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譬喻是佛典中富含文学意趣的部分,或以生动的形象,或以曲折的故事表现深邃幽奥之佛理,故对汉魏以来的中国文士影响甚深。佛典譬喻以其天然质素,成为佛理与诗情融合的桥梁。苏轼一生喜好佛禅,对大乘经典接触尤多,此种佛典譬喻遂成为其文学创作时左抽右取、融裁点化的资源。苏轼名作《日喻》正是在改造佛经譬喻基础上的重要创获。  相似文献   

2.
从宋代以来,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被说成是时人诽谤欧阳询之作。时至今日仍从此说。实则不然,从小说情节的构建来看,《补江总白猿传》应该是写作者在中国古而有之的"猳玃盗妇"传说基础上嫁接汉译佛经中的罗摩故事创作而成。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的具体内容虽然与佛经中"罗摩故事"原型已相去甚远,但从主要情节的构建以及功能上(劝教)的一致性仍能折射出对印度佛经文学的摄取与承袭。通过小说文本与佛经的比较,体现出"猿猴盗妇"故事类型与佛经故事的关系,也可见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是受了佛经叙事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译佛典影响于隋唐五代小说创作题材,前贤已多有发现.通过对隋唐五代小说和佛经故事中"镜显善恶"这一题材的同构现象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华梵文化交融促进了隋唐五代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孔德明 《船山学刊》2011,(2):122-125
《补江总白猿传》是唐初期的一篇文言小说。富于艺术想象,情节离奇曲折,文学价值高,影响深远。这部小说从题材、情节以及环境铺陈的描写手法,无不受到佛经故事的影响。因佛经故事对《补江总白猿传》的影响,使其与魏晋小说相比,在文学性方面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的“高僧与美女故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汉译佛经给东方文化及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于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故事,"高僧与美女"故事,就是佛经中重要的故事类型之一.探讨中韩两国"高僧与美女故事"的佛经渊源,并阐释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民间故事的关联,这对梳理和探索佛经文学,以及研究佛经对中朝两国民间故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喷火兽母题大为兴盛,这当属西来佛教故事母题。丝绸之路上的诸多游牧民族国家影响了由印度至华夏中原的佛经传译,给佛经文学注入了一些不可小视的游牧民族因子,而其中以马崇拜为代表的怪兽崇拜即是如此。对火器的热衷,也使得清代小说中的异兽喷火描写成为一种虚拟想象的心理补偿。清代小说家由于实战经验和军事常识的不足,使其在营构文学世界时只好在佛经故事的宝库中搬取材料,从而构成了通俗小说中的喷火兽意象的书写。  相似文献   

7.
王立 《北方论丛》2003,(2):64-68
在中国古代小说系列本生成中,赌技服人,不仅是汉民族化模式的沉积物,更是一个西来佛教故事母题。在佛经赌技服人母题启发下,不仅古代侠的英风豪气描绘、江湖规则有了重要艺术表现机杼,中土侠义故事也为此派生出众多的精彩画面和场景,而且,它还影响到中国古人选取、接受和表述类似既有传说的情节,使之不断丰富侠义江湖趣闻。域外相关现象,也引起了中土载录的敏感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由我刊副主编、副教授蒋述卓博士所著《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一书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9月出版。该书第一次从佛经翻译的进程来考察其与中古文学思潮的关系,探讨了佛典传译对中古文学思潮的嬗变所产生的影响。该书研究角度新颖,既把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的关系置于中古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去宏观审视,同时又从一些细节上作了扎实的考辨与分析,如志怪小说所受汉译佛典中的佛教故事的影响,四声与佛经转读的关系,山  相似文献   

9.
佛经是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东方文化的重要遗产.《杂宝藏经》为一部文学性极强的故事集,在中印朝文化交流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弃老国缘"、"王子以肉济父母缘"、"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供天神感王行孝缘"、"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等佛经故事与中朝民间故事及小说进行比较,可以探寻和梳理中朝民间故事与印度文化的关联.这有利于佛经与东方文学的关联研究,也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和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绘画似真人,幻变为真人,表达了男子对女性的强烈追求;人仙相恋往往也以画图为媒介,为"道具";小说中发展为画像成真人的幻术;图画还往往构成了仙道人物同凡间俗人的交往方式,在具体文本表现中,成为仙道幻术及其气息的一个来源和证据。画师竞技,很早就是中古汉译佛经一个饶有兴味的故事母题;佛经写画上美女过于逼真,而引起男性相思者追慕,也启发了中国文学的绘画成真叙事。佛经故事进入中土也经过了西域诸国绘画艺术的熏陶,其对于绘画成真母题构成了重要的中介。有关佛教徒在华夏中原活动的载录中,也不难找到画图成真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1.
唐朝佛教对吐蕃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初,随着唐蕃友好关系的建立,开始了以佛教为主的文化交流,在整个吐蕃王朝时期经吐蕃道去印度求法的唐朝僧人有十余人,来吐蕃传法译经的唐僧更多,他们为吐蕃佛教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顿渐辩论之前,唐朝佛教的影响远大于印度佛教,顿渐辩论后虽然印度系佛教取得了主导地位,但唐朝佛教的影响仍然存在,尤其是禅宗思想一直影响到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的一些派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印光大师的思想作了介绍和评论。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融合儒佛,以佛包儒,极力反对排佛、斥佛的思想。在民族危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反映出他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3.
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传入中国以后,在唐朝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与唐朝同时代的朝鲜半岛上的统一新罗,积极借鉴唐朝佛教发展的成果,创立了与唐朝类似的宗教派别,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大师,新罗佛教在朝鲜佛教史上谱写了最辉煌的篇章。并且,新罗在汉字、汉文学、天文学、印刷术、建筑风格、雕塑绘画艺术等方面,也深深地打下了唐朝佛教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高华平 《江汉论坛》2007,9(8):112-115
"文献"有广、狭义.广义的"文献",包括一切知识的载体;狭义的文献,仅指那些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包括地下出土文物上面的文字资料.我们这里所说的"佛教文献",主要指佛教各种的藏经和续藏经中的佛典文献,当然也包括敦煌等出土文书中的佛教资料.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与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佛教与开放的相互关系:一是佛教自身的包客性和开放性,使得佛教在传入中国后,能够因应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以儒学化为契机,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为佛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佛教在经藏编修、佛学研究、僧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佛教的开放与开放的社会将使中国佛教能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体现了北传佛教的一般性特征,即以大乘佛教教义与经典的弘传为主,注重对佛法大义的领悟与发挥.但由于所面临的文化际遇及所处文化势位的差异,二者选择了不同的演进路向,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形态与组织结构特征.就整体思维特征而言,汉、藏两系佛教分别对印度佛教采取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及继承发展模式.简言之,汉传佛教重佛之“心”,由“心”而立“法”;藏传佛教重佛之“法”,由“法”而明“心”.由此,汉传佛教形成了重圆顿、重简捷、重灵活性的修持理念与教化风格,而藏传佛教则形成了重传承、重次第、重体系的教法特色.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历程及其理论精髓对于中国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的美在佛教中具有微妙的地位。"涅寂静"的最高美既是对世相美的否定,又是对世相美的肯定,正是在这对立统一中,人的美获得了自己的位置。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比较全面、细致和独到地描述了人体美,曲折而又集中地表现出佛教关于人体美的理想;同时也描述了风度美和行为美,其中风度美"神"形"兼备,反映了佛教关于风度美的理想。佛教的行为美则更多地表现在佛教徒特有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悲剧性的崇高美特点。佛教人的美学就在这有意无意之间呈现了。  相似文献   

18.
论谢灵运与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开创山水诗而著名的南朝诗人谢灵运,因一生好佛,而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谢灵运礼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积极从事并参与各种佛教活动,诸如欲拜慧远为师、改编北本《大般涅槃经》、为《金刚经》作注等;(二)旗帜鲜明地赞许并支持竺道生提出的“顿悟成佛论”。谢灵运频繁的崇佛活动及其佛教信仰,不仅影响了他的思想变化与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道教是汉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本教是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宗教,二者在其历史过程中都受到了佛教的重大影响。在佛教传入之时,道本二教同佛教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二者也存在着一些差异。道教从佛教身上汲取营养发展为与儒佛并立的成熟大教,本教最终被佛教所湮灭,表现出了文化交流的两种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20.
“都市佛教”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佛教是指以都市寺院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现代都市特点及要求由僧团为主对市民进行佛法弘扬和开展宗教活动的人间佛教。都市佛教不同于都市中的佛教,它是都市中的佛教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它依都市中的佛教而得名,以都市为自己存续的基础空间,具有明显的现代性,有强烈的整体观念和组织观念,发展目标明确,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超前的意识。都市佛教是人间佛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抑或是大陆人间佛教在当代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佛法在世间的现实版。都市佛教与山林佛教构成了大陆人间佛教的全部内容。都市佛教概念提出已经十年,它逐渐成为学者重点关注与研究的对象,并由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随着城镇化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注和研究都市佛教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