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传统制度,它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当事人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就民事权利和义务或诉讼权利和义务问题达成协议,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活动。调解制度是解决纠纷地一种有效工具,但是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本文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希望国家的行政诉讼制度能逐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2.
法院调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创设,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之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司法理念不断更新,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法院调解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审判实践中的弊端逐步显现,为此文章对构建科学的法院调解制度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民事调解制度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之一,同时调解制度也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活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被视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很多民事纠纷案件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它不仅仅能够快速地解决纠纷,提高司法效率,而且对当事人双方之后的关系损害度是最小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迈进,人们的观念不断地改变,调解制度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和稀泥”、“以劝压调”、“以判压调”、以拖压调”、“以诱压调”等等。本文试对调解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叙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被誉为"东方经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说,调解制度在快速解决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定争止纷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法院在当前的审判工作中,更是将调解制度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5.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解决方式,对于息讼止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出现了自愿原则被虚化、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被损害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我们就强调重义轻利,以和为贵,亲邻善友,双方对簿公堂会被认为是件很丢脸的事。这与现在我们所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人们调解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宋平 《经营管理者》2011,(24):184+182
针对医患纠纷的特殊化、专业化、以及当事人矛盾的尖锐化,通过设置附设于法院的非讼调解制度,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大陆法系各国对于专业性极强的纠纷都纷纷设置了调解制度,日本单独制定了《民事调停法》我国建构附设于法院的医患纠纷非讼调解制度有必要借鉴《日本民事调停法》。  相似文献   

8.
李柏妍 《经营管理者》2011,(7X):272-272
民事调解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解纷机制,土生土长于中国,长期以来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华文化中自古就有"和合"思想的道德伦理底蕴,一旦有民间纠纷,多半会先选择"私了"。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调解,有其存在的制度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实行"调审合一"的诉讼模式,出现了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参与调解的审判人员滥用职权现象严重,强迫调解甚至违法调解多发等等。与此对应的是,作为国家监督机关的检查院并没有相匹配的关于民事调解监督的制度,使民事调解在运行中问题重重。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4,(19):15-15
正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现场会近日在天津召开,会议要求,构建以人民调解为主体,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三调解一保险"的制度体系。《人民日报》记者在天津医调委调研发现,天津医调委在解决医闹问题上有三大"法宝":靠制度叫停医患私了。天津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第一个省级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20-21
近年来,山东东平县探索建立了"大调解+司法确认"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部门职能单一、各自为战的问题,形成了调处化解矛盾的整体合力,实现了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被动调解向主动调解、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的根本转变。目前这一制度已写入最高法相关法律条文之中。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调解制度的一种,与法院调解、行政调解等共同构成中国司法调解制度中完整的调解体系。在整个司法调节体系中,人民调解制度一直都居于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调解制度是遵循着中国熟人文化的不会运行规律而创设的,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因而,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在一定时期里甚至替代司法调解、诉讼等手段,成为司法部门维护社会关系,处理民事纠纷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熟人文化的逐步淡推,使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举步维艰,面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何去何从呢?本文将就调解制度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建 《决策与信息》2010,(12):64-65
行政调解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定纷止争功能。然而在法治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却在功能运行中遭遇了种种障碍,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便是对其功能认知上的重大误区,对此本文在分析行政调解的基本含义和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对行政调解功能认识的观念上进行了澄清和纠正,从而为其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行政调解 价值 认知 消除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20-20
近年来,山东东平县探索建立了“大调解+司法确认”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部门职能单一、各自为战的问题,形成了调处化解矛盾的整体合力,实现了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被动调解向主动调解、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的根本转变。目前这一制度已写入最高法相关法律条文之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的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协调、庭外工作等方式解决。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显然,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已经名存实亡。本文拟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和可行性进行探讨,论证在我国应当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社会经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改革来平稳度过。然而,现阶段法院审判案件的主导思想就是大调解下的大审判,把调解作为审判案件的主导思想。调解的过渡使用,会不会对当事人的诉权产生影响,以及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向就是以调解为主,审判为辅呢?本文主要就此问题结合国外调解制度的发展说明法院调解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争议的数量也逐年上升。现行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机制虽然采用了多元化调解机制,并在机构设置上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协商程序虚设、调解制度第三方独立性缺失、仲裁制度权威性不足、诉讼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在借鉴美国模式、欧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包括强化工会作用、改企业调解制为行政调解制等。  相似文献   

17.
江莹 《科学咨询》2005,(15):12-13
一,纠纷解决制度的多样化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由于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价值观的不同,以及思想、名誉、地位的差异,难免导致冲突与纠纷.现代法治社会为避免人类在无休止的纷争中毁灭,设立或承认了多种处理、解决纷争的程序制度(如诉讼制度、仲裁制度、调解制度……),以和平解决纷争.在跨世纪之今日,纠纷之质与量都不同于往昔,在内容上、类型上更趋复杂化、多样化,从而现代法律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新倾向,当人们卷入一项法律争议时,不愿意把它提交法院这个一般认为本来就是解决争议的自然场所去解决.许多申诉人更喜欢通过某些司法外的程序解决他们的争议,越是发达国家,这种趋向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让与担保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而发展起来一种非典型担保该制度,因其便捷交易而纷纷为各国判例所采用。在德国、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制度,笔者认为应该吸收先进国家之优秀立法成果,即我国的《物权法》应该规定让与担保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丰富我国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宇 《决策探索》2007,(16):103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鹤壁市山城区民一庭充分认识到调解工作在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性,走出了一条"调解多,上诉少、申诉少,社会公信高"的审判之路.该庭庭长梁现学殚精竭虑,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从体制上大胆改革,设立了调解组、判决组,配备专职调解人员,建立调解前置制度,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调解人员有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条件,提出我们在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同时,应当注意良好诉讼观念的培育,应当在公正与效率的主题下对调解的社会价值观和诉讼价值观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