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如何界定“发达农村地区”何为发达农村地区、目前尚无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明确的概括。一般认为人均收入在1000元至1200元以上的农村地区是发达农村地区。我认为这种概括不够全面,在考察发达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单纯运用经济指标.更是远远不够。实际上.衡量一个地区发达与否应该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情况.据此.我把我国目前农村发达地区定义为:生产力水平较高.经济结构较为合理,人均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政权组织较为健全,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较强.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北部两个经济发达村外来农民工为例,对外来农民工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而不是城市打工的动因及其在流入地农村的就业和生活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对外来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那里较高的工资收入水平和低生活成本、对外来农民工的较少歧视和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吸引外来农民工的主要拉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落后地区的一个经济特征,就是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滞后性。落后地区的乡镇企业大体皆从1984年后起步,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其发展是很微弱的。1985年,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广西八省区的乡镇企业产值为129亿元,仅占全国的4.6%。依据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要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以至地区经济的强有力的支柱。 对于乡镇企业尚属起步的落后地区来说,及早制定正确有效的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而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直接的理论依据就是对落后地区经济状况的分析和对落后地区工业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客观规律性的探索。明确了情况,把握了规律,正确的战略制定大体就有把握了。  相似文献   

4.
建立不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发达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是“三农”众多问题之一。本文对现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建立不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不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人们一般认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要相适应,在经济发达地区要优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但作者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西部地区比之东部地区更具有紧迫性.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西部地区优先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而且从实践上以云南省为例论证了我国西部地区完全可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就如何构建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欠发达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户为研究对象,以农村民生服务的满意度为研究内容,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户对农村民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户对农村民生服务现状总体满意,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农户民族、农户年龄、所在村的偏远程度以及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四个变量。  相似文献   

7.
从民族地区特殊的区情出发,分析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特性,指出其保障方式不但有别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发达农村的社会保障,甚至有别于一般农村的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自然灾害社会救济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为内容的保障体系是民族地区基于经济现实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产生了深远影响.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了新特点乡镇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下降;乡内就业比例逐年下降,省外就业比例和绝对数加大;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流动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非正规部门成为吸纳流动劳动力的主要载体;生成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群"等.为科学、合理地从政策方面提高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构建各种有利于流动的社会制度、为非正规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等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苏南为例分析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说明工业过度集聚带来了大量低收入农村人口,并加剧了原有人口的贫富分化,使城乡“二元经济”转变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社会”;产业布局影响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行业结构对收入差距影响也比较大。建议发达地区要把调整产业结构和调整分配结构统筹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模式及其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后的一种社会化选择,它推动了农村养老模式的转型。目前,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涌现了宝鸡、东海和吴江等三种类型的实践模式,并呈现出较多共性与差异性发展特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模式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诸多约束性条件,需要在制度整合策略、农保基金征管与养老待遇提升等方面实施优化创新,从而为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奠定根本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引导新疆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所处的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存在变化的普遍规律。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变化的客观规律。研究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 ,与新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相适应 ,这既是新疆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伊斯兰教自身存在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 2l世纪新疆地区的大开发和团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正确全面地认识新疆伊斯兰教的状况和特点正确全面认识新疆伊斯兰教的状况和特点是引导其与新疆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新疆伊斯兰教除了具有同全国其他地区宗教同样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指控越来越多,如何应对反倾销,已经成为国内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对我国企业应如何做好应对反倾销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我国对日蔬菜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日蔬菜出口在对日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品种多 ,标准高 ,优势明显。但是加入WTO后 ,我国对日蔬菜出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是我党执政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党的执政为民宗旨的必备条件,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法律和道德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律源于道德又规范道德,道德合于法律又高于法律;法律是道德发生作用的保障,道德是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目前的中国应以“道德的法律化”为主,“法律的道德化”为辅。  相似文献   

16.
"半A半B"、“半A不B"格式多数是熟语。“半A半B"表示相反、相对或相关的两种性质或状态同时存在。“半A不B"表示某种中间的性质或状态,多含有嫌弃和厌恶的意思。这两种格 式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谓语等多种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路径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社会急需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高等教育必须适应这种社会需求。目前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大多从校门到校门,实践动手能力差,难以解答学生提出的工程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政治生涯和莫斯科有着密切关系,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提到他三次拒绝去莫斯科.通过对俄罗斯解密档案和其他资料的研究可知,中共五大前后,国际代表也多次提出让陈独秀去莫斯科,最早提出陈独秀赴莫斯科是远东局;以往研究者只注意到陈独秀几次拒绝赴莫斯科,却没有注意到共产国际和联共(布)拒绝他赴莫斯科;中共中央把陈独秀拒赴莫斯科作为开除其党籍的理由是不合适的,共产国际根本没有召开过审议陈独秀被开除党籍的会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五计划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线路,贯彻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确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向我们提出了要求。文章深刻分析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今后五年预期年均经济增长7%左右,低于九五期间的8.3%,更低于八五期间的12%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说明7%左右的预期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同时,阐明对发展要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发展经济是中心,要讲究规模与环境、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底层:表述与被表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开始重新升温,尽管质疑、讥讽甚至詈骂尾随而至.这并非标新立异的时尚,而是重返文学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目的就是让"引车卖浆之徒"发出声音.陈独秀的"三大主张"之一日:"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显然,这里的"国民文学"很大程度地指向了底层.20世纪的文学史上,"底层"背后存在一串相近的概念家族.劳苦大众,劳动人民,无产阶级,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工农兵,这些概念均与底层具有密切的血缘联系.人们在各种场合援引不同的概念,意味了根据不同的理论体系定位底层."无产阶级"表明了强烈的阶级意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显示了底层的精神状态,"劳苦大众"形容的是谋求生存的劳作方式.这个概念家族的共同之处在于,底层通常被视为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不是单独的个人.因此,底层的谈论往往隐含了一个社会结构的视域--"底层"这个空间位置的隐喻必须诉诸社会结构的整体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