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2000年,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全面试行和推广了小额信贷活动,以自由存款和中央银行再贷款为资金,开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小额信贷,引发了关于小额信贷理论和实践的论证.到200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古五个试点省(区)开始倡导商业性小额信贷的试点,这些地区成立了山西平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贵州江口华地小额贷款公司、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融丰小额贷款公司、陕西户县信昌和大洋汇鑫小额贷款公司共计7家试点商业性小额信贷公司.  相似文献   

2.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引起各阶层的注意,小额信贷组织对于解决低收入群体信贷阻碍的作用亦突显.2006年10月12日,"内蒙古融丰小额贷款公司"在鄂尔多斯市的正式挂牌成立.这为我区探索新型小额信贷组织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王睿  蒲勇健 《统计研究》2008,25(4):108-110
一、调查方法 (一)样本选取和分析 本文以小额信贷机构试点城市、民间机构推广地区以及参照我国小额信贷机构不同类型来确定样本城镇.  相似文献   

4.
何军  唐文浩 《统计与决策》2017,(11):169-172
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开辟了金融反贫困的新路径,已成为我国政府开发式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对样本地区——江苏省涟水县的实地调查发现:政府主导正规金融机构参与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对贫困农户的收入、消费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扶贫小额信贷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寻租及瞄准偏差问题,额度限制了需求.  相似文献   

5.
刘渝阳 《四川省情》2007,(11):37-38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一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小额信贷又是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的农村金融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农村小额信贷的瓶颈问题。经历了政策性小额信贷尝试失败后,商业性小额信贷成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额信贷业务的特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是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中国的小额信贷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特征为:一、中国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卓 《四川统计》2010,(1):35-36
四川省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经在扶贫等领域引入并应用小额信贷。其中,于1996年在地方民政局注册建立并发展至今的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是省内较早规范化和专业化试验小额信贷工作的县级社会团体。这个组织及其小额信贷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政府合作的48个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卓 《四川省情》2010,(1):35-36
四川省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经在扶贫等领域引入并应用小额信贷。其中,于1996年在地方民政局注册建立并发展至今的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是省内较早规范化和专业化试验小额信贷工作的县级社会团体。这个组织及其小额信贷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政府合作的48个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现状(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从2006年的5380元到2010年的8756元,增加了3448元,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五年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平均增速为13.7%,比同期自治区平均增幅13.1%,高0.6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增幅12.7%,高1.0个百分点,是全市历史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双赢的信贷方式为了优化农户贷款环境,1999—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决定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开展过去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或组织实施的贷款方式,并希望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和拓展农村信用业务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农信社在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是由于农户小额信贷这种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形式本身及其特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情》2006,(11):22-22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给予尤努斯这样的颁奖词:尤努斯通过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向孟加拉国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提供小额银行贷款,使这些在通常金融制度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有了发展 起步资本。小额信贷为社会最贫困阶层提供了发展经济和人权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实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略.一、鄂尔多斯市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现状(一)认真贯彻执行支农货币政策,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引导信贷对农业的投入"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这一有力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扶持"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1.02亿元.同时,为帮助辖区农村信用社甩掉历史包袱,为全市10家农村信用联社置换票据1.22亿元,使辖区农村信用社轻装上阵,有力的促进了鄂尔多斯市"三农"的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4.
1997-2001年通辽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分别为246元、184元、110元、190元、174元,农牧民收入增长速度呈放慢趋势。一、制约通辽市农牧民增收的四个主要因素(一)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1、从农、林、牧、渔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看,2001年种植业占71.6%;林业3.7%;牧业24.2%;渔业0.5%。2、从农牧民收入构成看(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我市农牧民人均家庭经济收入中,种植业收入的比重为66.5%;牧业为24.7%;第二产业为2.9%;第三产业为5.4%。  相似文献   

15.
对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淑艳 《山西统计》2003,(12):46-46
农村信用社通过以小额信用贷款等形式发放支农信贷资金,不仅是农村信用社“依靠农业求发展、立足农业抓服务”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那么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笔者通过对山西省垣曲县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情况的调查,试图探讨这些问题。垣曲县小额农贷的做法垣曲县农村信用社在全县广泛开展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镇),通过以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有利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建设。他们的做法是:一、机制创新———放开小额信贷在农户小额信用贷…  相似文献   

16.
一、农牧民收入总量平稳增长,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2004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6元,比2000年增加738元,增长39.5%;“十五”前四年年均递增8.7%。与此同时农牧民收入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其特征是:1.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尽管近年来我区农牧业持续获得好收成,家庭经营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国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不断增加,非经营性纯收入  相似文献   

17.
一、用贫困测量指数对我区农牧民贫困现状分析 根据全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294个行政村的农牧民家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396元,比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642.2元,在贫困线635元以下,贫困发生率为18.3%,其中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的特困人口占12.1%。国贫旗县农牧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2000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78.1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436.8元,恩格尔系数为45.9%,比全区高1.1个百分点。衣着支出81.2元,与全区平均数比低29.6元,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开始,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就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实践,极力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放无需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个体工商企业资金需求。经过近20年的实践和发展,农村小额信贷  相似文献   

19.
农牧民收入是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几年农牧民收入增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收入增长减缓。1998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2.7%,而1999年、2000年的实际增长率仅为6.4%、1.3%,农牧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回落。2001年我区农牧民收入出现少有的负增长,200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73元,较上年人均减少65元,下降3.2%。农牧民收入水平降低,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确保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是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必须于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惠农惠牧方针政策,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增长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十年来,农牧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一、十年间农牧民收入增长2.4倍,年均递增12.9%2011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42元,比2001年的1973元,增长了2.4倍,年均递增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