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海员出身的英国作家康拉德写了许多描写海上生活的“海洋小说”,这些作品展示了大海的多姿多彩,波澜壮阔,流露出康拉德对大海的热爱,同时,作为描写对象的大海,也象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了康拉德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维.苏.奈保尔,一位英籍印裔作家,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潜意识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外,也自觉地汲取西方文化和小说创造的养分。他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创作的借鉴就是典型例证。文章通过对两位作家主要作品的分析,发现奈保尔在写作主题和技巧两方面对康拉德小说创作都有所借鉴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
流浪与追寻——康拉德与其小说《黑暗的心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蕴含丰富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作家本身、小说特色和小说人物形象三个方面阐释作品所蕴含的流浪与追寻母题,并揭示其所体现的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质疑和对精神家园及合理归宿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展示”与“告诉”是小说叙事的两种基本形式,根据作家的创作意图交替出现,搭配使用,形成不同的创作效果。康拉德的著名小说《黑暗深处》在表征主人公库尔茨的野蛮、凶残、贪婪方面,兼用“展示”与“告诉”两种方式,抨击殖民主义的罪恶,表现出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在表征库尔茨的“文明”和“伟大”方面,却故意使用“告诉”的单一叙事,丧失说服力,帝国神话被悄然解构,表现出康拉德高超的叙事策略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5.
地理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包含着人类社会种种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以及层级差别的一个集合体。而表现人类价值判断的文学作品自然也附带了这种集合体的特质。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生平的地理空间跨度注定了其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叙述不只是故事发生与存在的先在条件,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以分析与借鉴以往康拉德小说研究成果为契机,尝试着从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批评来重新审视康拉德小说的内涵意义,探讨康拉德作品如何通过地理空间叙述系统来表达意识形态、权力机制以及身份特征等多维层面。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构建了许多殖民主义语境下的被东方化了的东方男性人物形象。分析其作品中的殖民话语,发现康拉德的作品中存在复调结构,在康拉德的小说中并不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形成作者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语境,两者的语言具有同等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舍短篇小说中的传奇色彩最早是由郑振铎指出的。主要表现在它的故事性强、故事情节复杂多变、情节的不同寻常等。究其原因是受到了外国文学尤其是英国作家康拉德以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小说中的传奇色彩对老舍的小说和戏剧创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对于小说人物描写方式的革新赋予了他作品中的人物有别于传统小说中人物所承担的艺术功能。这些人物不仅是情节的载体,更成了康拉德叙事形式革新的实验体和心理探索的试验场。他们将作家对个体价值的思考、生活的体验、道德的发现和救赎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深化了作品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心脏》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约瑟夫·康拉德最深刻有力的作品 ,它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影响了后来一些英美现代派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推崇 ,和它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康拉德舍弃了传统叙事作品中使用最广泛的第三人称 ,而完全遵循了第一人称限制性叙述手法 ,亲切、自然、客观。歧义和讽刺手法的成功运用也是这部小说的另一特色。同时康拉德还运用了二元对称结构来表达主题思想 ,赋予小说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里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方法来挖掘其中的叙述艺术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以其作品的深刻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借助于叙事学理论资源,探讨康拉德在叙事艺术方面的创新——主张小说的内部视点,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试时间变换的方法,期待能够对康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以其作品的深刻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借助于叙事学理论资源,探讨康拉德在叙事艺术方面的创新--主张小说的"内部视点",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试"时间变换"的方法,期待能够对康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出身波兰贵族家庭的英籍作家康拉德被认为是对异族文化认同并被接纳的一个成功典型。他在自己的回忆作品中讲述了自己成功的经历,但很少讲到自己在认同与被接纳过程中遭到的挫折。其小说《艾米·福斯特》中的主人公扬柯与他有相似的经历,但却是一个悲剧性结局。把康拉德与其小说人物扬柯做对比,可以发现在文化认同与接纳过程中某种难以言说的复杂与艰难。  相似文献   

13.
康拉德致力于小说叙述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小说中,康拉德运用诸多圆形意象和圆形叙述模式使小说叙事散发出无穷的魔圈魅力.康拉德小说的圆形叙述模式是对传统小说艺术的继承,同时也表现出现代主义小说在背离传统创作技巧后隐藏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波兰裔的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不朽之作《黑暗的心脏》体现了作者帝国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矛盾情绪的混合与交融。一方面,在种族与帝国主义优越感的影响下,作者用帝国主义的话语书写了一部白色神话;另一方面,也是更为突出的一面,作为一位饱受被放逐与排斥情绪困扰的边缘作家,康拉德批判了西方的殖民扩张行为,解构了帝国殖民行为的价值。因而,《黑暗的心脏》中所体现的对于帝国殖民的批判和消解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作品,具有跨时代的价值。本文试图对于此小说中所体现的反殖民主义情绪与帝国主义情绪进行解读;体现此小说超越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著名小说,通过主人公马洛从英国到非洲寻找传奇人物库尔兹的历程,展示了人性的本我、自我、两面性和差异性,并潜在地表达了对健康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诺斯托罗莫》被西方评论家公认为康拉德的代表作。怀疑主义是这部作品贯穿首尾的主题。在对小说中怀疑主义以及康拉德创作心理的分析中,可以说明怀疑主义不仅标志着康拉德创作转型的开始,也使得这部作品同时具有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康拉德的长篇社会小说《诺斯托罗莫》以其史诗般恢弘的场面、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我国学者对它的介绍和研究远为不够。结合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从结构布局部、语言和人物刻画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了阐释,指出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不仅有利于作者多层次、多角度、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再现历史,而且大大提高了作品的丰厚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视福楼拜为自己的文体大师,其艺术观和创作受到福楼拜的影响。在福楼拜的影响下,康拉德走上了关注小说形式和叙事策略的现代小说探寻之路。康拉德继承和发展了福楼拜的小说诗学,娴熟地运用客观化写作与视觉感的叙事策略,在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距离等的处理和变化上大胆革新,形成了英国文坛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早期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康德拉(Jostph conrad)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他一生创作十三部长篇、八部中短篇小说集及大量散文随笔,其中以海洋异地为背景的小说不仅所占比重大,而且具有较高的心理艺术价值,构成其创作的精粹,这些作品以诡谲粗犷的原始风情与深邃幽微的心理探索为康拉德赢得了“海王”的声誉。 处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康拉德,虽然没有象后世(乔治王朝时代)作家乔伊斯、劳伦斯、伍尔芙那样给旧的文学传统以彻底的否定或质疑,但却率先摆脱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小说的  相似文献   

20.
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主要创作时间自1897年至1918年持续大约22年。一般认为,康拉德在观念上和技巧上都超越了他的时代,成为横亘在维多利亚传统和现代主义之间的桥梁,对英国小说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创新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狄更斯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到康拉德所处的本世纪初,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状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狄更斯笔下那种济贫所的极端贫困和教育制度的腐败现象已不复存在。但是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相对应的精神贫乏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新的困惑,社会道德水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