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3年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763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03年扶贫重点县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763万人,占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60.8%。农村低收入人口2946万人,占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52.4%。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合计为4709万人,占全国同类人口的55.3%。 一、绝对贫困发生率8.9%。2003年扶贫重点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比上年略有增加,贫困发生率反弹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8个百分点。 2003年中部地区扶贫重点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增加35.4万人,西部地区减少24.7万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扶贫重点县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2005年,扶贫重点县的农村贫困人口1433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0.6%。农村低收入人口2191万人,占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53.9%。两者合计为3623万人,占全国同口径人口的56.3%。与上年相比,扶贫重点县贫困人口减少11.2%, 低收入人口减少15.5%。  相似文献   

3.
200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本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全年脱贫59万人 据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显示(下同),2002年扶贫重点县的剩余贫困人口为1752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62.1%。低收入人口规模为3076万人,占全国低收入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开发式扶贫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锐减。而作为主流扶贫模式的开发式扶贫在十年前也被视为消除贫困的“金钥匙”。但在2001年到2005年问,平均每年却只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12万,其中在2003年,绝对贫困人口还增加了80万。看来,开发式扶贫模式仍然难以解决2300多万绝对贫困者的贫困问题,现阶段政府和NGO应以维权式、补偿式、转移式扶贫作为重要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2006年扶贫重点县农民医疗支出继续大幅上升根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2006年扶贫重点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户比例大幅提高,但农民医疗支出继续大幅上升的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1998年我国扶贫攻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国家扶持贫困县(简称国定贫困县,下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测算,1998年,全国农村净减少贫困人口近800万人,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减少到了4210万人,其中国定...  相似文献   

7.
2002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820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2002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820万,比上年减少107万,贫困发生率为3.0%。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5825万,比上年减少277万,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2%。 一、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07万。根据2002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2年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由上年的630元调整为627元。按此标准,2002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820万,比上年减少107万,贫困发生率为3.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是: 1.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较多。中西部地区由于国家的扶贫支持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农村贫  相似文献   

8.
返贫问题及有效控制返贫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自1979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的贫困状况,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00万人,陡降到1985年的1375万人,贫困人口净减少45%。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占全省乡村人口的38%,下降到1985年的20%。由于这一时期尚无大规模的政府扶贫工程,所以其脱贫成效可以认为主要是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而带来的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自1986年始,继国家扶贫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之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扶…  相似文献   

9.
农村扶贫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在新阶段,它不仅要立足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要从发展上考虑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此,根据全国并结合重庆直辖市的特殊情况论述了新阶段农村扶贫的特点和提出若干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遏制“返贫”现象──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思考韦胜,韦剑峰,陆发远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从1992年底的8000万人减少到1994年底的7000万人。但从整个扶贫工作来看,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特别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后的扶贫工作思路陕西有50个国定贫困县,19个省定贫困县,贫困县在全省107个县、区中占645%。经过连续多年的扶贫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贫困监测资料统计截止1998年底,陕西余留贫困人口约在164万。其中属于扶贫对象的124万,属于鳏、寡、孤、独、残贫困人口约40万,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重由1994年的183%下降到45%。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到本世纪末,农村虽然可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标准还很低,而且很不稳定。许多地方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一遇自…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方式的转变与创新———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本刊记者郝安民侯锐编者按:从1994年到本世纪末,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96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  相似文献   

14.
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2005年,农村“两基”教育呈现“三喜二忧”,即儿童在校率提高、青壮年劳动力文盲率下降、“两免一补”的措施逐步落实、教育费用上涨、贫困及低收入农户的教育负担依然很重。一、学龄儿童在校率提高。2005 年底,扶贫重点县学龄儿童在校率为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如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农村场域中开展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冀望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如期脱贫冶。 中国农村扶贫工作主战场始终在农村,采用的主要是政府为主导的“强力冶式扶贫,然而,现实中农村相当多的贫困人口是通过进城打工方式脱贫的。 虽然在这种脱贫方式中农民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成本低,实施也比较容易,但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政府没有将农村扶贫转向到城镇,更没有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开展城乡联动扶贫工作。 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以“人的城镇化冶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政府需要将农村扶贫、脱贫工作融入到城镇化发展中,进而更好地引导、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进城脱贫。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贫困人口瞄准中的政府、政府专门的扶贫机构与基层扶贫组织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出现两大博弈过程。基于扶贫机构工作认真负责与否,建立政府、扶贫机构和扶贫对象三大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并通过博弈模型的最优解提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瞄准精度的建议:建立农村贫困人口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督查的积极性,注重督查的效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17.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3% 根据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下同),2004年,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82元,比上年增加176元,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7.3%。增加额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一)人均农业纯收入增长1 6.3%。2004年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  相似文献   

18.
数字新闻     
《山西老年》2012,(2):66-66
1.28亿人我国的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后,全国贫困人口增至1.28亿人,占农村人口的13.4%。  相似文献   

19.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365万人,比上年减少24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5%。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人,比上年减少910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4.3%。一、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标准。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5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后的农村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经济、消除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小康是党中央、国务院统领农村工作的战略性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全国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了真实反映农村脱贫进展,我们连续多年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变化进行抽样调查和监测。利用该数据的分析预测结论是:到2000年末,黑龙江省可以基本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制定的目标。但是2000年以后,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仍会存在,大量的相对贫困人口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安定的主要问题。农村的反贫问题,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对2000年后农村贫困状况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