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洲多数国家多层次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维持着并加强着社会关系,其中包括民族文化关系的不稳定和过渡性状况。在这些国家里,原始公社制度、封建主义制度和具有现代特征的各种类型的族类共同体并存。迄今还保留着一些部落、部族、氏族公社和村社。有些早在古代或中世纪,以及在殖民主义以前时期和殖民主义时期开始的民族形成过程目前还在继续,在辽阔的土地上还可遇到一些不同其他居民混合的种姓或种姓分支。在一系列昔日的“老牌”殖民地形成了混血民族。殖民主义者和大资本巨头为了确保自己种植园和矿山的劳  相似文献   

2.
马哈尔     
马哈尔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50多个族内婚种姓集团。在20世纪70年代,马哈尔人占马哈拉施特拉邦总人o6%弱,是这一地区所有贱民种姓(以前称为“不可接触者”)中最大、分布最广、最重要的种姓。按照惯例,马哈尔人担任马哈拉施特拉邦独特的乡村组织中12个世袭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印度,各种反动集团、政党和组织显得异常活跃。他们利用广大劳动群众对严重的社会经济状况不满和对由于种姓、“不可接触者”、宗教、民族(种族)、语言、部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而产生的各种歧视和特权的愤恨,挑拨种姓间、教族间冲突,煽起民族仇恨,千方百计鼓吹分立主义狂热情绪。在印度独立后不长的时期内,就曾由于某些宗教、种姓、地区、语言等方面的差别和矛盾经常发生群众抗议活动。五十年代,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在审定印地语作为国语的决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研究所老召集会议,没坏处,对我,开会等于出游,好玩,特别是那些不需要提交论文的会议。这次借开会之机出访印度。印度是我很早以前就想去的,到现在才成行。在英国读书时,曾想到此做调查(未果)。在印象中,对于古代中国,印度曾是“西方极乐世界”,是“西洋”占据我们的心灵之前的“西方”。想来,印度必定是中国的“西方学”的起点。作为一个好的意义上的“他者”,来自印度的宗教对于我们祖先的思想和生活都有深刻影响。(即使是在当今民间丧礼中,“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仍然广泛存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社会范型,唐僧玄奘已给予精确…  相似文献   

5.
南亚民族学     
社会组织种姓和部落南亚社会是由一些巨大种姓集团构成的不同社会等级制度为其特征的。种姓集团是世袭的,通常按地区划分,有的种姓与特定的职业有关系,实行种姓内婚制。种姓集团中存在着优等和低等种姓的复杂关系,包括禁止与别的种姓在一起吃饭、喝酒。居于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或称为不可接触者;在印度,他们约占总人口数的15%,从事各种肮脏工作,例如扫地、养牛以及制革等。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传统社会制度具有宗法性,这种宗法性在婚姻制度上有充分体现;蒙古族宗法性婚制具有宗法等级特征和显著的神权色彩;新中国建立后,蒙古族的宗法性婚制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掌握这种演变过程,有助于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和构建蒙古族地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斯里兰卡的社会发展来看,这个国家少数民族问题日益突出。最初建立在种姓制度之上的古老而单一的僧伽罗社会,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民族众多、矛盾重重的社会。这个社会里不仅仍然保留着把同一民族的人划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而且由于地理、语言和宗教的影响,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了。斯里兰卡主体民族是僧伽罗人。他们因种姓不同而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又因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分为不同的集团。从数量上看,大多数僧伽罗人信仰佛教,一小部分信仰天主教。  相似文献   

8.
马达加斯加的居民被细分为18个民族集团,其中约有500万人被统称为马尔加什人。首都塔那那利佛周围的高原上生活着150多万梅里纳人(Merina)。十九世纪他们曾起过重要的政治作用。梅里纳人是分数次定居在该岛的,他们定居在马岛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城市内。梅里纳人分四个种姓:安德  相似文献   

9.
一个为社会语言学家所广泛接受的观点就是,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和集团同一性的符号,是集团成员资格和团结一致的象征。豪根曾这样写道,语言“既象社区的法律、宗教和经济一样是一种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同时又是协调其他社会制度使之发挥作用的一种社会工具。作为一种制度,它可以被视为社区集团的一个符号。”既作为交际工具,又作为集团同一性符号的语言,总是伴随着不单单是语言使用者,而且还有不了解这种语言的人们对它的态度和评价。例如,尽管本书的读者中很少有人了解美洲的手势语(Sign Language),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各种手势语作出了一些评价,他们可能在电视里见过这种语言。然而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对待某种语言的态度——是否优  相似文献   

10.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15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时,误以为到了印度,便将当地居民称作“Indians”(印度人)。中译者为区别真正的印度人,而将其译作“印第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