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的增长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变革经济的生产组织方式,催生新经济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实体经济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变革机遇。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改造传统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催生新商业模式以及增强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协同有重要带动效应,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要推进两者融合的战略规划,构建深度融合的支持体系。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球都在争先进行战略部署。以两者的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构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持人工智能在工业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完善资本市场支撑环境,优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三个视角,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全国总体上还是分三大地区来看,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均为正,即绿色金融的发展通过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通过节能减排引导低碳经济,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采取积极培育绿色金融实力、大力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以碳金融助推东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等对策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具,也是实现产业深度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抓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如同现代经济的血脉,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在这方面的快速进步,尤其是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应用上,不仅优化了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还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本研究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切入,探索了新型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及其应用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旨在深入探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机制、效应及提升路径。首先聚焦于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整合、技术创新、经济效率等方面,揭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机制。其次,通过技术效应、配置效应、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四个维度,分析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效应,探讨了如何通过这一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不仅深化了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作用的理解,还提出了具体的实践建议和优化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  相似文献   

4.
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视角,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多因素组态效应对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路径及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以201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集为样本进行了fsQCA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前置因素存在组态效应,且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投入、工业机器人投入、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智能化水平、适龄劳动力占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均非单独的必要条件;(2)存在4条驱动高技术制造业劳动力占比增加的路径,包含产业转型-人才素质型、产业智能-人口红利型、机器替代-人才稀缺型、机器智能-人口红利型;(3)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制造业转型升级程度、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以及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是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劳动力占比增加的两类核心条件组合。为推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单一视角向多维视角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也为地区管理部门投入人工智能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新要素供给、改善传统要素质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促进分工多样化等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理论逻辑。结合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从基础理论研究、产业发展环境、平台支撑和人才基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从加强基础研究引领创新周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新产业成长等角度提出了以人工智能培育我国经济新动能的战略路径,并从人力资本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撑体系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下,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中国数字技术、数字基建以及智能设备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主攻方向的新兴科技企业不断涌现,加力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然而,当前中国数实融合不充分,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导致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不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如何全力精准赋能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赋能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哪些现实挑战和历史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大力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当前面临的时代命题。本研究对数字化赋能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范式主要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但这些范式普遍是愿景性的,认为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数字经济持续繁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强调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层面,需要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数字化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支撑,打造重点转型模式;在企业层面,需要探索"数字化—生态化—协同化"演化路径,以及确立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转型路线图;进而从构建有高度的数字化战略,选择具体的业务切入口,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给百年变局下的共同富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200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共同富裕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9-2017年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发展显著推动了我国共同富裕进程,这一结论在经历了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依旧成立;按照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升级、乡村转型升级的三重逻辑论证,人工智能产业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高质量城镇化和高质量乡村振兴,有力地推动了共同富裕。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和落实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智慧化模式,加快AI人才培育和产学研合作是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本研究结论对我国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能否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抓手,成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研究内容.将资源重置纳入环境规制与产业转型升级框架内,探讨环境规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是否对产业群体发挥了强制性精洗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激发行业内与跨行业的资源重置,对产业群体发挥了"强制性精洗"的作用,从而显著促进我国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技术发展水平与污染程度对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环境规制资源重置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在环境规制约束下,高污染、中低技术行业要素投入变化、行业组成结构变动的幅度较大.结合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与污染程度建立恰当的环境规制强度,激发要素流动以及企业退出、转产行为,从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为了促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探讨了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局,阐释了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路向以及政策实施重点。研究认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以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防范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较于以往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还认为,以抓好顶层设计、多层级政府间协调、培育转型主体以及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作为政策实施重点,可以有效推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利用FDI对促进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数量扩张型利用FDI等诸多问题,特别是为适应新常态经济的发展,亟需凝练和解决。根据FDI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状况及其在利用FDI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展开分析,借鉴日本、韩国的成功发展经验,利用FDI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合理引导和规范利用FDI,保持利用FDI与中国产业优化发展的目标一致;优化投资环境,高质高效利用FDI;鼓励企业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利用FDI的能力;积极创造品牌,消除FDI企业对国内产业的压制;加大第三产业利用FDI的力度;提高金融支持的发展水平,充分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科技型中下企业的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增加智力投资,推动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领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以生产力中物的要素代替人的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出智能劳动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劳动而言的新型劳动方式。如果以智能劳动为分析对象,揭示智能劳动创造价值,依然可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解释。每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尤其是产业的革命。作为一项划时代的科技成果,人工智能则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学习,直接参与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并表现出与人类理性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思考逻辑,从提升产业业态、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与技术的深层次联系。同时,在众多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竞争中的领跑者和带动者。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应根据沿线国家技术状况布局,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开放共享、质优价廉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演进,生成新兴产业并改造原有产业。让"人工智能红利"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动能,助力推动共担共享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积极培育绿色新动能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经济绿色发展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核心是绿色发展。山东省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视程度不高、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大、企业转型受现实约束等制约因素,需要以完善考核制度为引领培育经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市场化的环境经济政策制度供给,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消费升级扩容是我国实现内部可循环,支撑并带动外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跟踪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消费需求数字化转型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效应以及异质性.实证研究发现,网购经历在推动家庭消费增长的同时促进了消费升级,即降低了生存保障型消费占比,提高了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对家庭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具有包...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论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非"新常态"莫属.新常态实质上是经济运行规则、结构和发展特征等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而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背后的逻辑基础和形成机理的学理性分析是解读新常态主要特征的必然要件,因此,主要从工业化进程、后发赶超和经济转型 3 个维度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机制和客观必然性.从经济体的供给面来看,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增长放缓趋势,生产率和增长质量的关键作用愈加凸显,低碳增长模式导引下的结构变动以及创新愈发重要.从经济体的需求面来看,消费支出渐成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步入绿色增长理念导向下消费需求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阶段,步入一个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催生新的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从国内外两方面论述了绿色消费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证实了绿色消费拉动了绿色市场需求,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后,传统产业面临的国外绿色产品的竞争与挑战,客观上要求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8.
依据相关调查数据,运用"波特-邓宁模型"分析了合肥家电产业现状以及升级障碍,认为合肥家电产业在区位、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方面状况良好,但在要素保障、相关产业支持、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文章提出应通过完善生产要素保障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强政府引导、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外向度等措施来推动合肥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升级的经验表明,服务消费代表着消费升级的最终趋势,服务消费比重不断提升是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服务消费扩大有助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亦是消费结构由物质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分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中产阶层迅速崛起,人口结构深刻变化,"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宏观政策的积极引导等.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需求,以服务消费引领中国消费结构升级,重点在于进一步改善收入水平、有效扩大服务供给和完善服务环境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风险和伦理争议."机器换人"的忧虑成为社会各界乃至个人关注人工智能的焦点.经文献分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会通过对劳动力供需结构、组织商业环境、社会分工方式以及劳动者的工作场景和认知结构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劳动力、组织、职业、任务和技能的替代和革新.随着智能社会的到来,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之间应建立动态适配、融合互补、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类利益的共同繁荣.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正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新旧动能转换期,增加就业机会、保护劳动权益、更新职业技能、设置技术伦理底线等政策措施,能够减轻人工智能替代人力资源带来的负效应,消解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领域带来的无益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