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难以捕捉的“热点”1987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登出一条新闻:发现刘鹗手批《老子》。这消息在学术界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海外学者也打听: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以写《老残游记》闻名于世的刘鹗,主要成就其实是治黄、实业,以及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以个人之力办赈,救济北京难民,他也是甲骨文研  相似文献   

2.
<正> 在诊病过程中,中医很重视把脉,因为脉象往往能最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以作家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研究,重视对作家文学创作理论的发掘、搜集和研究,也是因为文学创作理论,是一个作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和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把握,它对作家的创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研究刘鹗,要揭橥他何以创作出《老残游记》这部不朽的谴责小说的谜底,也必须研究其创作理论。但是,《老残游记》问世近百年来,尽管刘鹗及其创作曾几度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而刘鹗的创作理论一直是刘鹗研究的盲点。其中之原因,大概与刘鹗并非专门的文学理论家,身后也没留下较多的文学理论著述有关;或者与《老残游记》造  相似文献   

3.
严薇青同志在《文史哲》1962年第1期上发表了《关于<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一文,文章说: “刘鹗是晚清維新运动影响下的一个改良主义者广……他有反动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但是当前在介紹和評价刘鹗的时候,有的人却不免有所偏頗,即只談他的反动的  相似文献   

4.
山丁不只是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散见于当时东北各地的报刊,现在我们很难搜集全。不过,从他的诗集《季季草》(1941年诗季社出版,收入诗作二十八首)中,可以窥见到他诗歌创作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是晚清维新运动影响下的一个改良主义者,这几乎是已经大家公认,没有什么问题的。既然肯定他在政治思想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当然他有反动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但是当前在介绍和评价刘鹗的时候,有的人却不免有所偏颇,即只谈他的反动的一面,或是过多的谈他的反动的一面,而完全不谈,或是很少谈到他的进步的一面。这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不公允的。甚至有些同志在对刘鹗的评价上,自己还拿不准,似乎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在论述时前后意见极不一致。因此,我们有必要客观地全面、具体地对刘鹗生平的主要事迹加以讨论和分析,而后给以比较正确的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戴海斌 《社会科学》2012,(7):156-165
甲午战后,清廷诏令招商举办芦汉铁路,刘鹗作为"四商"之一起而相应,继又悄然出局。这是刘鹗个人在"借径实业,富国养民"道路上一次功败垂成的经验,也是印证近代中国铁路史上"商办"、"官办"持续争议的一个特殊标本。今据新刊《姚锡光江鄂日记》可清晰勾勒刘鹗倡办芦汉路的实相。在观念上,刘鹗认定"洋债可借,洋股不可招",对维护铁路利权不乏自觉;但在具体操作时缺乏凭借,对政府、洋行两面皆有不实之言。而清廷鼓励"商办"口惠而实不至,以张之洞、盛宣怀为代表的官方力量,更对华商缺乏信任,并相互结成利益联盟。"商办"芦汉路终究无果而终,折射了国家举办新政之际官、商不复同心的现实,也透露出刘鹗作为华商个体格于形势、举步维艰的无奈,并预示了他悲剧性人生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老残游记》以其清丽的文风和挚诚的忧国忧民之思,描摹了清末政权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其对“清官误国”出神入化的描写,更被认为是小说中之第一家。研究者亦据此及罗振玉等人追溯,认为刘鹗本人痛恨仕途因而弃儒就贾,在晚清行事极不流俗。笔者通过重新考察刘鹗早年参加科举的经历,并重新梳理《老残游记》中对于所谓“清官”的看法,最终将刘鹗放在清末儒家思想转变的时代背景中加以深入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8.
《老残游记》以其清丽的文风和挚诚的忧国忧民之思,描摹了清末政权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其对"清官误国"出神入化的描写,更被认为是小说中之第一家。研究者亦据此及罗振玉等人追溯,认为刘鹗本人痛恨仕途因而弃儒就贾,在晚清行事极不流俗。笔者通过重新考察刘鹗早年参加科举的经历,并重新梳理《老残游记》中对于所谓"清官"的看法,最终将刘鹗放在清末儒家思想转变的时代背景中加以深入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9.
贺敬之成为我国当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是在建国以后。但在建国前,他却有十余年的诗歌创作的历史。建国后,诗人曾将他建国前的诗作编集出版了《并没有冬天》(收入1940年诗作)、《乡村的夜》(收入1941年至1947年诗作)和《朝阳花开》(收入1942年至1942年诗作,初版时名《笑》)。还有一部分作品没有收入这些诗集,例如抒情长诗《我走在早晨的大路上》和著名歌词《南泥湾》等。诗人建国前诗歌创作的数量比建国后的要多,也写得很有特色.它们是诗人创作成熟前的准备时期的作品,是一位“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诗人在长期诗歌创作实践中留下的一串踏实有力的脚印,有其特有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泰山尼姑逸云虽然从事世俗乃至卑贱的娼妓行业,却并不妨碍她成为精通佛理、超凡入圣的住世佛.正是借助这一尼姑而兼妓女的形象,刘鹗间接回应了他一系列“富国养民”的工商业活动却被太谷学派内部指责为贪图利欲、有违教规的怀疑和不满.同时,刘鹗通过地狱之游,借助阎罗王之口,直接向“不核实”而“毁人名誉者”表现出切齿之痛,其心理观照是指向外部——当时的官场和社会舆论的.  相似文献   

11.
贵在突破创新——评《刘鹗及〈老残游记〉研究》郭长海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研究,学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尽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至今没有一本全面系统予以探讨研究的学术论著。刘瑜先生石乞石...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一些因反对清王朝统治,而被迫逃到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在他们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也接触到社会主义学说。通过他们主办的刊物,也把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介绍到中国来。我国最先提到马克思名字的是梁启超,一九○二年,在他主编的《新民丛报》第十八号上,他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说:“麦喀士(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麦喀士”就是马克思最早的中译名。一九○三年,在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初开始,人类已进入了一个科学文明火花进射的时代。在中国五四新诗坛上,最早同这新时代的火花接吻的诗人是郭沫若。这一特点,最集中表现在他早期诗作对于“火“的抒写中。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共五十六首诗,其中写到“火”的就达二十多首。在他后来的《星空》、《恢复》、《前茅》、《战声集》以及解放后的诗作中,也曾多次写了“火”。可以说,在郭沫若一生的  相似文献   

14.
《为清官昭雪》一文,刊《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作者潘仁山同志。此文作者断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骂清官的是晚清的刘鹗”刘鹗骂清官之言,见《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文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无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相似文献   

15.
元代道士张雨,才思横溢,由道术而兼及艺术,工书画,善诗词,称得上是元代道士中的一位佼佼者。但因种种缘故,过去史家对他并不重视,《元史》不载张雨传,即为明显的一例。张雨生平资料少而零碎,诗作散失,也就势所难免。本文试就有关资料及辑补之张雨诗作,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评论其诗。  相似文献   

16.
《流云》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于1923年结集出版的一部诗集.宗白华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小诗,曾和周作人,谢冰心的诗作齐名.《流云》这部诗集被誉为小诗派的殿军.对宇宙,人生的自觉探索和对艺境的哲理性的体验,是宗白华诗作的重要特点,正如宗老所自言:“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近的.一为理论的探索,一为实践的体验.”(《艺境》)宗先生一生致力  相似文献   

17.
试析黄葆年给刘鹗的一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表露了太谷学派思想。要深入了解刘鹗,要弄清《老残游记》的真实含义.必须对太谷学派进行研究。以上观点,近年来已越来越得到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的赞成.不少与此有关的论文已经发表。笔者藏有数封太谷学人黄葆年,蒋文田、毛实君的亲笔信函,这里披露一封黄葆年给刘鹗的信(以下简称“黄函”).供同仁们研究中参考.同时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黄函共5页,写在现成的信笺上。信笺横宽26.5公分,竖高22.7公分,为红色双勾的修竹图案,右上角有”满纸平安仿文石室法”九字,左下角有“虚白主人制笺”六字。信的全文如下(标点系笔者所加)“云抟?弟心印:不见?年、未通一字. ?仲之不情也。上各有心,岂容相强。况?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诗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先生是当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先生也是诗人。读罢《剪愁集》,我想起了郭沫若关于鲁迅先生诗作的论述:“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必臻绝唱。”我是否也可以这么说,张恨水先生也无心成为诗人,但他的诗作和小说是珠联壁合的。尤其是诗语言,和他的小说语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很值得研究。朴质,大巧之朴张恨水的诗极少用典,语言也少雕琢,有时甚至白话人诗。袁枚说:“诗直扑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是浓后之谈”。(《随园诗话》卷五)大巧之朴,大俗而雅,大实即朴,它都是去雕琢粉饰,刻意求工之后…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王禹偁在《自贺》一诗中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可以看出王禹偁的诗作与白、杜的关系?幼艿姆矫胬纯?杜甫、白居易对他的影响也并不是相等的。稍晚于他的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赞叹说:“放达有唐唯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读王黄州集》)。这不仅恰切地评价了王禹偁诗作在宋初文坛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准确地指出了王、白诗作间的  相似文献   

20.
安德鲁.马维尔的诗歌《致他羞涩的情人》以常见的"及时行乐"为主题,但较之先前的同类诗作依然独具魅力,让人倍感清新。这与诗作中比比皆是的"偏离"现象密不可分。正是这些"偏离"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思索诗人的用意,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诗作的含义。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诗作中的"偏离"现象来阐释《致他羞涩的情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