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近代上海民信局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民信局产生后,逐步实现了上海境内由点到面的覆盖.五口通商后,上海商业渐趋繁荣,各地民信局争相在此设立总局或总办事处,上海遂成为全国民信局的总枢纽.上海民信局在基本业务和经营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民信局并无二致,但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民信局数量居全国之冠,办理发行任务,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国外等;后国民信局自身的缺陷,以及邮政当局的排挤和压制,民信局逐渐走向衰亡.虽然以上海为首的全国民信局采取了请愿、行政诉讼等方式进行抵抗,但都以失败告终,上海民信局终究难逃罢废厄运.然而,民信局的热情服务理念以及民信局抱团、联合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现在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波民信局产生时间较早,其业务在五口通商之前就已延伸至内地,五口通商后迅速覆盖全国。宁波民信局的经营模式相比其他信局更加完善,其经营范围之广、信局数目之多也异于其他信局。随后,宁波信局因自身的缺陷及邮政的压制而逐渐衰落,虽然采取了联合请愿、走私等方式进行抵抗以求生存,但均以失败告终。宁波民信局虽于1935年被罢废,但其服务理念及为求存而采取的联合请愿等方式于今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信局的取缔与邮政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式邮政出现后,由于民营通信机构的存在妨碍了邮权的统一,邮政官局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排挤和取缔民信局。在这一过程中,邮政官局吸取民信局的长处,针对民信局的弱点,在资费调整、业务兴革、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均有所改进,推动了邮政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清末官办邮政与民信局的关系研究(1896-1911)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896年大清邮政成立,官办邮政与民信局进入了直接竞争时期。官邮具有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它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制定出各种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排挤和打击民信局,表现在压缩其经营空间、业务空间、利润空间和查缉其私运邮件行为等方面,同时还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导致双方势力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在邮递事业上的垄断地位。官邮垄断地位的形成,是利用国家强制力实行行政垄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交通部与民初的邮权统一政策述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有关交通部的民初邮权统一政策这一课题,目前学界尚乏专文探究.交通部统一民初邮权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邮驿之争--驿站的裁撤问题,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告成功;二是官民之争--民信局的衰落,交通部借助政府资源和行政力量排挤民信局,竞争取得了胜利;三是华洋之争--官邮与"客邮",取得了进步,但不彻底.总体而论,自民国初年交通部管理邮政以来,对传统的信息交换系统如驿站、民信局进行裁撤,对客邮予以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华邮权的统一,极大地推动了民初我国邮政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新式邮政是近代中国举办成功的洋务之一,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该项事业利国便民,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来源,也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因而政府积极创办;新式邮政办理得法,其在正式开办前曾进行过几十年的试验,积累了多年的办邮经验,开办后又能稳步推进,并妥善处理了与民信局及客邮的关系,对二者既联合又斗争,最终迫使民信局关闭,客邮裁撤,实现了邮政经营的统一;新式邮政为国家事业,又长期由洋员主持,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保护.近代新式邮政在中国的成功表明:外来的新事物只要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尽量按照中国自己的方式去办理,就有引入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近代邮政体系建立之前,中国存在官方邮驿和民间邮政两套服务体系。前者18世纪末逐渐衰落,后者则在18世纪中叶快速发展,势力遍布大江南北。中国近代邮政垄断地位的确立与国家支持分不开,以福建批信局为例,国营邮局以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采取各种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邮资、颁布执照并严格管理,限制分号设立和信件自带,严厉打击走私,逐渐掌控批信局及其业务,最终确立了国营邮局在侨批寄递市场的垄断地位,具有浓厚的行政垄断特征。  相似文献   

8.
晚清广州邮政三足鼎立,传统民信局?各国开设的“客邮”和大清邮政并存,但邮政管理统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肇兴于中外交涉频繁?战火连绵的晚清广州电报业,极大地提高了通信效率,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邮政在广州商民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伴随电报的开设而兴办的电报学堂是广州早期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广州近代邮政电报的开设情况及其特点,有利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近代邮政电报的兴办对晚清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进入民国后,通过裁撤"客邮"、取缔民信局,广州邮政权利得到了统一.这一时期广州邮政业在战争中曲折发展,无论是管理还是经营业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这一时期整个广东邮区与上海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探讨其原因对于今天广州邮政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广州和澳门成为英国来华人士的商贸中心和居住地,政治外交?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生活后勤等各种动因促使了英国客邮的萌芽与发展?与此同时,英国客邮邮资的变动与中英邮路的变化?英国邮政的扩张?珠江流域民信局的萌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不仅反映了英国在华客邮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而且揭示了中英贸易关系的深层次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邮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鸦片战争前,澳门和广州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心。葡萄牙和英国为满足邮政通信的需求,在两地非法建立了最早的外国邮局,并使用了最早的外国邮戳。外国邮戳在中国经历了多次变化,它既反映了外国侵略中国邮权政策的转变,又为深入研究清代中外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交通部与民初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部对民国初年我国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邮政局所建设方面,各邮局总数皆呈明显上升趋势,支局、邮政代办所和次要局所数目增加十分明显。第二,邮政线路规划方面,邮差线增长最快,航船线次之,铁路线即铁路里程数相对保持稳定。第三,邮政运具发展方面,车辆包括铁路邮用行车、邮用自行车,另有船舶及骡驼等形式,均有相当发展。总之,交通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邮政事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自1896年大清邮政成立以来,清朝传统官民两分的递信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体制的建立完善,带来了新式邮政网络的开创与拓展。在海关的努力经营下,新式邮政经历了一个从分立的口岸城市到形成网络的内陆递运体系的过程,在网络完善的同时建立起民众对使用新式邮政的信心与习惯。伴随着新式邮政的逐渐成熟,清末管邮机构自1904年起,按年编纂《大清邮政事务通报总论》这一年鉴史料,对历年邮路邮区的设计拓展、邮政业务的经营、邮政资费的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和分析。通过分析其中关于邮政局所和邮路建设的资料,除可以重建大清邮政网络自口岸到内地、自点线到立体的过程外,还能够在清末制度转型的背景中,具体阐述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与新式邮政网络建设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王东洋 《兰州学刊》2007,(2):161-164
曹魏官员尚无明确任期规定,两晋始规定官员任期为六年.南朝刘宋前期行六年之制,后期改为三年制,此被南齐、萧梁和陈朝继承并有所变革.北魏早期以久任为原则.自孝文帝至北魏末,地方官任期为六年,中央官则为三年.北魏宣武帝后规定散官任期为四年.东魏北齐地方官任期不足六年,西魏北周内外官任期为四年.隋朝开皇年间几经改革,至开皇十五年文武长官任期稳定为四年.杜佑所云"魏晋以后,皆经六周"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近代邮政取代传统邮驿制度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变化,而1925年发生于山西绥汾邮路上的一宗邮政贩毒案件就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变化。从这起贩毒案件中可以解读出诸多社会信息,即近代邮政的建立及其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以及邮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重新规范了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使犯罪手段日益新型化,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地区的通信历史悠久,解放前经历了由传统邮驿到近代邮政创设和发展的历史变革。早在元代,根据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这里相继设立邮驿等通信设施,用以飞报军情、传递官方文书。清代,为了传递公文、抵御沙俄,在原有驿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卡伦通信模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塞北邮驿,对保持边疆与中央王朝的联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巩固边疆发挥过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趁机入侵,在这里建立了“客邮”,近代邮政事业开始在呼伦贝尔萌芽。晚晴至民国期间,呼伦贝尔近代邮政发展较为迅速,表现为邮政处所数目增多、邮政业务广泛、邮路多样等方面。这些为新中国成立后呼伦贝尔地区邮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