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最受读者欢迎的《傲慢与偏见》,其故事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情节逆转出现于伊丽莎白游览彭伯里庄园之时。在彭伯里庄园之行中,风景叙事以对话的方式呈现,花园风景代替主人达西与伊丽莎白展开审美性与物质性的双重"对话",由此消除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男女主人公之间看似不可化解的矛盾在风景中消解,最终通向奥斯丁式的圆满结局。在此,风景从渲染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环境背景,转化为前台的叙事者,并推动小说情节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2.
评《傲慢与偏见》中的卢卡斯小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夏绿蒂·卢卡斯小姐因其选择了柯林斯牧师做丈夫而受到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批评家及读者的非难,事实上,她的选择是奥斯丁所推崇的一种理性选择。作者赋予她很多优良品德:夏绿蒂聪颖,心胸开阔,有独立意识,敢于正视现实,面对人生,善于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她的形象比伊丽莎白更实在,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本文详细分析了男女主人公爱情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勾勒出故事发展主线,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要脉络,体味作者细腻的叙述手法.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通过对四桩爱情故事的描写,刻画了几种不同的爱情观,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对婚姻的价值取 向,其中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念是作者奥斯丁本人爱情观的缩影,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势力强大的英国乡村,这部 小说所展现出的对追求理想婚姻的可能性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诸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花园》中的芬 尼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笔者认为简·奥斯丁笔下的这些人物都具有"灰姑娘"的特点,因此认为简· 奥斯丁是个具有浓厚"灰姑娘"情结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小说<傲慢与偏见>描写了机智幽默的伊丽莎白与达西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其中,她与达西,韦翰的交往过程及其感情发展很耐人寻味.她对韦翰感情经历了由增到减,到蔑视痛恨其恶劣品质的过程,而在不断地与达西交往中,她对他经历了由厌恶到喜欢的过程.本文尝试从交际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增减效应对他们之间的交往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伊丽莎白在交往中偏见形成,以及最终理智认识两人品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傲慢与偏见》中两位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班纳特与夏绿蒂·卢卡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比,阐释了两位出身相似、社会地位相当的女性最后不同归宿的原因.奥斯丁对伊丽莎白这一正面人物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充分体现了她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这在当时乃至于现在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作者奥斯丁为讴歌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不懈努力而作,而伊丽莎白是全书的中心人物,通过对她的形象剖析,展示其爱情婚姻历程,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奥斯丁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9.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女性文学开始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女性情怀。简.奥斯丁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义启蒙者和倡导者,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奥斯丁首次尝试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主张妇女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她对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奥斯丁和张爱玲两位不同民族、时代的女性作家分别在《傲慢与偏见》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中从特有的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丰富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特征。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创作主题:爱情与婚姻,并都体现了作者对同时代女性生存地位的冷静思考与深切关怀。尽管伊丽莎白和白流苏两位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有其不彻底性,但她们与男权中心的世俗观念的抗争体现了女性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11.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中心人物 ,其他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她反映出来的 ,她的活泼可爱给整部作品增添了活力。本文主要从人物的性格分析和发展等方面探讨伊丽莎白的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自主权某种程度的上升。文中的女性意识具体通过婚姻观与财富观来体现,局限性在于女性角色无法获得完全的人格独立,但这并不影响《傲慢与偏见》的历史地位,直至今天,这本书仍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中有四种不同的婚姻类型:柯林斯牧师与夏绿蒂的功利婚姻、韦翰与丽迪雅的情欲婚姻、吉英与彬格莱的理想婚姻、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完美婚姻。通过这行行色色的婚姻,可以让我们了解作者简.奥斯丁那个时代英国人民鲜活动人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4.
张颖  胡珊珊  刘妍 《新天地》2011,(7):34-34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以喜剧性为基调的作品。故事围绕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各种不同的婚姻关系,其中很多场景都描写了强烈的感情和喜剧性的喜悦。简·奥斯丁素来善于刻画人物,该书最吸引读者之处就在于对人物极其生动的描绘——尤其是通过个性鲜明和措辞巧妙的对话而进行的描绘。  相似文献   

15.
在《傲慢与偏见》与《十八春》中,简.奥斯汀和张爱玲分别借伊利莎白和顾曼桢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将东西方女性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伊丽莎白和顾曼桢对待婚姻与爱情的态度入手,展现了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从中可看出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中西方女性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张力理论的视角对《傲慢与偏见》中理性与情感之间、利己与利他之间张力结构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张力结构为《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虹>与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不同婚姻类型的分析,对劳伦斯<虹>与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的进行了比较:他们婚姻观的异同,他们对理想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和憧憬.理想的婚姻应该是精神到肉体融合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 ,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佳作《傲慢与偏见》、《罗斯菲尔德公园》、《爱玛》、《桑觉修道院》等 ,及她创造的伊丽莎白、吉英、爱玛、凯瑟琳、芬丽等女性形象将与奥斯丁一样流传百世、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傲慢与偏见》中四桩婚姻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婚姻意识,最值得推崇的是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的爱情和伊丽莎自身上所体现的婚姻意识。他们的婚姻与其他三段婚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地突出了这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爱情比那些只为金钱、权力等等其他因素的爱情婚姻更加高尚,也会更加幸福,更值得我们推崇、向往。  相似文献   

20.
几个世纪前的<傲慢与偏见>就流露出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的主题思想:绿色生态和女性意识.文章对<傲慢与偏见>文本进行绿色生态挖掘,发现奥斯丁关怀女性、热爱自然、刻画人性,表达了人渴望真实、情感、和谐和宁静的状态,这也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