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西北部,是广东省瑶族人口最多的地方,建立于1953年1月25日.全县面积1,231平方公里,分为十二个区、一个镇.全县总人口12,76万余人,其中瑶族5.8万余人,占45.6%.县内共有山川、山地160万亩,其中宜林面积140多万亩,大部分已被森林覆盖.东南部的南岗、三排区是石灰岩地带,属喀斯特地貌,石山林立,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别具一番景致.瑶山上的梯田,十分壮观.有的从这一  相似文献   

2.
1998年的夏末,我的考察路线延伸到了粤北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在该县三排瑶乡,刚好碰上一位瑶族老人去世。在“贵”(排瑶对未婚青年男子的称呼)的引导下,我开始记录“八排瑶”摄人心魂的葬礼过程。“八排瑶”俗称排瑶,是我国瑶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据考证,排瑶的先民于一千多年前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徙而来,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和人文、习俗体系。主要聚居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南岗、三排、涡水等八个乡镇,人口约七万人。去世的是位男性老人(自然死亡),在老人咽气的那一刻,家属就在门口鸣放一声震耳欲聋的铳炮,以此告知同寨亲友前…  相似文献   

3.
连南瑶族自治县从一九五三年建立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间,自治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从而使连南瑶族人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解放以前,连南瑶族人民长期遭受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剥削,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解放后,这里的瑶族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逐步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走上繁荣发展的幸福道路。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乡横坑村瑶族少女房一妹,今年14岁。于去年8月间被人拐骗到湖南省新田县一山村,强迫与村里一男青年成婚,使房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此事已一年之久,仍未得到解决,受害者家属呼吁救救孩  相似文献   

5.
金坑公社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一个瑶族聚居的公社。这个公社所在的地区山高坡陡,林多田少,以经营林业为主。全社山林面积共二十五万多亩,其中森林十八万多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二,水田只有一千五百多亩,占百分之○点六。全社共有社员七百八十八户,三千二百多人,其中劳动力一千四百六十九人。解放十四年来,这个公社共营造杉木林七万多亩。其中采伐迹地及时更新的有三万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指导下,广东的对外开放和横向经济联合突飞猛进,为国内外所瞩目。那么,以贫困著称的粤北山区,现在的光景怎样? 反思使人清醒,打开封闭的山门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土地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大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的中央代表团活动中,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宝生、自治区民委主任余达佳等陪同,调查了瑶族居住较多的金秀瑶族自治县、贺县、恭城县,其后又到湖南省的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广东省的连南瑶族自治县进行访问。进入湖南后,有湖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黄道奇、省民委主任邓有志参加陪同;进入广东后,有广东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罗克明、省民委主任唐辉参加陪同。1988年12月28日,费先生  相似文献   

8.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公社油岭大队的瑶族社员,爱党、爱国家、爱公社、爱集体、爱劳动已经蔚然成风。这个大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主要表现在“翻了身、不忘本,多贡献、少伸手”上。为了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他们从一九五八年以来,共建成的八个山塘、五条水渠、二百四十多条水圳,两个防洪堤,主要靠自力更生、勤俭办社解决的。六年前,他们大兴水利的时候,既无资金、工具,又缺少技术人材。当时有的人主张:打报告给县委会,叫县上拨款、拨材料和派技工来。但是支部书记唐罗古三说:“有困难不止我们油岭大队,  相似文献   

9.
广东北陲鹿鸣关下,有一座秀丽的小山城,它就是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城三江镇。它建于连江、涡水、陂水三江两岸,四周灵峰对峙,依江而立,构成了瑶乡古城“垌中平野阔,万壑别有天”的景色。三江镇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703年)。历代反动统治者歧视瑶族人民,对他们连年兵剿武伐。北朝时连南隶属桂阳郡,隋朝改属熙平郡,唐代归属连州,民国以前分别列入连县、连山、阳山县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把瑶族聚居之地划出,专门设立了  相似文献   

10.
他从泥土深处走来,对养育了他的泥土怀有深深的情感,誓以满腔的热忱和毕生精力回报土地。他,就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县长,省九届人大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宋玉龙。   1954年 10月,宋玉龙出生于黄河之北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广阔的农村天地和颇富文化氛围的家乡造就了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知书达礼和忧乐农民群众的良好品德。 1975年 7月,他从青海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教师、乡政府秘书、团委干事、县委组织员、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等岗位上工作过。 1995年 10月他从海东地委组织部调任互助…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南岗、三排乡和大麦山镇,居住着3万多瑶胞。这里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是个石多土少、山多林少、地多田少、坑多水少的石灰岩贫困山区。由于资源贫乏、科技文化落后、资金短缺,乡镇企业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一批富余劳动力没有出路。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从1987年起,三排、南岗、大麦山等乡镇,通过考试择优3000多名瑶族青年到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等地大中企业务工,走出了一条输出劳务致富的路子。这批劳务人员,按照规定,三年后大部分要返回少数民族地区。务工期间,表现突出的,可以安排农转非,留在厂里当工人,还有一部分人员回到民族地区企业中充当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八排瑶的社会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排瑶是瑶族众多支派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白芒、九寨南岗、三排、金坑、大坪、香坪等地.据1982年统计有人口五万八千二百二十二人.八排瑶有独特的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在此,我们仅就八排瑶的社会化作个简单的探讨,不妥之处,祈斧正.一、社会化的过程与途径婚姻与家庭制度的确立预示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民族的文化将通过成年人的传递而由新的一代继承、创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婚姻的确立与家庭的产生便是文化传递的开始.家庭将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告之新生的  相似文献   

13.
1940年6月,韦彩猷出生在贵州省独山县一个贫苦的布依族农民家庭.1959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5年的岁月里,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为班长、排长、指导员直至师副政委、铁道兵组织部副部长,并多次立功,成为全军学习的模范人物.韦彩猷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政治素质和实干精神获得的.那个时代的军人提起他的名字,都十分熟悉和钦佩他.  相似文献   

14.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07,(10):55-57
本期关于“民族新闻”的话题,我们选择了采访张儒。原因在于,本刊创刊以来,张儒在这里工作了30年。并于1984年、1991年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从1984年起,张儒开始研究民族新闻。1987年,着眼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他在内部刊物上撰写了《民族新闻面面观》,以期引起关注。1996年,张儒在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后,兼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期间,首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概论。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民族新闻学科的建立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但30多年过去了,他的愿望仍旧是一个难圆的梦。他的经历,记录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民族新闻实践和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四点感受──访多吉才让岫森现任国家民政部部长的多吉才让,55年前出生在甘肃省夏河县一个穷苦藏民家庭。共产党让他念书识字,有了工作。1959年进藏,参加了平叛、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从县、地领导到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亲历了西藏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革。他...  相似文献   

16.
杨振中,1954年5月出生于广西宜州市(原宜山县) 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底层群体环境的感染、父亲长年的疾病缠身,使少年时代的他萌生了长大后要当一名好医生,为穷苦百姓治病行好事的理想。读书后的杨振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始终是品学兼优。197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曾任大学班级党支部书记。1979年10月,杨振中在广西中医学院毕业了。毕业前夕作为优等生的他曾被拟定为留校的对象。但他坚决而又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宜州市(原宜山县),并到石别乡卫生院当了一名医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2008,(4):24-25
为人和善亲切的卢京是这届新增选的政协委员,来自云南边疆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作为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大学生之一,卢京见证了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果。30年里,他从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一名医生、主任医师、州医院副院长,并连任两届州人大副主任。他对记者说,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他个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他平易、坦率、真诚。从一个奴隶娃子到党的领导干部,49年带着这种本色。他9岁殁了父亲、11岁殁了母亲。小凉山沿习奴隶制传统为他准备好了象他父母一样永世受苦的陷阱。共产党来了,他得救了。他说,我开始只图有口饭吃,有件衣穿,慢慢才懂了马列主义,并且加入了共产党。说起自己的成长,就是这么平实。他的热情,他的干劲儿,他那不曾衰减的才智和聪明却伴着忠诚的心血和滴滴汗水不知道为家乡做了多少无私的奉  相似文献   

19.
中原老黄牛记河南省民委主任马迎洲文/王宏晓河南省民委主任马迎洲今年61岁了,从1956年至今,他已经在民族工作战线上战斗了整整41个春秋。从民族学院干训部学员,到统战部干部、办公室主任、副部长、到河南省民委副主任、主任、从县到地区到省里,他一步一个脚...  相似文献   

20.
正当常人都在为养儿育女能否考进高等学府发愁时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艾头坪乡龙口村却传出一个奇迹 ,一个由“瞎子、瘸子”为主的三名侗族残疾老人组成的贫病之家却培育出了两名大学本科生……英俊潇洒的“沈帅哥” ,救了8个孩子 ,却没有了一双眼和一只手 ;儿子还不到半岁 ,就像父亲一样成了残疾人……残疾世家的故事还得从40年以前说起……沈先述原本是一个血气方刚 ,英俊潇洒的青年男子 ,因他集文化、医术一身 ,村里的人亲切地称他为“沈帅哥”。1949年12月18日 ,沈先述的人生改变了。这一天 ,他失去了一个温馨的家 ,但他挽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