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够获得中国政府的友谊奖,是我这一生最为得意的事情,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开心,这是对我这些年所做努力的极大肯定."来自日本的野宫好尧先生是中国政府2005年度"友谊奖"获得者,目前是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的外方专家.  相似文献   

2.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在中国地图上看到了万里长城的标记.兴奋之余,我告诉家人,早晚有一天,我要去中国探险,从万里长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1967年,英国男孩威廉·林赛被地图上长城的壮美所震惊,但是,他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不仅实现了儿时徒步走完长城的梦想,而且与长城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在中国地图上看到了万里长城的标记.兴奋之余,我告诉家人,早晚有一天,我要去中国探险,从万里长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1967年,英国男孩威廉·林赛被地图上长城的壮美所震惊,但是,他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不仅实现了儿时徒步走完长城的梦想,而且与长城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每年大约有50余万人次外国专家来中国工作,而来旅游、求学的外国人数量则更多,这些外国人在中国一旦生病,看病就成了大难题. 在中国看病的六大难题 "我们希望所有在华的外国专家如果去看病,一说哪里不舒服,医生马上能明白.但中国能够提供这样服务的医生很少."  相似文献   

5.
决定到中国 沙博理是中国籍美国人.他说:"我在中国的时间比出生地美国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生我、养我的美国深."入乡随俗,沙博理喜欢吃中国菜,夏穿中式布鞋,冬穿中式丝棉袄,每天清晨练太极拳.中国朋友都说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探亲假,可他一回到美国假期还没有过完,就急着要回中国来."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  相似文献   

6.
"治国之道,在于得人."这是2005年12月15日,汪道涵同志去世前9天,我和我爱人去瑞金医院看望他,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7.
“你觉得‘顽固’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这是一位日本老人问我的问题. “唯有眷生人,诚有绝尘意.”这是日本樱花诗人西行法师笔下的樱花,让我想起了这位日本老人——平地先生. 据说大二要来一位新外教,大家都满怀期待,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第一节课,他就给每人一张他的履历表.老师给学生履历表而且是人手一份,在我求学生涯里这还是史无前例的.只见履历里介绍了他在日本国内任教直到退休,退休后又去美国、新西兰、东南亚等地任教,而且在中国,他竟已去过武汉、云南等地.这样的平地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性格那一栏上填的“顽固”两字,仿佛却早已为始料未及的结局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我的年龄仿佛被偷了一般 "每天,我都像是在看一部电影,中国的日新月异,让我从不会看厌倦.在中国,我的年龄仿佛被偷了一般."来自埃及,已经在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做阿拉伯文改稿专家近15年的侯赛因风趣地说着,明亮幽深的眼睛闪着笑意.  相似文献   

9.
雕刻人生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雕刻家.在他家园子里,堆着一堆树根.雕刻家从中随意抽出一段树根,问我:"你说,这像什么?"我看不出这树根像什么,便说:"一段树根呗."雕刻家拿出一把雕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开始什么都不像的树根,竞成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  相似文献   

10.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困难群众,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极重的分量;贫困地区,是他春节前夕走访去的最多的地方.新华网"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春节"走亲戚":满满的都是牵挂》,从习近平春节前夕访贫问苦的脚步中感受总书记心中对困难群众的深深牵挂.  相似文献   

11.
"平易近人"现指态度谦和,但这个词最早不是用来形容人的,而是用来形容政事的. "平易近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西周初,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3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姜子牙到齐之后,5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姜子牙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0月5日,一条消息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发现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新型疗法上的贡献."中国本土科学家终于在诺贝尔科学奖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防患于未然"是灾害管理的第一步。日本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将灾害管理的重心放在了"防",认为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努力尽量减少损失。正是这种思维模式,日本在灾害管理上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512汶川大地震"让中华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中。痛定思痛,逝者已去,生者须直面灾害。笔者收集整理近年来学者们对日本  相似文献   

14.
“到日本前,我和家人勤扒苦种,下了很大的力气,收入却很少。当时我很苦闷,我这样勤扒苦种,到啥时才能从土里刨出一个银娃娃呢?所以,1998年,当我知道有到日本去做农业研修生的消息,二话没说就报了名,要到日本去看看,人家是怎样从有限的土地里刨出金娃娃的。结果,我到日本1年,回来后组织了3个村庄200多家养猪农户加入的协会。现在我不仅刨出了银娃娃,还帮助加入协会的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不留在北京?不留在中国? "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路易斯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这行字,蓝灰色的眼睛放着光芒."英语中有句话叫'心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因为我的心在北京,所以我就把家安在了北京".这是路易斯关于为什么留在中国的最好理由.  相似文献   

16.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比中国更让我愿意停留……我每天早上醒来都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中国."马克·力文深情朗诵着自己新鲜出炉的原创吉他曲歌词.今年,已经是他来华的第17个年头了. 马克·力文是一位美国社会学家.2005年,他初次来到中国.先在江苏省淮安市教授了两年英语,后接受中央民族大学的任教邀请,搬到了北京,一待就...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因其在"经济政策的兼容性和经济周期背后的驱动力"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位来过中国多次的诺奖大师,对成都的印象最为深刻."我喜欢成都的辣火锅、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变脸艺术." 谈起在中国的见闻,芬恩·基德兰德十分"接地气",而谈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政策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他的大师风采显露无遗.  相似文献   

18.
"学习汉语是我的梦!但是,当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在同一个课堂里跟中国的大学生一起听中国老师讲课,跟他们一起做笔记、一起讨论、一起开玩笑、一起考试时,我才相信这不是在做梦,而是梦已成真了."这是意大利女留学生丽莎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9.
士丹·多尔蒙,一位已过花甲之年的澳大利亚老人.20年来,他来过中国几十次,为我国新疆地区培育出目前国内最好的品种--美利奴"U"品系羊.2006年,他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接受采访时,多尔蒙先生第一句话就说:"我不是专家,我是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20.
"要抗非典,不出家门."春夏之交的北京,由于"非典"肆虐,大有人人自危之感.笔者打电话问殷实能否接受采访.电话那头回答说:"怕什么,我天天都往垃圾堆里钻,咱们谈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