体现在: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按劳分配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总体布局理论、发展战略理论;创新发展了时代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提出了"四个全面"理论;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思想;对有关中国与世界关系方面,首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理论、走和平发展道路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相似文献   

20.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遵循其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品质,以深入挖掘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现实价值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为逻辑起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诉求,定位马克恩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主题,并不断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传统命题,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