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表达既结合作家的体验和想象,又含纳和表现民族特质的族群体验,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核心命题.族群体验统一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性认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表达族群体验时,选取了小说、诗歌、散文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类型,接受了潜藏在其中的制度、规范等,裹挟了和现实生存境遇贴得较近的时代观念和精神,同时力图运用各族群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或者本族群古老文化传统中的精魂等.这些策略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黄玲 《江淮论坛》2012,(5):15-20
越南文学蕴藉着神圣与世俗的双重叙事,其中世俗文化是其国家观念与中国儒家精神的结合,神圣文化多是民间叙事与古骆越族群神话叙事的衍化。越南文学在民族化进程中由爱国文学向国民文学发展,并在全球化背景下借用中越跨境民族的神话传说作为民族文化的再生资源。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蕴含着本土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层多维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国内的民族问题却也更为明显、激烈地浮出历史地表,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议题。面对"转型中国"的宏大叙事,"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如何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同各有关方面进行广泛的对话?同时,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知识人,应该如何回应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现代化的严峻冲击以及日趋紧张的族群关系问题?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转型中国与中国多民族文学关系"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可  相似文献   

4.
韩国裔美籍作家李昌瑞被誉为亚裔美国文学新星,美国文学评论界对其代表作<说母语的人>有很高的评价.族群认同和多元文化思想是李昌瑞的成名作<说母语的人>里的两大重要思想.本文以巴特的族群认同与族群理论等为理论视角,解读主人公派克从主流文化追随者、亚裔族群认同者到多元文化支持者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分析映射出小说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张力,彰显了多元文化思想是亚裔美国人摆脱认同危机、走出边缘化,治疗"失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说,族群认同与民族识别因族群与民族分别具有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而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族群认同是建立在民族识别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它已由原有的文化表征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可以获得实际利益的象征物.湘西红土溪村土家族民族成份的更改以及族群认同变迁的个案,可望引起人们对现代中国族群关系演变过程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讨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必然会牵涉少数民族电影与中国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电影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等三个层面的关系。在媒介化和市场化的今天,广大电影工作者实际上无法避开现代性的视域来完成少数民族文化的电影表达,因而,放下传统/现代、国族/族群、我族/他族的对立思维,在一种平等对话中完成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必然前景开阔。  相似文献   

7.
族群文化所建构的整体性为解读文学言说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个人的言说看似零散实际却有规可循,因为它始终接受着语言秩序隐秘地引导.语言秩序与民族性格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统一性,二者在族群文化提供的广泛领域内相互促生、融合,这可在文学言说形象的演绎与生动的表达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中华民族文学特有的历史进程,它置身于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根植于异域他国的历史和现实中,产生于与"异"直接交流的跨文化语境中,时移日久,其内在质地与中国文学已有诸多相异,使中华民族文学内部也产生了跨文化因素.因此,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是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海外华文文学读本>的编选就是这样一种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既充分顾及海外华文文学与所在国社会、历史展开的跨文化交流,又自觉把握我们与海外华文文学之间展开的民族文学内部的跨文化对话,从而成为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叙事--以《红河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当下重要的社会思潮,也是叙事作品中的重要主题.通过对电影<红河谷>的具体个案分析,探讨分析当下全球化境遇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国与西方两个层次的民族意识在叙事中的表现,尝试揭示在历史、民族与国家的复杂关系中,中国民族言说多层混淆的矛盾性,以及中国文学的多族群文化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黎熙元 《学术研究》2001,(12):110-114
土生葡人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个具有独特国际意义和族群文化意义的族群.它伴随着15世纪以后葡萄牙人在亚洲通商、殖民活动的历程,在多个民族接触、通婚的基础上形成,其族群文化生动地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并随着澳门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的特征.本文从血缘、婚姻、语言、习俗、族群意识与族群关系及其文化变迁等方面来探讨土生葡人族群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电影的独特价值,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电影表述应置于现代性的视阈下,现代性既是少数民族电影的存在语境,也是其呈现的对象、表达的方式以及表现意识.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应超越传统/现代、国族/族群、我族/他族的对立思维,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置于现代社会转型的语境中思考,在与其他族群的平等对话中完成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性应是一种开放的、流动的、与现代性相关联的意义空间,而不是封闭静止的.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受殖民史、当地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影响较深.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宗教信仰是华人与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的缩影,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华人宗教信仰的变迁反映了华人与土著民族族群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樊星 《晋阳学刊》2011,(1):115-123
比较文学研究也可以是比较文化的研究。通过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与美国在基本文化品格方面的诸多相似之处:从民族优越感、超验主义、实践理性、批判精神到生活与文学中的幽默风格等。尽管如此,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显然要大于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两国的命运也迥然不同。这种文化的相似与命运的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比较文学已走过世纪的历程,它随着中外文学与文化对话的开始而启始,随着中外文学与文化对话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鲁迅以其《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开拓了国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先例,并首次确立了‘有在审己,亦必知人”的对话原则。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中外文化和文学对话的风气,造就了中国比较文学勃兴的土壤。切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便在中国兴起了。1921年,“中国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吴便先生从美国哈佛学成归来,在南京原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门比较文学的课程“中西诗…  相似文献   

15.
边地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独特的文学样式,自身蕴含着特有的文化价值.但是,长期以来边地小说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一直处在一种遮蔽状态.因此,论文秉持生态文学观,运用对话理论,从边地文化与中原汉儒文化的互动来剖析边地小说存在的文化和文学意义,由此体现出多元民族文化形态互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察近20多年来中国台湾、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对紧随美国批评动向的“台湾视角”和中国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中国”情结进行了评析,指出要深入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必须摒弃地域上的偏见和政治、文化上的歧见,以华裔族群的历史遭遇、心理积淀、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文学想象等因素综合铸就的文学母题为切入口,以建构华裔美国文学的“文本联盟”,突破研究者内部的歧见和纷争,使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和认同更加明晰化。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族群认同是人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在云南石林一个彝汉杂居村落中,长期以来宗教都是当地族群区分的重要文化机制,不同时期宗教与族群认同呈现出不同状态.在市场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资本化导致宗教的族群区分功能强化,村落中的汉族与彝族撒尼人族群分化由此加剧.为申明其文化产权,与汉族进行资源竞争,撒尼人极力强调村落宗教的“民族”性而淡化其社区性,以此切断汉族与之共享的文化纽带,导致新的族群隔离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双重挤压,使少数民族族群文化被迫进入与他者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互动过程。乡与城的空间书写成为民族文学书写的主导叙述范式,空间场景的转换其实是在重构某种价值立场,完成的是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囿于二元式价值立场的选择,在城或乡书写的同时面临着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民族文学的空间阐释能够更清晰地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书写的主要症候。  相似文献   

19.
美利坚民族是由世界各国移民共生而成的共同体,美国文学的多维化特点是引人注目的,而印第安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维.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美国印第安文学所走过的历程.理清和明确了印第安文学传统是美国文学的起始期;印第安文学传统经历了一个由"主流文学"演变为"弱势文学".又经过转型与再生,进入全面复兴的过程.着重解析了美国印第安文学的策略和意义.美国印第安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它根植于印第安民族文化.是美国文学中的一只奇葩.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是对美国文学的寻根,是对美国文学本质特性探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主要指包括满—通古斯、蒙古、突厥三个语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北方民族文化中,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曾长期并存。产生于北方文化土壤中的口承文学与作家文学,特别是其中的神话、英雄史诗和戏剧文学,对中华文化与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北方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因而在21世纪全球文化对话及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