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翻译的目的、翻译应使用的思维方式、翻译活动发展的过程、翻译成果的特点、社会对译作的承认和接受的方式等方面。针对译界现状,有必要强调翻译的艺术性。强调翻译的艺术性就是要强调重视翻译实践,因为只有翻译质量的全面提高才是翻译事业发展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2.
翻译实践、微观技巧和翻译理论的关系是互动的。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和归宿,微观技巧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纽带,翻译理论决定翻译策略和译文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理论研究中 ,许多学者都提出并且构建了翻译模式 ,目的是试图描述翻译过程 ,弄清楚翻译的实质。本文主要介绍分析几种主要翻译理论中提出的翻译模式 ,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翻译过程的深入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是翻译中一个主要的门类和研究方向。许许多多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就文学翻译的性质、标准、方法、技巧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然而 ,在涉及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者时 ,却谈的很少。我们知道 ,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语言层面 ;另一层面是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活动层面。我们在研究翻译时 ,通常注重的是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驾驭能力 ,却很少把译者的心理活动纳入他们的研究视角。本文是以普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依据 ,从译者的心理视角来研究文学翻译 ,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并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分析 ,从而揭示其中的规律 ,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张莉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5):144-146
传统翻译理论以翻译是否忠实原文为评判翻译的准则,对译者的情感介入持否定态度,抹杀了译者情感因素的客观存在。从翻译准备阶段到翻译阶段,译者的情感因素应贯穿始终,倾注译者情感的翻译才是富有灵性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译论一向十分关注文本,而对文本之外影响与制约翻译的各种因素则少有研究。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启发我们从多视角去审视翻译:为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我们不仅要研究翻译文本,还要多研究翻译现象,尤其要从文化层面上去分析翻译现象;在继续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同时,加强相对薄弱的描述性翻译研究;为此,翻译研究者必须拓宽学术视野,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翻译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事业濒危:流水线的大生产、泛滥的重译和累累的硬伤.鉴于此,本文呼吁建立文学翻译批评学科,以净化、拨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本文从翻译美学、翻译文化学以及翻译心理学的角度试探构建该学科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看我国外语教学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事业的成就和翻译人才的需求做了简要回顾,分析了我国翻译市场及翻译队伍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外语教学中翻译课程的基本情况.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作者提出:高等院校应当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健全多层次、多类别的翻译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以满足新世纪对翻译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译传播理论对翻译的诠释,指出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翻译即传播。运用翻译传播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来分析翻译过程,关注影响翻译过程的诸要素,分析解读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现代翻译的重点已经明显地转向以服务经济社会为主。现代翻译在继续充当文化桥梁的同时,更主要地成为经济发展和科技引进与合作的纽带。翻译的这一转向体现在翻译为各行业服务、实用性翻译教育与实用翻译研究的大量出现、翻译界和翻译行业的发展动向等方面。翻译的这一转向有利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但是,翻译的质量与管理等问题也越显尖锐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丑角地形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理论。丑角地形学融合了巴赫金源于狂欢化诗学的丑角理论与源于新康德主义的文学空间理论。巴赫金理解的丑角是通过欢笑对现实进行反抗、展现人民大众“大无畏”意识的喜剧形象。文学的空间在巴赫金看来是充满观念性的主观空间。巴赫金在文学作品中挖掘丑角地形学涵义,本质上是为了再现狂欢文化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同自然关系的解决与社会制度的改造联系在一起,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联系在一起.本文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观点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只有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确保对生产力发展的控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灾难和其他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斯所作的刻石文流传下来的共7篇,采用的是每句四字的形式,继承的是四言诗的形式。在7篇刻石文中,有6篇是三句为一章,是古老诗体的复活,同时又是楚文学影响的结果。7篇刻石文,各篇或36句,或72句,每篇作品的句数相对固定,体现出森严的法度,带有法家特色。各篇刻石文都有自己的风格,针对性较强。在运用比喻的地方,继承的是先秦文学所奠定的原形。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笔者从教学条件,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实践问题一直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聚焦点。对实践哲学 2 0年较为集中的思考研究使实践哲学的内涵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现 ,形成了多维度的理解和视界。但是我们对于实践哲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并没有在实践哲学的基本范式上达成一个基本的理解。本文的目的在于 ,对当代中国实践哲学的思考进行多维视角的论析 ,在回顾和总结过去实践哲学思想得失的同时 ,对实践予以技术维度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李明 《河北学刊》2007,27(5):43-45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庄子的哲学经典《齐物论》进行现代解读,可以透见庄子的评价论之基本理论特征。就其内在理论结构而言,从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对象、参照系统到评价情境都贯彻着相对主义,致使评价结果和整个评价活动也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和虚无性。对此,不仅应结合一般价值理论和评价论的特性,对其理论失足作出分析,而是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合理性因素给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态问题所带来的理论资源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王亚明 《北方论丛》2006,4(5):144-147
历史法学派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如关于历史方法论、法律发展的阶段论、法律性质的反映论思想。历史法学派的思想对纠纷解决方式研究同样有很多启示,即在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使用上,应坚持历史的方法寻求纠纷的合理解决,反对纯粹的“理性司法”;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应发现适合本民族传统的方式,坚持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兼顾法的民族性与趋同性;注重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力量,使纠纷解决中法的不同渊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党章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有益的启示;分析党章文本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探讨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党章中的一些程序性、制度性条款,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真正确立党章在党内的尊严和最高权威地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的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