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邸报、京报,日本则有“瓦版”,但产生年代要比中国晚一些。近代史上,两国近代化报型形成的年代十分接近,但形成的途径殊不相同。近代报纸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中国要比日本慢,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报刊产生的时间要比日本早。二战后,日本走上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与报业垄断的发展道路,而我国伴随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形成了人民新闻事业。中日两国现代化报业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从古典诗坛最黑暗的鸦片战争前夕,到胡适“白话诗八首”发表于《新青年》的 1917年 2月,是中国诗歌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时期。文章对中国近代诗歌转型的历史动因,具体表现,总体特征,历史意义等问题作了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浪潮下,传统报业应如何应对挑战,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由传统报业向现代传媒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范介卿是近代哈尔滨著名报人,《滨江时报》是他创办的一份民营商业报纸。在他的经营领导下,该报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颇有影响的民办报纸。范介卿和《滨江时报》在中国近代东北"城头变换大王旗"的背景下,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坚持办报长达十六年半之久,为旧中国民营报业历史上商人办报留下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浪潮下,传统报业应如何应对挑战,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由传统报业向现代传媒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晚清吉林省报业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报业发端于清末,至民国成立短短的几年间发展迅速,呈现出政府倡办官报、民间办报活跃、进步报刊涌现、报刊文种多样等特点。而正是晚清时期,吉林省向近代文明的变迁,促进了吉林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所体现出的办报理念、办报实践及经营方式,无疑对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新闻事业等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党报正面临十分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党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 ,一向具有最广泛的读者群 ,享有高度的权威性 ,长期占据着中国报业的核心地位。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新闻媒介的结构以报业为主 ,而报业又主要由党报所组成 ,党报几乎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代名词。党报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但随着我国不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党报作为信息产业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因此 ,近些年来 ,党报遇到了来自市场的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 ,一些新生的市场化报纸和市民生活类报纸以其时尚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思想界之陈涉",梁启超代表了中国新闻学启蒙时期的最高认识水平,他系统阐述了报馆之责任、职能、地位、宗旨等议题,对当时报业状况作出深刻批判,进而提出报馆、报人之标准.梁启超对近代报业之兴起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早期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胶东商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地方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趋势。来自于农民阶层的商人群体成为近代胶东商人的主要来源构成,并发展成为商人群体的中坚力量。近代胶东商人投资领域和经营观念的转变,使近代胶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现代化生产的部分特征。商人组织形式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胶东商人力量的联合及其向公共领域的渗透,使得近代胶东社会具备了市民社会的某些特征。在商人力量的推动下,胶东地方社会亦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美云 《文史哲》2004,(3):118-124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企业制度也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在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企业资本的几种基本组织形式,是近代企业家在借鉴西方先进公司制度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特色创办企业的必然选择。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近代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证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模仿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甲午以后,随着西学异质文化的大规模传入,崇尚西学、新学之风日盛,中国传统学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秩序处于重建的大动荡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新知与保存、改造传统之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以刚接受的西方新知、新理、新法整理中国传统旧籍,发明中国旧学之新义,以适应近代学术演进之大势,成为晚清学术演进之必然趋势.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打开了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视野,使近代学人得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宇宙、认识自然,客观上促进了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开辟了一条文化秩序重建的道路.章太炎、康有为及粱启超堪为其中之典范.  相似文献   

12.
蔡镇楚 《阴山学刊》2001,14(1):5-10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的转型,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向现代转换的巨大变革.其突出标志和特点是政治性、针对性、开放性、学术性、比较性、通俗性.其原因为社会改革,西学东浙,文体发展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使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对我们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转换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到来 ,成了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提并论的“第四媒体”。尽管现在网络的地位与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还相距甚远 ,但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现代报业应发挥优势、捷足先登、以攻为守、掌握主动 ,要吸纳其他媒体的长处 ,以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传媒的典型代表,报纸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功能和信息速递效果.近代江南的报纸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1927-1949年是报纸的黄金时期.报纸的大量涌现为江南地区构筑了现代交流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销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读者身份判定,报纸的发行对象仅限于受过现代教育的官、商、学界,一般民众由于教育程度影响大多未能成为报纸的直接受益者.当我们客观审视这一历史现象时,不难发现,一方面,报纸的发行确实促进了近代江南社会的发展进程,对于社会转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大众化的实际效果来看,近代江南的社会转型范围和程度都有限.因此,江南报纸的发行与大众化效果之间形成了典型的一对矛盾,它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也是中国报业的转型时代。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幻,促使知识分子群体在选择中分化。狄楚青是转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早年追随康梁,致力于维新变法事业。戊戌政变后,他背离康梁,由积极参政的政治精英转变为以报馆书局为生的文化精英。伴随着角色的转型,狄楚青的办报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转变,即从"革新舆论"到"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的转变。狄楚青办报思想的演进是清末民初中国新闻业转向的折射,是中国从传统步入现代的转型时代的写照,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报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的竞争,这已成为报界同仁的共识。可是,在报纸的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报纸面临新的读者困境、报纸的读者关注出现误区、报纸读者处于角色尴尬境地这一系列问题,又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报纸的读者意识。我认为,我们的报纸必须实现从报纸本位向读者本位的根本性转变,重构报纸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在中国学术转型中的作用与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继元 《云梦学刊》2009,30(4):18-20
中国传统学术历经几千年,源远流长、自成体系,但到近代,即在“三千年末有之变局”之际,逐渐向现代学术转型。在这转型过程中,西方现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引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论者甚至认为这种转型“实际上就是从传统的文史哲不分的‘通人之学’,向现代分科性质的‘专门之学’转变。”(王桧林:探寻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轨迹。《光明日报》2005年2月3目)但是从目前中国学术发展过度强调线性学科分类情况看.学科分类体系亦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概述闻言中国古代报纸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和基础。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古代报纸都与近代和现代的报纸有着一定距离和差别。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是近代报纸的雏形,可以称其为原始形态的报纸。由原始形态报纸逐步发展到现代形态的报纸,有一个长...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08-113
光绪中后期,正值维新吏治改革渐起之时,《邸报》、《京报》、《申报》等构成的报业网络连续报道一系列言官弹劾惩贪的大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此种言路与报业相配合的模式,对晚清吏治改革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推进了全国吏治澄清的进程,顺应了当时民主变革思潮。《邸报》、《京报》等在报道中,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和选刊自由,展现了报业的近代转变,而《申报》通过报道和评论更表现出强烈的报业独立意识,开拓了报业"启民智"、"下情上达"的政治功能,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通过信息的有效流通,将影响扩大到全国。此种传播网络在近代民主进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转变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从政治现代性视角出发,反思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得失.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政治形态确立的起点,并分析了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解决的和未曾解决的问题.用政治现代性视角回顾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当今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