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实时处理法布置-珀罗应变光纤传感器测量的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内插和FFT基本上实现对应变的实时测量,据此可以利用该软件平台设计一个大的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双恒流源法六端比例测量原理的应变测量技术,介绍了其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和校准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应变测量。给出了利用该测量原理设计的多通道应变仪测试结果。实验室测试及在某大型离心载荷试验中运行表明,该应变仪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稳定性、抗干扰性和可靠性,其设计原理和方法对于工程设计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变强化是一种有效实现低温容器轻量化的技术,应变强化和低温是保证容器强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 容器强度裕度的关键。奥氏体不锈钢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设计温度通常为- 40℃,该温度下材料的强化效果较弱,目 前国内暂时未推广应变强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文章在- 40℃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基础上,应用数值仿真对应变强化液 态二氧化碳储罐的强度裕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标准分析了该应变强化储罐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 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其爆破压力与设计压力比值为3. 64,仍然具有较高的强度裕度。  相似文献   

4.
多数现行的管道设计方法都是以应力为基础的,但它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管道强度设计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地面变形等位移载荷控制下的情形。从国内外管道设计标准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出发,对处于极限状态的椭圆化、拉伸和压应变极限的现行基于应变的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管道应变极限的多种控制因素,明确了多种影响因素对于管道应变极限的控制。面对国际上对管道强度在特定载荷作用下基于应变的设计趋势和我国西气东输及其二线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提出了我国进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了天线设计、分析和测试验证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种机载大尺寸平面相控阵天线动态平面度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光电位置传感器和动态位移传感器相融合的实时测量技术,通过对飞行条件下天线动态变形的实时测试,研究了天线的动态平面度变化规律,该结果为动平台条件下大尺寸平面阵天线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测试方法为类似研究提供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伊河特大桥工地进行了两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静、动载试验 ,两根桩中的一根采用了桩端压力灌浆新工艺。介绍了该试验的情况和试验结果 ,并对卵石层中的大直径灌注桩和经桩端压力灌浆处理后的桩在高应变测试中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检测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测控类专业学生综合设计测试系统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影响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了课程理论教学及大作业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严格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制订科学的考核方法等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用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8.
采用物理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多壁碳纳米管(PDMS/MWNTs)复合大应变敏感材料,研究了掺杂比例对其大应变敏感特性的影响;在形貌表征基础上建立了敏感机理模型。初步探索了MWNTs和石墨填充PDMS复合材料的大应变特性。结果表明,PDMS/MWNTs复合材料相对电阻变化率与大应变成良好的线性特性,其中MWNTs掺量为9 wt%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优的应变特性,应变系数达到3.1;MWNTs和石墨填充PDMS复合材料电阻变化随大应变表现出非线性特性,分析认为MWNTs的远程导电网络和石墨的近程导电网络相互补充,搭建起更加稳定的导电通路,从而减缓了电阻的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在以Tanaka、Liang、Brinson为代表的模型的基础上,对形状记忆合金的一维热力学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表达式,并用之表征了形状记忆合金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薄带的应力-应变的计算以及利用前人的试验数据和Brinson模型的比较,验证了本模型的工程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迷宫密封在叶轮机械中使用广泛,且对转子系统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但是很少有文献关注轴颈偏心与迷宫密封和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FLUENT软件的转子密封耦合系统的瞬态仿真方法,在每个时间步,首先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获得轴颈表面的瞬态气体密封力;接着,求解单圆盘转子密封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轴颈在下一个时间步的位移;在每个时间步中,将计算得的气体密封力和轴颈位移进行数据交换。此外,该方法使用的动网格技术可在轴颈任意运动状况下保证网格质量。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偏心到达一定位置时出现了半频振动,这意味着轴颈和密封之间的相对位置对转子密封耦合系统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为分析转子密封耦合系统的瞬态特性,瞬态泄漏量变化、周向和轴向压力分布等计算结果也在文中给出。在一台装有位置可调迷宫式密封的汽轮机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改变轴颈与密封间相对位置后振幅显著降低,稳定性提高,验证了计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传统的人工操作存在试验效率低下,试验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了基于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压力容器数字化液压试验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试验过程中压力和温度数据的数字化 采集;运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自动控制模块,实现对试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使用串口通信技术实现上位机 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试验结果精确可靠。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压力容器 液压试验的效率,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高凝油藏地层能量变弱、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结合海外油田高产稳产及高凝固点、高含蜡和高地饱压差等特点,建立了实际地层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采用不同渗透率的岩芯,模拟不同驱替压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注水时机是脱出气体尚未形成连续相之前。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转注时机和采油速度,提出在合理利用天然能量的前提下,地层压力下降到3.4 MPa 为最佳的注水时机,合理的采油速度是2.2%。注采井组试验结果表明:适时注水可较好地保持地层能量,提高产液量,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黑龙江省西部灌溉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和通常的节水灌溉措施,以及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特点和效果,分析了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必备条件,并通过大庆市杜蒙县玉米膜下滴灌示范区的建设实践,探索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运行机制,并对完善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运行机制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液压系统作为液压挖掘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性能及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本文从主泵调节器、液压缸、驱动泵上的单向阀、管路、液压油等几个方面对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进行分析,总结其对整台挖掘机的影响,并给出排出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层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不同使同种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有较大差异,开展了不同渗透率 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研究。研究依靠室内驱替实验测定压力表读数,计算不同渗透 率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的阻力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泡沫起泡能力增加、封堵能力变好,当渗透率大于 463 mD 后,渗透率对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的影响变小;同时随着运移位置的增加阻力系数降低,泡沫体系起泡能力小 于消泡能力,封堵能力变差;而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泡沫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逐渐降低,但在不同含油饱和度条件 下降低幅度不同,可以分为3 个阶段:缓慢下降、急剧下降和平衡阶段,在含油饱和度低于33% 情况下,阻力系数高于 23,此时起泡能力强、封堵性能好。为下阶段研究泡沫驱在油田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S119-3井井深5115m石炭系储层作承压堵漏试验,经过4次惰性材料桥塞堵漏未成功,改用高效失水堵漏剂HHH与清水配置堵漏。该剂具有高效、高失水、高强度等特点,但在配置高密度堵漏浆时,存在悬浮能力差,失水量快,一旦静止很容易沉积于罐底、管线和钻杆中;当堵漏浆与井壁接触,迅速失水、泥饼增厚、结块、易卡钻具。通过实验调整CMC加量为0.15%,提高堵漏浆悬浮能力和延缓其全失水时间。大样全失水时间较长,超过预期控制全失水时间40~60min,大样120min没有完成失水,达到堵漏设计中施工时间要求。实际1.46g/cm3的堵漏浆没有沉淀和堵塞管道,堵漏获得成功,为后期施工井堵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在,越来越多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腹板处出现裂缝。然而这些裂缝,根据规范规定的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是不应该出现的。针对这一现象,试图从应变超限的观点去解释,并对混凝土时变效应导致的应变扩大进行了分析。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变高度混凝土箱梁模型,针对实际工程中竖向预应力容易损失的状况,分析了竖向预应力一定损失度状况下的箱梁腹板应力及应变状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市场上纸箱包装需求量大,且对纸箱包装效果要求高的情况,为了减轻纸箱包装工的劳动强度,在现有包装 生产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动全方位纸箱折页封箱机。该设备由机架、折页机构、夹箱机构和毛刷机构等组成。利 用光电感应技术,基于三菱PLC设计了该机的控制系统。该设备能自动适应各种尺寸规格的瓦楞纸箱,完成不同规格 纸箱的封箱要求;同时,在光电感应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动夹箱机构,实现了有序封箱。该设备能扩大纸箱包装范围、提 高包装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