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法律制度中,征地范围超出公共目的,非公益用地存在范围任意扩大;补偿标准低,补偿款项经常拖欠;征地补偿客体欠缺,征地过程缺乏透明度,农民的参与权和救济权受到限制。原因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内涵不清,集体土地产权虚置;集体土地产权权能残缺,尤其是处分权。制度完善的措施包括明确征地补偿的受偿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并实现补偿标准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关于征地的生态补偿,学界分别从激励层面、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广义和狭义等层面作了解释.从内涵上来说,征地的生态补偿是解决土地征用中征地者与被征地者生态利益矛盾冲突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对个人或团体生态权益的救济途径,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和谐共生共赢的基本制度.从机制上来看,征地生态补偿是一种生态利益整合机制;从方式上来看,征地的生态补偿方式是生态利益重新调整的形式;从内容上来看,征地的生态补偿实际上实现了利益的重新分配,是社会和谐过程中利益协调的必然要求.征地的生态补偿体现了公平、效率、生态正义、完整补偿的分配原则,是实现社会和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环境事件生态补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环境事件对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何消除灾害带来的后续影响,使其生态环境得以有效的恢复,是许多学者都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突发性环境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破坏性强、形式多样性、流动性,等特征.建立突发性环境事件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谁污染,谁补偿、可持续发展、下列与公平兼顾、市场化、应争性的原则.建立突发性环境事件生态补偿机制应采取的对策有:界定补偿者和被补偿者;确立补偿标准;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多样补偿方式;把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解决跨界生态补偿问题鼓励公众参与;立法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中央政府对农用地的严格管控,使得征收农村建设用地成为地方政府获得增量土地的主要方式.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赋予地方政府垄断征收权和城市一级市场的垄断供给权,被征地农户因此只能获得较少的补偿,而城市土地使用者则要支付更高的土地出让价格.现有的制度安排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也减缓了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速度,更不利于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政府只要做好土地用途规划、 加强使用过程监管、 维护好土地市场良好秩序,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后不仅不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而且能够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有森林生态效益被无偿使用,森林经营者利益得不到保证,为保证国有林可持续发展经营,完善现行补偿制度刻不容缓。从法律管理的视角分析我国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体系、补偿要素的内容、补偿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缺失,完善补偿制度应着眼于: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立法目的与价值取向应该旨在协调国有林经营管护各方的利益,化解彼此间的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包括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明确确定补偿范围,完善补偿要素;规范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透明的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信息公开制度、可持续的保障机制和完备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6.
谭国宪 《探求》2003,(6):42-44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在征用土地上与农民有着不同的利益及出发点,导致政府与农民在征地问题上产生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土地政策及实施中存在着一些缺陷,被征用土地补偿费用计算不科学,征地补偿费的发放不合理等。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引入市场机制,兼顾政府、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变一次性付征地补偿费为按土地承包期逐年领取(定租);变现金补偿或货币与留用地相结合的补偿方式为多种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土地征收和征购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耕地不减少以确保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是我国立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当前不少地方仍存在着非法批地和违法占地问题,而一些经营性用地搭公共利益便车也在加速造成耕地的不当减少。理论论证与立法实践都清楚地证明:把对非法征收土地的控制只寄希望于对公共利益的明确界定上,这一良好愿望短期很难实现。因此,在完善我国现有征地法律制度的同时,应建立非公利益用地征购制度,这样既能解决商业用地的现实需要,又可以尽可能地控制耕地的不当减少。  相似文献   

8.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短期对策侧重于政策视角的研究.短期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在能源领域,运用政府的力量建立监察机制和鼓励机制,促进降低能源消耗,采用财政税收政策,调整消费税税率,完善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在产业领域,加强国内企业自身能力建设,要防范并控制外资垄断并购;在金融领域,坚持中央银行自身的独立性以及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制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合理的动态区间,明确规定资本账户始终执行有限开放政策;在社会领域,尽快取消户籍制度、完善最低社保制度,提高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除常规的短期对策之外,还可以运用包括普及教育、普法计划、道德规劝等手段来保障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丛霞 《社科纵横》2010,25(6):19-22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来讲,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是西部进行有序开发、优化开发的制度保障,其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生态脆弱地区更多地、主要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紧迫性不言而喻,但更为重要的是依据客观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文章分析了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的意义,剖析了现阶段西部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0.
周小燕 《社科纵横》2005,20(6):93-94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城镇化过程是必然的,那么也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征用,但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却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认为主要在于征地权的滥用及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从而造成侵害失地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后果,而本文正是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8,(5):74-78
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是渭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制保障,其原则多样、意义重大。渭河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保障实践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生态补偿力度薄弱、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和生态补偿方式单一、生态补偿相关配套制度缺乏等问题。应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方式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相关配套制度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起,被征地农民社会生活保障制度由点到面、从地方到中央,成为当下中国财产征收补偿制度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安排.之所以会出现被征地农民社会生活保障制度,乃是由当下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决定.但是,这样的制度并不是农地征收补偿的合理补偿机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无论是从效果还是制度的正当性,社会保障都无法担当起对被征收的财产进行补偿的重任,相反,还会弱化对农地的保护.解决征收补偿难题的关键,在于以市场的价值对被征收的土地进行补偿,从而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广州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集体土地越来越多地作为国有建设用地的补充流转入市。目前看来,与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相比,广州市现行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较低,补偿范围较窄,导致集体土地征收工作矛盾较多,进展缓慢。因此,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广州需根据地方特殊性,优化农地征收补偿的法治环境,在征地补偿过程中做到原则明确、程序规范,从而加快推进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工作,以此制订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征收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4.
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刚 《浙江学刊》2013,(1):151-156
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是指国家对因其合法征地行为而给被征地农民造成之精神损害所进行的救济.在我国构建此种制度的理由,除了包括相应法理依据和法律依据外,还包括目前域外已有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实行精神损害补偿制度的先例等.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方案主要包括:坚持精神抚慰为主、自由平等协商和法官自由裁量等补偿原则;实行给付精神损害补偿金、尽可能复制生活环境和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等补偿方式;以被征土地的使用属性、使用年限、经济价值、被征地农民的文化适应难度和当地生活水平等作为确定精神损害补偿金数额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制定食品安全法是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和宪法原则的具体落实.目前我国的食品不安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而<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已经不足以应对食品安全的需要,现行法律体系亟需完善.制定食品安全法符合国际立法的发展趋势.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起点应该站得高一些,其立法定位应是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其立法路径应与现行的<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共存;其安全标准应以联合国和国际通行标准为依托;其立法的重点应强调和突出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建设,强调监督机制,保障责任落实,建立完善的权利救济机制,从而保证人民获取安全充足健康的食品,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家建设用地供不应求,用地者转而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寻求出路,农村建设用地隐性市场应运而生,这种自发流转事实上处于法律上的"灰色"地带,如果放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土地收益流失和市场混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和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而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的措施,尤其要在政策和法律上寻求根本突破,从而充分保障农民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土地级差收益的权利,确保农民成为土地流转收益的主要获得者.  相似文献   

17.
从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和农民集体成员权退出两个维度剖析中国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利益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发现现行征地补偿水平高于农地农用条件下的土地所有权价值;一定程度上讲,农民已经享有了退出集体的权利。征地制度边际创新的优势在于降低改革阻力,但边际创新一旦抛开地价增值规律,很容易激发地方政府及农民产生土地财政幻觉和地价增值幻觉。长远地看,解决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矛盾与冲突的关键,并非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内涵、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等技术环节,需要深刻反思的是土地所有权界定、集体土地用途过度管制等底层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始终被视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是作为社会基本制度的法律制度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法的价值.因此公平正义必然成为社会制度建设子系统的农村法制建设的核心价值和实现目标.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造成了城乡贫富差距,也造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地位无论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存在不对等的社会现实,与其他社会主体相比,农村主体尤其是农民在权利平等方面有所缺失.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农村法制建设中绝不能将法制建设的平等原则简单地加以重复和适用,而应当通过健全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农村法律制度体系;实现利益反哺,树立利益补偿理念;实现差别对待,立法向农民农村适当倾斜;完善立法程序,畅通农民立法参与途径,使农村法制建设的公平正义目标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9.
构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全民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筹措机制、贡献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从而使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形成完整架构,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立法是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行政主体立法制度,为有效控制行政立法,美国确立了较完善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目前,中国行政立法大量激增,但公众参与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缺失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而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应遵循行政立法主体主导、公众参与有效、可行、适当超前的原则。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应赋予公众立法动议权,立法草案一般应经过通告、评议法定程序,立法案正式表决前可交付一定范围内公众先行表决以供立法主体参考,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情况应于立法案通过后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