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战前日本右翼是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1920年为界,之前是日本传统右翼活跃的时期,之后是所谓“革新”右翼活跃的时期。传统右翼以“大亚细亚主义”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表现出强烈的侵略主义特征;“革新”右翼以“国家改造”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以在日本建立法西斯主义体制为目标。传统右翼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尖兵和别动队为侵略扩张服务,“革新”右翼则通过军事政变在客观上促成了日本法西斯体制的建立。右翼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形成的比较研究,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汇合。公元一世纪前后在东方兴起的基督教及其典籍《新约》的某些篇章的撰写,是受到柏拉图主义等希腊哲学影响的。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神学有机结构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念—“逻各斯”—神创论、时间、三位一体说的比较,认为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构成为基督教神学的核心,至今仍对基督教神学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意识形态斗争中,以右翼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社会改良主义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们的党魁提出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来与现实社会主义相对抗。社会党国际(1951年)法兰克福宣言《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这个模式的扩展形式。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从许多社会民主党(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法国的社会党,丹麦、瑞典的社会民主党)七十年代通过的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右翼”一词修饰、限定“历史观”,把“右翼历史观”作为一种史学思潮来看待,这里的“右翼”并不代表存在于日本社会的政治势力或实体组织。右翼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否认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这一史学思潮在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动而时起时伏,制约着日本与中国、韩  相似文献   

5.
日本《日本史研究》杂志1986年第1期发表石岛纪之的文章《围绕南京事件的新的争论点》,摘要如下。自1982年“教科书事件”以后,日本学术界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已从“大屠杀”是否存在,转移到“大屠杀”的规模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上来。问题的核心是“屠杀”的定义以及推算屠杀人数的根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传说百济移民曾大批参加编纂古代日本的史书,但是日本的《古事记》或《日本书纪》等史书却大量歪曲有关朝鲜半岛的记载,这是什么原因? 日本古代社会组织的核心是部民制度。很多人认为它是受新罗骨品制影响而形成的,其职能是表示古代贵族阶级的身份。臣、连为“姓”之最高者,其下有直、君、首、史、忌寸、吉士等。“吉士”在朝鲜半岛也很常用,可见它和新罗十七等官品中的第十四品官“吉士”不无关系。部民制度既然是身份制度,当然是世袭的。因此,“史”、“姓”皆都由具有汉文教养的百济移  相似文献   

7.
陈秀武 《日本学刊》2007,(1):100-111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都是“以后代之意,记上代之事”的日本古典史书。两部著作的神代卷极为相似,多以神话代史。从两部著作的成书,到天神敕语的政治效力,再到神武天皇的建国精神,记纪神话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使命与政治思想。在后世传承中,为日本的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记纪神话中的日本政治意识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神国”国体观念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文学艺术中有一种流派称为“象征主义”。它兴起于十九世纪末叶,盛行于二十世纪中叶。这个文学艺术流派起源于法国。一八八六年九月十八日法国有一个叫让·莫雷(1856——1916)的诗人在《费加罗报》的文学增刊上发表了一篇宣言,首创了“象征主义”这个名称。“缘征主义”是对自然主义的一种反动,主张描写精神生活,追求内心世界的“极度真实”。实践这一宣言的中坚  相似文献   

9.
作为日本第一部正史的《日本书记》和作为日本第一部(批)地方志的《风土记》,成书的年代大体上属于同一时期,后者成书期为公元713年至733年,相当于唐开元元年至开元甘一年。《日本书纪》曾参考了《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梁书》、《隋书》、《艺文类聚》等中国古籍。而《风土记》参考了哪些中国古籍呢?如果说没有参考任何中国古籍,这是不合逻辑的。首先《风土记》的四六骈俪体和“和文脉的汉文表现”,如果不参考汉籍是不可能形成的。从中国方志学史的角度来观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司马辽太郎的名字广为国人所知 ,也许是开始于他那引出李登辉说出“生为台湾人的悲哀”的“对谈”发表之时。然而 ,在日本国内 ,司马作为连年获取文学大奖的“国民作家”,早已成为诸多日本人的“精神领袖”。他的许多论述 ,不仅普通日本人耳熟能详 ,就是政界首脑也常常在其讲演或著述中引章摘句。2 0世纪 80年代创下长期执政新记录的“强腕首相”,至今仍在日本政坛具有颇大影响力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 ,在其 1 978年发表的政见宣言书——《新保守理论》中 ,就把司马写的《坡上云》作为其书中第一章及其下含小节的标题。到了 90年代 ,…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与欧洲右翼势力的发展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亦有其独特轨迹。而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则与当代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组织构成、理论走向也发生了变化,近十几年来日本经济低迷也是日本右翼势力滋生的一个背景。此外,日本右翼势力试图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信中国”,来为日本宪改和加强日本重新军事化提供理论依据。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由“街头右翼”开始走向“理论右翼”。这些变化,是我们今后应当长期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徐园 《日本研究》2013,(2):105-111
本文以日本大正时期《万朝报》的“周日漫画”栏中刊登的动物拟人漫画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早期儿童漫画中动物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及发展情况。拟人化的动物形象首先可以分为“未着装的动物”和“着装的动物”两类,后者又可分为(1)动物的头部+人的身体,(2)动物的全身像作为头部+人的身体,(3)动物全身像三种手法。特别是手法(3),由于其拟人化程度较高而被广泛使用。日本的动物拟人化形象一方面继承了日本传统的绘画技巧及审美观,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欧美漫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玄洋社成立迄今,日本右翼势力经历了"传统右翼"(1881-1919)、"革新右翼"(1919-1945)、"战后派右翼"(1945-1982)、"新右翼"(1982--现在)的代际嬗递过程.思想总是走在行动之前.如果说福泽谕吉、北一辉等右翼知识分子是战前日本走上侵略战争不归路的思想元凶,那么中村粲、中岛岭雄等右翼知识...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思想》杂志1989年第11期报道,1989年8月1—5日,由国际科学史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会在西德主持召开了第18届国际科学史讨论会,会议主题是“科学与政治体制”。来自英国、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的科学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等出席了会议。该届会议所发表的主要论文有:《科学与教育制度的改革》;《意识形态与科学》;《强制移民与科学的变化——1933年以后的德国科学家们》;《科学技术与斯大林主义》;《美国的科学与国家——从殖  相似文献   

15.
1958年元旦,生活于海外的四位现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在香港《民主评论》上,联合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研究中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出路乃至人类前途的根本看法。可以说它代表当代新儒家共同的愿望、理想、情调和心境,在当代儒学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读来,仍值得我们深思、玩味。一、“同情”和“敬意”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当代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严峻挑战的一种回应。它的渊源,在我们看来,可以上溯到康有为的儒学改造运动。康有为试图借资产阶级之尸,还儒学之魂,大胆地将封建圣人孔子塑造成资产阶级的教主。实质上,他努力想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的儒教之国。故当时他有“孔教之路德”之称。但他的儒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法西斯主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反动思想,是封建主义与资产阶级学说的大杂烩,是对共产主义思想和民主自由思想的极端反动。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在思想上继承天皇专制主义,利用国家政治权力控制舆论宣传工具,向国民灌输“高度国防国家”思想和天皇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进行精神奴役。一  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明治维新后,在日本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封建专制的天皇主义。统治阶级以此来支配人们的精神生活。首先是用来武装军队。1878年和1882年,日本相继颁布了《军人训诫》和《军人敕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共产党宣言》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早是由陈望道于一九二○年将其全文翻译并介绍到中国来的。但是,从最近我们发现的一则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名义发的出书广告来看,早在一九○七年就有一位叫做蜀魂的人,将《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出来了。我们所见到的这则广告,是登在一本由日本近代著名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组织者幸德秋水(名传次郎,号秋水,1871—1911年)所著,中国蜀魂翻译,书名为《社会主义神髓》的书后。这是一本日本社会主义启蒙的重要著作。该书是“丙午十二月廿五印刷,丙午十二月廿八发行。编译者:  相似文献   

18.
浅析日本庞大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颁布的《财政法》,确立了平衡财政的原则。在1 96 4年度以前 ,日本政府维持了财政收支平衡。1 96 5年度以后 ,特别是 90年代以来 ,《财政法》规定的原则依旧 ,但政府的债务却大幅度增加。日本曾在 80年代用了大约 1 0年时间重建财政。 1 990年宣布实现了重建财政目标。然而 ,好景不长。1 995年 1 1月 ,当时的大藏大臣公开宣布 ,日本财政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舆论界称之为“财政危机宣言”。日本的财政状况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 ?仅仅时隔 5年 ,日本便由“实现重建财政目标”转为“财政危机”,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拟围…  相似文献   

19.
日本法西斯思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日本的一股反动的思想逆流。它作为日本法西斯的精神支柱和宣传工具,既以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大川周明的《日本及日本人之道》和《日本二千六百年史》等为思想代表作,也体现于权藤成卿的《自治民范》、纪平正美的《国体与哲学》、安冈正笃的《日本精神研究》和《日本精神通义》、高山岩男的《世界史  相似文献   

20.
武昌起义后筹组中央临时政府的议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对于建立革命政权这一重大问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盟会成立的初期,就把它提上议事日程。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人曾就武装起义成功后应该建立怎样的组织机构,采取怎样的政策进行研讨,共同制定了《革命方略》。其中包括《军政府宣言》、《军政府与各处国民军之关系》、《略地规则》、《对外宣言》、《招降满洲将士布告》等十一个文件,准备各地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使用。《军政府宣言》对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分别作了解释。在“建立民国”一条下,它说:“今者由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