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的根本所在.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依赖于学校始终"以教师为本",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学校与教师"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培育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高校软环境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2.
管理的基本层次是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三个层次.文化管理是基于"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情绪"的管理.文化管理以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自我控制的实现、自动自发的状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基本特征.大学实施文化管理的基础在于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以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和先导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人为本价值观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人的现代化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以人的社会化为本的教育目的观、以师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观。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制度,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制度体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管理中的人本主义,就是"以师生为本"的管理模式,从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的角度探讨大学管理中人本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对知识大学管理是一个新的视角.大学管理中人本主义的核心是师生能够自我有效地管理并通过自我管理来使师生达到全面和充满个性化的发展.大学管理中人本主义实现的途径主要有: 1.建立人本主义的大学管理理念;2.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管理制度和机制;3.造就以人为本的大学文化环境.大学管理就是要树立"以师生为本"的大学管理理念,构建以"师生为核心"的大学管理制度和机制,意在激发师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共同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人的科学认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把实践党的宗旨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统一起来,从操作层面指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途径。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在推动主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对“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其关系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发展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中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必须弄清楚"本"是何意.在哲学语境中,"本"具有根本、根据、主体、目的的意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根据、主体、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原则的解读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原则,其内涵已有中央解释.这一原则有深厚渊源,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历史观.这一历史观所指的人是"现实的人";所论述的人的历史地位指明: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目的,历史的发展正在指向"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这一历史观看来,"以人为本"之"本",一指"本体",二指"本根",三指价值"本位"."以人为本"与"以人民为本"、"以民为本"均存在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必须据此校正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以神为本"、"以钱为本"是对立的,后几个"为本"均是唯心史观的表现,必须加以批判.当前"以人为本"原则,必须确立"人是目的"和"人是动力"的双重人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有利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长的制度缺失是重要因素,包括大学分类评价制度、校长选拔制度、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的缺失等.在构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成长制度中,要遵循"大学自治"的原则来处理好各种关系,减少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干预,建立突出以"人"为核心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评价体系,用制度保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大学校长直选制度、大学委托评价制度、经费投入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促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0.
避免"以人为本"脱离实际沦为说教而做到科学地关爱"人",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话题。现实性原则要求"以人为本"应当满足"现实的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过去人"或"未来人"为本;生产力原则要求人的解放符合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面,向他者学习和以全球为鉴应作为"以人为本"之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南;民族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对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来说,实现"以人为本"的内涵会面临不同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性原则是把思想蓝图转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环节,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和变革才能改变现实中人的奴役,实现人的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五项原则为中国社会全面的现代化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