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26-27
正晋宁"10·14"事件发生之后,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市委书记高劲松、市长李文荣当天即赶赴冲突现场指挥处置工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市长李文荣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晋宁县富有村"10·14"事件处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展开各项工作。经过连续数天的工作,相关事件责任人和涉嫌实施犯罪的人员得到应有惩罚。此次舆情突发事件应对及时、措施有力、查处力度大,受到舆论普遍认可,成为2014  相似文献   

2.
7月19日,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的警民冲突事件,造成2名村民死亡,震惊全国。9月8日至12日,云南省540多名党政官员分批聚集在滇池岸边的省委党校,参加"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专题研讨班",以孟连"7·19"事件为案例,深入反思,引为镜鉴。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8,(30):22-22
7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政府就7月19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的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地官员认为,孟连"7·19"事件表面上看是警民冲突,实际上是胶农与橡胶公司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未能及时解决,矛盾不断积累、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指没有直接利益关系者参与的社会冲突.如2004年重庆万州"10·18"事件,因一临时工假冒公务员殴打进城务工人员,原本只是三人之间的纠纷,却引发了有千余人参加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5.
<正>一、"邻避"冲突事件及其政策影响公共问题无小事,上升到政策问题的公共问题更是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近几年,环境污染型"邻避"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这些矛盾和冲突基本上表现为化工厂、垃圾处理厂、核电站等项目修建过程中因环境的污染、潜在的风险、规避的困难而引发的群体性对抗事件。"邻避"是台湾学者对英文Not In My Back-yard(直译为"别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城管打人事件屡见不鲜,"5·31延安城管打人事件"在中央台焦点访谈节目中进行披露后,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这是一起明显的群体性冲突事件,事件中涉及的主体有城管、店商、顾客以及围观群众,虽然政府工作人员与店商积怨已久,但事件却是没有经过组织预谋而突然发生的,并且出现流血受伤现象,由于警察及时出现,才未引起大规模群众械斗事件,所以属于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的暴力型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稳定大局须有全新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大焕 《领导文萃》2008,(19):23-27
这段时间,许多社会风险事件通过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展现在公众面前:贵州瓮安6·28事件,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局大楼被焚;云南孟连7·19事件,大规模警民冲突,死2人;海南有民众集体冲击派出所;在上海,有北京人杨佳孤身袭警,致6死4伤……  相似文献   

8.
预警型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美学理论基础来自对中性美学的讨论,和而不同的"中和之美"主张力求规避对已被感知的集聚威胁的推诿和闹大之后倒逼政府采取作为的极端性行为。群体性事件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伴随着审美共识、审美竞争与审美冲突,提出群体性事件预警治理的"中和化"回归趋势:内卷化的自我反思、主动控制以加速能量自行消解、受到波动性影响之后的自我修复能力。预警型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美学路径应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以审美理解促进先验范畴的纠偏,预警对话性冲突;以审美宽容达成不同视域的融合,预警视域性冲突;以审美超越实现社会主体地位的平等,预警集体性冲突。  相似文献   

9.
冲突分析图模型中强度偏好的引入增加了决策者的感情色彩,进一步丰富了决策者的偏好信息。在强度偏好下运用冲突分析图模型理论对冲突进行建模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强度偏好的排序。本研究首先将简单偏好下的策略优先权排序法扩展到强度偏好;然后以"兰州水污染事件"为例,在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地方政府和中石化兰州分公司存在强度偏好的情况下,运用扩展后的策略优先权排序法求取各决策者的强度偏好序列,并对此次水污染事件引发的冲突进行建模、分析,模拟了冲突事件中的谈判和协商过程,求得冲突各方的均衡解,案例分析过程也从战略层面为我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发生超过9万起 群体性事件增加趋势明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决策信息》2008,(36):26-26
近期以来,贵州瓮安的"6·28"事件广受瞩目,加上之前的安徽池州事件、重庆万州事件、浙江瑞安事件、四川广安事件、大竹事件等,都被视为近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4,(25):26-27
正广西玉林"夏至荔枝狗肉节"由来已久,然而,随着爱狗人士的日益增多,每年夏至季节在当地因为食狗与护狗引发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2014年的"狗肉节"在爱狗人士、动物保护主义者与当地坚持食狗文化的捍卫者的激烈争斗中于6月21日拉开帷幕。旋即出现了首次的伤人事件,一位食客在冲突中嘴巴出血。事件引发附近民众聚集,冲突双方很快被当地警方带离。在持续多日的抗议与冲突下,玉林市消费市场已经受到了较大影响。然而,当地政府因立场暧昧,缺乏明确思路,导致进退失据,陷入被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之后的诸如富士康"十三连跳",2010年南海本田罢工等事件的工作场所冲突频繁发生。一些微小的工作场所冲突会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劳动群体性事件爆发。这些冲突性事件不仅给企业的劳动关系带来不可修复的创伤,也会给经济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如何进行妥善的工作场所冲突管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从制度构建和企业文化管理两个角度,以沟通和妥协为主要宗旨对企业的冲突管理系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     
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力如果以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先入为主的看法来判断,近10年中最重要的事件毫无疑问就是"9·11"事件。但事实上,这10年中一个重要得多的事件是中国的崛起,以及伴随而来的美国的衰落。"9·11"是一个被过分渲染了的事件,它之所以具有现在这样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无非是因为两点,一是因为这次事件是针对美国的,二是美国对此做出的种种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恰好满200年,在两国关系的历史长河中,既有40年时间连续不断的冲突对峙,也有"9·11"事件后共同对抗恐怖威胁的联合尝试。200年,这一具有广泛纪念意义的日子,美俄两国似乎都没有关注太多。从今年年初以来两国的腔调来看,两国目前又开始经历相互排斥和不满时期,外交关系重新回到了信任减少、猜疑增长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跨界水资源冲突中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跨界水资源冲突的特点,建立了跨界水资源冲突事件中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数理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部门在冲突的不同阶段与己方冲突群体、对方地方政府部门和中央政府博弈的策略选择。理论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不会在跨界水资源冲突事件中有效发挥强互惠者的角色功能,在处理己方冲突群体的行动中,地方政府会选择"纵容"策略,导致跨界水资源冲突事态扩大化;(2)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依靠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无法解决跨界水资源冲突,导致跨界水资源冲突事态久拖不决,必须中央政府的强制介入;(3)无论地方政府采取什么策略,中央政府的占优策略均为强制干预,此时,地方政府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得益总是小于合作策略,则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为(强制干预,合作),从而跨界水资源冲突得以解决。最后结合数值仿真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依靠地方政府无法解决跨界水资源冲突,强互惠中央政府的管制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决策》2011,(1):26-27
江西宜黄自焚事件富士康"14连跳""我爸是李刚"上海"11·15"大火于建嵘PK县委书记"化工围城"忧思湖北省厅官妻被打辽宁庄河市千人下跪南京"小龙虾事件"嘉禾"血铅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为求取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互适性解,通过冲突事件互适性演化过程与Stack.lb.rg模型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分部递阶算法.应用该算法,可以得到冲突事件互适性一阶变换的多个局部解及其相应的求解程序;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立的满意度判径及满意度值,可选取出冲突事件互适性二阶变换的全局解.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算法不仅能有效解决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互适性决策问题,而且对一般多层多下级项目管理决策也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之际,社会的各种经济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基层社会作为中国的底层社会,是矛盾冲突的多发区。本文以笔者曾工作经历的M县B镇"1.12"群体性事件为分析对象,对事件中个别群众的政治心理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有效预防控制地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要概括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十大事件",那么"9·11"恐怖袭击事件理当归入其中。"9·11"事件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同时,它也改变了国家安全的定义,传统上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大多限制为针对另一国家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4,(41):26-27
正10月14日发生在昆明晋宁的施工方与村民冲突事件,共造成8死18伤。从媒体公布的现场照片看,暴力冲突的人数之多、后果之惨烈,令人震惊。这场并非"突如其来"的血案其实早在2012年3月就曾有过预演。当时,晋宁县晋城镇政府组织人员到富有村完成征地铲青,村民阻挠工作人员,随即现场发生混乱。今年6月3日,双方再次富爆发了大规模冲突,双方各有数十人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