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是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其中塑造的两个女性人物思嘉和媚兰是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和传统女性价值观念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妥协的具体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对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成因的分析,透过作品中两个女性人物思嘉和媚兰,阐释20世纪女性主义思想的困惑,并探讨女性解放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傲慢与偏见》中两位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班纳特与夏绿蒂·卢卡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比,阐释了两位出身相似、社会地位相当的女性最后不同归宿的原因.奥斯丁对伊丽莎白这一正面人物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充分体现了她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这在当时乃至于现在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其以墨西哥为背景的短篇小说中,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刻画了众多墨西哥女性人物悲剧群像.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波特的四部墨西哥短篇小说进行解读,探讨生活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中墨西哥女性的真实处境,揭示少数墨西哥女性的觉醒与另类反抗策略.波特的墨西哥短篇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蕴含了她一贯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作为19世纪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刻画了一位饱受男权社会束缚进而产生反抗意识和行为的女性,凸显了女性主义的主题。从女性书写角度出发,通过对《觉醒》的叙述角度、人物话语以及性别间关系分析,发掘出肖邦在小说中所展示出的女性书写手法具有超前性、深刻性,再次肯定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女性主义先驱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翟永明和伊蕾是新时期女性诗歌的代表人物。她们的女性诗歌尝试了不同的途径,显示了各自不同的努力,却在在女性意识的确立和女性自我价值的认同上殊途同归,是女性主义诗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创作出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的文学作品。本文将通过莱辛作品中人物所反映的两性关系,揭示传统与现代的反叛意义和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研究莱辛所表达的女性主体意识及觉醒的同时挖掘她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莎评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对莎翁女性观的解读方面,评论家们各执一词。莎翁在其四大浪漫主义喜剧中塑造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人物,却又在其著名悲剧中将女性人物边缘化和弱势化。莎翁的女性观不能以一言蔽之,因为莎翁本身就是由普通伊丽莎白人和伟大艺术家合成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拜厄特在其小说<占有>中创造性地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末及神话故事三个层次中的女性人物,用镜像人物和神话意象反映女性从蒙蔽、觉醒、抗争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漫长历程,使作品极具历史文化内涵.本文采用人物分析方法对其中的部分女性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研究者往往把《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夫人作为父权社会牺牲品的象征,本文通过女性主义方法论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角色,发掘其正面具有自然属性的女性特征魅力。女性主义方法论强调女性经验的重要性,常采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性别问题。在一个强调社会建构的现实世界中,如何塑造更加立体鲜活的人物,既是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探索方向,也是文学研究领域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斯妇的引子》和《巴斯妇的故事》入手,着重对巴斯妇从女性主义和反女性主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她的话语行为依然局限在男性话语的窠臼之内,依赖男性话语而存在,远非某些女性主义者所极力颂扬的敢于向父权制思想挑战的女性形象;同时,本文还深入探讨了英国中世纪著名诗人杰佛利·乔叟在塑造巴斯妇这一女性人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女性主义倾向,并分析了其内在的社会及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当代著名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对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作了二元对立的刻画。男性多无视印第安文化传统,性格暴戾,结果全都成了生活的失败者;而女性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更为积极,对印第安传统也更为敬畏。从小说中的四位男性和三位女性人物身上,反映出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2.
宁瀛的《无穷动》在大众媒体和学术领域掀起了有关"女权"和"女性主义"的大讨论,影片透视出一种"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反映。片中的人物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她们代表的是当下成熟的知识女性鲜活的生命个体。在女人无穷动的欲望背后,隐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无穷涌动。  相似文献   

13.
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誉为女性探索自我和自由的经典读本。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该小说是在男性的叙事中用男性的视角来虚构女性人物,因此并非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解读小说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其追求独立自由、试图改变维多利亚父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作为欲望客体的角色的历程,进而探析福尔斯在作品中所渗透的男权意识形态和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以美国南北战争带给南方的深重灾难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悲剧命运。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飘》的数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父权制文化是斯嘉丽和其他数位女性人物的悲剧的根源。因此我们要关注女性生存和生态危机,尊重女性,热爱自然,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福斯特的经典之作《印度之行》丰富的内涵和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阿德拉的经历和处境代表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分析小说中阿德拉与男性人物的对话。对话中女性的声音首先被男性权力反复压制,最终通过自身的力量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则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作品通过对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悲惨生活状况的生动形象的描摹,展现了细致微妙的人物特点和厚重而深远的思想价值。本文在黑人女性主义的视野下,通过分析黑人女性的生活悲剧和痛苦际遇来揭开托尼·莫里森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以此再次深刻认识《最蓝的眼睛》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了林纾翻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人物吕贝珈和尤三姐,认为这两位女性人物在外貌、性格、爱情以及敢于与男权社会抗争等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喜福会》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喜福会》通过几个女性的经历表现了女性的积极抗争。但是,作为一名美国的少数族裔女作家,作者在女性问题上采用的却是西方白人中产阶级的女性主义范式,以第一世界女性凝视的姿态将第三世界的女性作为一个“他者”,其主题、人物刻画和叙事手法扭曲了中国人、中国文化,表现了作者以第一世界女性主义的姿态表现女性主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文章以《弗兰肯斯坦》《简·爱》《呼啸山庄》为例,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关系地位变化,为两性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赋予了这些经典的女性哥特小说全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著名小说之一。文章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即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对和谐婚姻的追求,去探讨其主要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总结出劳伦斯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