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尧、陈践合著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版)和我们见面了。《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以下简称《文书》)包括藏于法国巴黎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286、1287、1288号和藏于英国伦敦的I.O.750号及B.M.8212(187)号,是记录吐蕃时代社会历史风貌的珍贵文献。该书初版出版于1980年,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书的出版给吐蕃史研究提供了大量信实可靠的新鲜史料,将吐蕃史研究者的目光吸引到这批第一手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藏文写卷的研究逐步深入,特别是法国学术界公布和发表伯希和携往巴黎的藏文写卷(?)目录和照片以来,我国藏学界重新识读、翻译和研究了不少敦煌藏文写卷。这方面尤以王尧、陈践先生用功最勤、著述最丰,他们的研究工作,对藏学研究的发展,启迪更多的青年参加敦煌藏文写卷的研究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藏族史教学工作,对吐蕃史尤有兴趣,久闻敦煌写卷对研究吐蕃史的重要意义,早已心神往之,只是苦于地处偏远,学识浅薄,长期不得其门而入。  相似文献   

3.
才让 《西藏研究》2002,(1):35-43
有关禅宗在吐蕃传播的资料,主要保存在敦煌汉藏文献中,如汉文《顿悟大乘正理决》,藏文P.T.116、P.T.823等卷子.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已多有研究.除敦煌文献外,后期的藏文佛教史著对禅宗在吐蕃的传播也有涉及.但大部分著作认为禅宗的宗旨与正统佛教不相符合,只有《五部遗教》等宁玛派典籍对禅宗的态度比较公允,并收录有禅宗的原始材料.鉴此,《五部遗教》对于研究汉藏佛教关系史及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历史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吐蕃末代赞普欧松赞身世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关吐蕃末代赞普欧松赞身世的著述,统称欧松赞系吐蕃第42代赞普达磨的直系后裔,是赞普达磨被弑杀后,由其小妃蔡邦氏所生的遗腹子.而本文通过对敦煌古藏文文献史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古代藏汉史料的比较分析,认为欧松赞生父并非达磨赞普,而是吐蕃第41代赞普热巴巾.  相似文献   

5.
政治制度的研究一直是吐蕃史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吐蕃行政制度和军事建制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学术界着力对《唐蕃会盟碑》,《两唐书·<吐蕃传>》,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87、1286,以及《贤者喜宴》等一系列反映吐蕃时期及敦煌统治区内政治、军事建制的可靠材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考证,涌  相似文献   

6.
由于敦煌、新疆发现古藏文写卷、木简等吐蕃时代的史料,加之对中世纪的藏文历史著作以及汉文文献的综合研究,使得人们对吐蕃王朝的社会情况和政治、经济、军事各项制度的了解大大加深了一步。本文打算从接触到的一些藏文史料,就吐蕃王朝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五部遗教》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关禅宗在吐蕃传播的资料,主要保存在敦煌汉藏文献中,如汉文《顿悟大乘正理决》,藏文P.T.116、P.T.823等卷子。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已多有研究。除敦煌文献外,后期的藏文佛教史著对禅宗在吐蕃的传播也有涉及。但大部分著作认为禅宗的宗旨与正统佛教不相符合,只有《五部遗教》等宁玛派典籍对禅宗的态度比较公允,并收录有禅宗的原始材料。鉴此,《五部遗教》对于研究汉藏佛教关系史及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历史极有参考价值。一、关于《五部遗教》《五部遗教》属藏传佛教宁玛派伏藏文献,传说是由莲花生大师等人秘密伏藏的,几百…  相似文献   

8.
阿贵 《西藏研究》2023,(3):43-52+160
有关吐蕃历史方面的史料,主要有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石刻碑文、简牍以及后期的历史典籍等,鲜有其他。近来西藏西部阿里一带发现民间传抄之《吐蕃铁券文书》一份,内容涉及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其家臣结辛·赤旺觉布支拉珂家族授予的敕文,以及该敕文后期在其家族的传承情况。敕文虽提及吐蕃赞普达日聂斯、囊日松赞、松赞干布及赤松德赞时期,该家族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事迹,然此等事件未见于其他史料,不便随意揣测。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南蛮传》及《册府元龟.外臣部》记载吐蕃官吏中有苏论一职,学术界历来无解。今检得拉萨《唐蕃会盟碑》东面碑文有sovi blon pos一词,学者译为边将或边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记》有so blon sde lnga一词,可译为边吏五部。依此,汉文文献所载的吐蕃苏论应为古藏文so blon的音译,为吐蕃守边官吏的专称。  相似文献   

10.
P. T. 999号敦煌古藏文写卷是研究吐蕃末代赞普达磨和王子微松生卒年,以及吐蕃写经制度方面非常珍贵的历史史料。前人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学界所公认,但仍存在录入不规范、错录或漏录、汉译不准确等问题,给后进古藏文文献研究者带来困扰,故而对其进行重新识别、勘正、整理、重译,可促进敦煌古藏文文献研究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露恬 《西藏研究》2023,(4):52-59+157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与王尧先生主编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中对《大般涅槃经》的定名有所出入,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中所涉及的P. T. 0543、P. T. 0548以及P. T. 4261诸敦煌残卷进行内容上的重新考证并定名,可为后续相关佛经专题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张延清 《西藏研究》2009,113(1):42-51
为了保全佛教圣地敦煌(时称沙州),吐蕃历史上的第二位赞普墀松德赞曾亲临前线,定下了围而不攻的方略,遂有了和平占领敦煌的结果.为了把敦煌建设成为吐蕃在西北的宗教、文化中心,吐蕃统治者在敦煌大力弘扬佛教.秉承前代赞普的弘佛意愿,吐蕃历史上的第三位赞普墀祖德赞下令在吐蕃所辖河西诸州广泛传抄佛经,仅在826年一年,吐蕃就在敦煌抄写了8部藏文<大般若经>和3部汉文<大般若经>,可见吐蕃统治者在敦煌的弘佛力度和兴佛决心.如此大规模的抄经事业,所产生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报废经页,本文将就敦煌古藏文佛经中的报废经页,作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吐蕃历史文书 《吐蕃历史文书》,系举世闻名的敦煌遗书中的一件古藏文文书,故又题称为《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整理本以流散在英国和法国的两件文书拼接而成,首尾残阙,无年代标识,据推测,当书写于公元728——848年吐蕃占据河西时期。 敦煌17窟藏经洞发现的古藏文文书约数千件。其主要部分在1907——1908年间被斯坦因、伯希和盗运国外后,分别庋藏于英国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后改归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英国收藏部分由比利斯藏学家布桑编纂成《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本目录》(1962年出版),法国收藏部分由法国女藏学家拉露编成《巴黎国家  相似文献   

14.
敦煌千佛洞所出古藏文文献:P.t.16和751、P.t.139、P.t.230等《赞普愿文》分别反映了吐蕃王朝的末期赤祖德赞、乌冬赞、赤俄松三代王执政时期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正林冠群教授,祖籍福建林森,1954年生于台北,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印第安纳大学阿尔泰学系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专攻中国民族史(唐代吐蕃史、藏族史)、隋唐史,著有《玉帛干戈:唐蕃关系史研究》《唐代吐蕃宰相制度之研究》《吐蕃赞普墀松德赞研究》《唐代吐蕃史研究》《唐代  相似文献   

16.
达磨赞普是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也是吐蕃历史文化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文章分析了史料记载中达磨赞普的不同名号,将其归纳为继位前的名字、继位后的尊号和后人添造的绰号三类,进而对各种名号的缘由、含义及时代背景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980年,由巴黎国家图书馆影印出版了《敦煌古藏文手卷选集》第一、二辑,国内藏学研究工作者第一次看到敦煌古藏文文献的原貌,欣喜之余掀起了敦煌古藏文文献研究的新热潮。1983年由黄布凡、罗秉芬合作出版了《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选编》(附译注),这是国内出版的第‘部吐蕃医学文献的专集。共收入四篇文献,前三篇(P.T.1057、P.T.127、P.T.1044)选白巴黎出版的《敦煌古藏文手  相似文献   

18.
公元七世纪中叶,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是我国藏族历史上一个建树卓著、创造了空前繁荣的奴隶制文明的王朝。对吐蕃历史的研究,是整个西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向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在运用吐蕃时期的古藏文原始资料来从事吐蕃研究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最近,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吐蕃文献选》(汉文译注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有关藏族历史上最初之王聂赤赞普的身世来历,藏文史料中记载了几种不同的说法,“天神之子入主人间”说即其中之一。但此传说却因其令人费解的神话色彩而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本文通过对诸说产生年代及史料出处的考订,认为此说乃是目前藏文史料中有关系赤赞普身世来历最古老和最具价值的传说。文章对这一传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进行了剖析,发现此传说不但与本教古老的“天神”崇拜有关,而且其内容竟与敦煌臧文写卷和吐蕃时代石刻文字中有关系赤赞普先世的记载有惊人的契合之处。为此,本文对聂赤赞普的身世来历及其与“吐蕃六牦牛部”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更为具体的、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发现的古代文献与吐蕃关系密切者相当多,不管是藏文的还是汉文的,都对唐代吐蕃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敦煌学乃至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我国学者对敦煌吐蕃历史文化的关注为时甚早,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自1978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敦煌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历史、文献、考古、艺术、科技、藏医、天文历法、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涌现出大批的研究成果,成为敦煌学研究中成就较大的学科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为21世纪敦煌吐蕃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