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他们眼望上苍》中对珍妮的形象塑造和《紫颜色》中西丽亚的形象塑造,探讨了赫斯顿和沃克如何在作品中塑造全新的黑人妇女形象,并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的中心意象骡子、梨树和紫颜色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揭示两部作品之间的传承关系,特别是“妇女主义”思想在两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紫颜色》是沃克的主要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个从传统走向反抗的黑人女性西丽的形象。除了黑人女性本身所具有的问题外,沃克在作品里还大胆地对传统宗教观进行了拷问,这种拷问从根本上是对传统上帝的反叛,其实就是女性对于压制自己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3.
在《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描述了一位无依无靠的黑人女孩西丽亚在种族歧视尤其是性别歧视中的艰难成长历程。通过分析沃克塑造的男性形象及家庭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黑人女性寻求自身解放,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分析他们的形象,我们可以解读沃克的妇女主义理想,并且探寻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霍桑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这一反叛形象,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女权主义者的经典形象之一。霍桑在《红字》中通过海斯特.白兰这一女主人公向读者展示了17世纪父权制度下自然与男性、自然与女性、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表达自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海斯特与自然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呼唤》被西方文坛誉为考林·麦卡洛"继《荆棘鸟》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小说通过对伊莉莎白、内尔、文玉等女性形象的塑造,揭示出女性在困境中的觉醒与奋起,以及她们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薇拉·凯瑟在其作品《啊,拓荒者!》中生动地塑造了一位与自然紧密结合而由此获得力量的女性形象,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新颖的视角,围绕作品中自然、女性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个现代社会的热点话题,分析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热爱自然、提倡女性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平等价值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无论在美国文学史上还是在黑人文学史上都堪称一部力作。在小说中,沃克描述了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的痛苦生活,同时表达了对遭受同样迫害的犬自然的关爱和怜悯。沃克把人类与自然放在同一道德水平线上进行描写,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8.
艾丽斯·沃克的创作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和苦难抗争,独创性地提出了“妇女主义”理论。小说《紫颜色》描写黑人女性的身份构建问题,典型体现了沃克的理论思想。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在《紫颜色》中表现在反对性别歧视、反对种族主义、女性同盟力量和生态主义思想四个方面,呈现出沃克关注两性和谐与全人类完整生存的理念,以独特的内蕴和思想高度丰富了现代女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紫颜色》中,艾丽丝·沃克塑造了一位真正的妇女主义者。她从一位唯唯诺诺的小女孩转成长为一位勇敢有自信的黑人女性。本文从妇女主义角度阐述了西丽的转变历程,她在沉默中爆发,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藻海无边》是20世纪英国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之一。里斯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这一独特的女权主义者代表形象。里斯在《藻海无边》中通过安托瓦内特这一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父权制下西印度群岛殖民地中女性、自然、男性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借以表达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女性与殖民地的自然环境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下的悲剧受害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出现并受到文艺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在以往的众多女性题材的作品中,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颜色》无疑成为最能体现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深刻剖析了黑人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遭受的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并从女性角度出发,呐喊出了黑人女性解放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2.
以小说《紫色》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历程为视角,将妇女主义思想解读为四个阶段:唤醒黑人女性的身份意识;反抗男权压迫与奴役;重塑独立自强的黑人女性形象;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13.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在权力规训与暴力的压迫下,身体处于缺失的状态。身体的不在场使得她们无法认识世界而不得不接受白人强加的知识。然而,面对镜子和开放的大自然以及在唱歌、跳舞中,黑人女性重新发现了缺失的身体,并通过对身体的认知产生了自我意识。黑人女性身心合一的认知方式颠覆了白人身心二元论的桎梏,建立了与非洲黑人的联系,获得了自我认同、集体力量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小说《紫色》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重要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布鲁斯音乐和蓝色为基调的象征意义写作策略,对小说中几位黑人女性代表耐蒂、莎格、索菲亚进行了生动的性格描写。作者在小说中重点描写了女主人公茜莉的姐妹情谊,茜莉的宗教信仰独立和经济独立。小说的结局是主人公茜莉最终摆脱男性压迫。小说《紫色》的结局给现代女性一个启示:那就是现代女性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从精神上、经济上独立,并最终得到自我解放。  相似文献   

15.
以朱迪斯·巴特勒肇始创立的酷儿理论,其消解人类性/别二元对立的主张,较好地诠释了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塑造的三位黑人女性的流动的性相,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对黑人女性性态的描写,揭露异性恋男权体制对黑人妇女的压迫的思想。酷读作品,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的边缘,为了生存,她们相互团结,结成牢固的友谊,最后走出了传统的桎梏,确立了身份,建立了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艰难而曲折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紫颜色》中色彩象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篇小说《紫颜色》有一个完整的色彩象征体系 ,它对理解黑人妇女文学的艺术独创性极有帮助。在小说中 ,黑 ,象征卑贱 ;蓝 ,象征生命冲动 ;红与黄 ,象征自由与希望 ;紫 ,象征女性的幸福完善 ,而作者用紫颜色做标题 ,精心构筑一个以紫颜色为中心色彩的象征体系 ,则暗示黑人妇女只有通过自主的斗争来争取幸福完善的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17.
黑人女性在社会上既受白人的种族歧视,又受黑人男性大男子主义的摧残,美国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小说《紫颜色》中用紫色来定义整个小说的生活背景,利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本文从思想、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女性要在自我意识上觉醒,正确地认识并发展自己,彻底摒弃男性主宰女性的理论,从而获得最终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她的长篇小说《紫色》中塑造了一位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力下苟延生存的黑人妇女西丽亚形象,描述了她如何从顺从到觉醒,并通过抗争,最后获得精神和人格独立的艰辛历程。为了探讨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的原因并寻求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沃克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于传统黑人女性主义的"妇女主义"这一理论,指出了黑人两性之间和谐相处的可行之道,并在小说中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妇女主义"的要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