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安徽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政权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完善上,一是实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二是在政权体制上推行参议会制,三是在政权机关人员组成上推行“三三制”;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首先是通过立法以规范和保障抗日民主的政治权利,其次是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建设,此外,在司法与行政执法活动中积极创新与发展;在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上,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并组织民众进行各种广泛的政治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则以党政干部的民主作风与民主精神去影响和教育群众。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开发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当前和今后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实际,认真地思考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方向,从而科学地把握今天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在紧紧抓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一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着重加强制度建设”这一关键点;“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的“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关节点;“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党内民主建设这一核心点。  相似文献   

4.
文明,从广义讲,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的统一体.与之相适应,人类文明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这与党的基本路线中规定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至此,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不同时期取得的成就将其进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经验,从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6.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多次提出,努力建设民主政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人认为这是个新的提法。其实,建设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于1922年6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的文件中,就首次提出了“民主政治”的概念,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前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但是在无产阶级未能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  相似文献   

7.
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发展已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共识。但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民主,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党情下,党内民主建设在国家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①党内民主建设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②党内民主建设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③党内民主建设有助于中国政治稳定发展。认清党内民主建设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中国政治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搞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密不可分.必须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的重大理念,也是对党百年民主政治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的集合体"思想研究民主问题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旨在增强民主自信.其历史轨迹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找到民主新路,为民主自信奠定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民主自信进行实践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主自信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 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我国社会主义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进行综合研讨,不仅有助于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本国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1.
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与不断完善,参政党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回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各参政党还应该从组织结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充分发挥参政党在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于1905年创立的民主集中制,旨在克服社会民主工党内存在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思潮的影响,以凝聚全党的意志,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并成为唯一的执政党后,列宁为避免党的民主集中制偏离民主的轨道而演变成官僚机构,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列宁逝世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民主集中制逐渐异化为权力集中制和个人专制,使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受挫。认真反思民主集中制近百年的历史,探寻其规律,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中国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表明,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环境因素,影响了韩国政党政治的演变。而韩国政党政治的演变又反作用于南北统一问题:政党政治的反复影响南北统一进程;政党政治的民主趋势又有利于南北尽早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4.
民主作为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诉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治理天然地包含着民主,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审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法治的完善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最终实现制度正义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制度的现代化。制度正义与否,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它是在二战结束之际的特殊的国内外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具有鲜明的阶级特色、包涵国家政体形式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双重意义、目的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意义。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是群众运动的大民主,其主要对象一是阶级敌人,二是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执政党的民主机制建设,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客观准确地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之一,而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部分,必须切实加强高校民中政治建设。分析了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必须在深刻把握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做到学术民主、管理民主、育人民主,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基层党组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党的生命”的党内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党建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制度基础和基本组织原则。政府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进行社会管理的基层领导核心,同时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和认识政府基层党组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基本路径和现实意义将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进而提高新时期党组织整体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参与方式单一、常态化参与机制缺乏和内部控制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也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党的“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治国理念下,党内监督应坚持合法性、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平等性、协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网络引导和监督机制、党员全程协商民主参与突发事件预警与快速处置机制、党员自发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入机制、党内监督参与指标的综合模态化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性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和深度改革,是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军队民主政治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思想的重大发展。加强军队法制建设对于确认、保障和巩固军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军队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价值准则和打得赢、不变质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