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鲁迅百周年诞辰,去年五月召开座谈会动员开展鲁迅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建立鲁迅研究室以来,许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认识到重要意义之后,积极响应号召撰写关于鲁迅教育思想、美学思想、鲁迅作品及教学方面的论文。已写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谈鲁迅对青年的道德教育》、《鲁迅的美学思想》、《鲁迅与苏俄文学》等三十三篇论文,并编出《鲁迅教育活动年谱》及《鲁迅教育思想研究论文索引》,将出版学报增刊《鲁迅教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十月十四日举行了全院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报告会。大会由科研处付处长梁振明同志主持。会上有中文,政史和教育教研室等文科各系室的师生代表,宣讲了涉及哲学、教育及文学各个领域的鲁迅研究论文。这些论文都先后在我院文科学报增刊《鲁迅教育思想研究》和纪念鲁迅专集(1981年第三期)上  相似文献   

3.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陈鸣树教授,江苏省苏州人,1931年生。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为副博士研究生,师从李何林先生。就学时发表的《鲁迅与拜伦》(1957),后收入《60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同年发表的《论鲁迅初期的美学思想》,为国外著名学者所征引。1961年发表的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得到当时学术界前辈的好评。陈先生离校后先在上海文学研究所工作。1976年调入北京鲁迅研究室任年谱组负责人;1978年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  相似文献   

5.
崔云伟  刘增人 《东方论坛》2010,(5):97-107,112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张杰、刘永良、鲍国华的论述极为精当;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以超星数据(1949-2018)所检索的675篇以《鲁迅全集》注释为研究对象的期刊文章为中心,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比对、统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鲁迅全集》注释研究论文的特点以及呈现的问题作数据化分析。《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版全集修订后的第三或第四年间,论文年发表量约30篇左右;北京、上海、山东是注释研究的重镇;《鲁迅研究月刊》是刊载此类文章的主要期刊;对注释订误与补注是《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主要角度。研究表明,注释修订人员专业分布不均、科研单位重视程度等因素都对注释修订具有重要影响。探析《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问题与轨迹,整合相关研究资源、重视修订人员专业的多元化,才能为今后更好地修订《鲁迅全集》注释夯实基础,彰显"国家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庆龄基金会和西北大学主办的《鲁迅研究年刊》1991—1992年号合刊,由中国和平出版社隆重推出。阎愈新主编的这部厚重严肃、装帧精美的64万字的年刊,刊载论文资料70余篇。内容涉及鲁迅研究的各个领域,包容了世界各国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卷首特载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学习和研究鲁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在日本的鲁迅研究者当中,竹内好先生(1908——1977)影响是极大的。他在一九四三年写了一本专著《鲁迅》,一九四四年由日本评论社作为《东洋思想丛书》之一出版,后又改为创元文库版和未来社版多次再版发行。仅以未来社版为例,自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七年,就印刷发行了十五次。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这著作的重视。自四十年代起,他的鲁迅研究就在日本获得了“竹内鲁迅”的赞誉。这也可见其巨大影响之一端。竹内好的这部《鲁迅》被认为是“竹内好关于鲁迅研究,的一部具有总括性、开创性和代表性的著作”(见陈漱渝:《国外鲁迅研究状况》、《批评家》八六年第二期),涉及到鲁迅的传记、思想、作品以及鲁迅对政治与文学的看法等一系列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打算把这部著作中《关于作品》一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供研究鲁迅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术动态     
我校鲁迅研究室创办的《鲁迅研究年刊》,是大型的资料性学术文献专刊。在试刊两期之后,从1979年号起,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在1979年号上辟有:对《鲁迅研究年刊》的希望、纪念与回忆、鲁迅佚著、鲁迅思想发展研究、鲁迅著作研究、鲁迅生平事迹及其他、鲁迅研究在国外等七个栏目,刊载文章、资料一百六十余篇,约一百余万字。其中  相似文献   

10.
将近七十年来,在整个鲁迅研究中,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成绩最大。但是,鲁迅小说研究没有到顶,鲁迅研究工作者仍在继续努力着,新的成果终于出现了。那就是王富仁的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呐喊><彷徨>综论》(见《文学评论》1985年第3期第4期)和范伯群、曾华鹏撰写的专著《鲁迅小说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论》)。前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鲁迅小说研究的新体系,即《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后者的新贡献在于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对鲁迅小说进行了单篇的和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潘颂德在鲁迅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人合作出版了《鲁迅论儿童读物》、《鲁迅在科教战线上》两书,并有十多篇关于鲁迅的论文被复印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鲁迅研究》专辑中。1985前后,他在继续从事鲁迅研究的同时,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新诗和诗论。缪斯是多情的,颂德是勤奋的.短短五年,他发表的新诗和诗论研究论文已达数十篇,并出版了《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和《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两本专著。  相似文献   

12.
鲁迅研究专家段国超教授,长期潜心研究鲁迅家世及对鲁迅的影响,成果甚丰。1991年出版专著《鲁迅家世》,曾引起国内外鲁迅研究界的强烈反响,认为这是鲁迅家世研究的第一本著作,填补了鲁迅研究的一个空白。199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应广大读者要求将此书再版,这次再版除保留了原有的所有内容外,作者又增补了近年写就的研究鲁迅与周作人、周建人、许广平三人之间关系的文章。增补修订后的《鲁迅家世)共30万字,其内容较初版充盈了不少,校印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是一本厚重的鲁迅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对于该年度中国鲁迅研究的论文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有着特别的意义.本综述共分四大部分:关于鲁迅的综合研究;关于鲁迅作品的研究;鲁迅创作内容与艺术形式的专题研究;关于鲁迅与其它文学家的比较研究.在总体上显现出2006年度中国鲁迅研究的特点,并启示着未来中国鲁迅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鲁迅著作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经典。1981年版《鲁迅全集》是诸种版本中的权威版本。但随着近二十年来鲁迅研究的长足进展和新资料的整理,重新修订1981年版《鲁迅全集》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 校勘、注释和内容增补等三个方面谈了对修订工作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我院鲁迅研究室于1983年5月26日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副主任、《鲁迅研究》副主编、副研究员林非同志来院座谈鲁迅研究。林非同志谈到今后鲁迅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思想要继续解放,扩大研究领域;眼光要开阔,做宏观研究;系统性与独创性要结合;鲁迅研究的目的性与精神文明建设要统一。会后我院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曾在北大任教多年,与北京大学有过密切的关系。在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校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缅怀、崇敬和学习的心情。文系一些教中师和研究生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鲁迅研究论文,已陆续在校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北京大学学报》第四期开辟了鲁迅研究的专栏。鲁迅研究专家、中文系教授王瑶,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于今年七、八月间,冒着高温酷暑,赶写出关于鲁迅《故事新编》  相似文献   

17.
(四)鲁迅研究的丰收时期 (1949—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反动统治被推翻,鲁迅研究的政治障碍被排除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鲁迅研究工作极为重视:于是鲁迅研究进入了全面丰收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鲁迅研究列入了国家建设日程。国家出版机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出版鲁迅著作,如10卷本《鲁迅全集》(组织鲁迅研究专家作了详细注释)、《鲁迅译文集》、《鲁迅手稿选》等等。国家拨款在北京、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撰写的对鲁迅生死观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总论已发表于1992年《鲁迅研究》月刊。这篇《反抗死亡:牺牲与拯救》着眼于鲁迅生死观个性色彩探讨,旨在阐明鲁迅生死观的本质特征就是牺牲与反抗,受难与复仇的悖论式共存。  相似文献   

19.
《绍兴师专学报》1984年第一期发表了拙作《对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的若干校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编的《鲁迅研究》1984年第11期采用复印了此文。对以上两编辑部和编选者谨此表示谢忱。现在我想继续对该版《鲁迅全集》中的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作点校勘与阐说,以期该全集修订再版时斟酌采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考证鲁迅《科学史教篇》资料来源引出鲁迅研究中被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是鲁迅早期思想的形成与英国维多利亚文化界的关系,特别是与那个时期"科玄"论战的关系;二是研究他的历史哲学研究需要注意他对西方科技发展史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