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长诗的典范《罗摩衍那》《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其现存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或三世纪直至公元后二世纪。它是印度古代的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长诗,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罗摩衍那》为后代的古典文学开了先河,尤其成了长篇叙事诗的伟大典范,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对  相似文献   

2.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印度两大史诗,是支撑印度教文化的一双巨足。《摩诃婆罗多》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全书号称十万颂,相当于《罗摩衍那》的四倍。本世纪初以来,印度许多著名的梵文学者参加了《摩诃婆罗多》精校本的编订工作。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于1966年出齐全书,共十九卷,为《摩诃婆罗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第十四届国际《罗摩衍那》大会于1997年5月23日至25日在美国南部名城休斯敦举行。会议由美国国际印地语协会、休斯敦印度人联合会和印度世界文学与文化协会联合主办。17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北京大学教授金鼎汉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长篇史诗《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神话、英雄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总汇,不仅在印度文学史上地位崇高,也一向被视为勾勒古史轮廓的史学著作和契约民族心魂的宗教圣典。本文通过审视《罗摩衍那》的神话图象,对史诗的情节构架、叙述方式、形象塑造和时空关系等方面的技巧特点在纯粹形式的范畴内进行了探讨,以期说明在该史诗的诸多构成要素中,最能显示个性且最具活力的乃是其形式。  相似文献   

5.
印度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神话的重要宝库之一,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派系复杂,大体上可分为原始部族神话、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佛教神话、耆那教神话和其他神话等五大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主要记载于卷帙浩繁的《吠陀》文献(包括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和传承经典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往事书等典籍里。本文拟以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为例,探讨一下印度神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第十四届国际《罗摩衍那》大会于1997年5月23日至25日在美国南部名城休斯敦举行。会议由美国国际印地语协会、休斯敦印度人联合会和印度世界文学与文化协会联合主办。17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北京大学教授金鼎汉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 5月23日晚,开幕式在休斯敦瓦特翰会议中心举行。3000余人莅会,其中2500余人为印裔美  相似文献   

7.
综观印度三千年的文学史,几乎可以说成是诗歌和诗剧的发展史。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上古诗歌总集——《吠陀本集》。其后有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产生,使印度古代文学得以举世瞩目。此后又出现了佛教诗人马鸣、迦架陀娑、伐致呵利、苏尔达斯、杜勒西达斯等大诗人,更显示出印度文学的卓越成就。近代大诗人泰戈尔以其颂神诗集《吉檀迦利》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更使印度文学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顶峰。印度历代经典喜欢采用诗歌体,朝廷中也培养宫廷诗人,国王有擅诗者,后妃公主也往往以能诗著称。至于印度戏  相似文献   

8.
《罗摩衍那》和《格萨尔王传》各以独特的魅力,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流传在世上,正如蚁垤仙人所说:“只要在这大地上,青山常在水常流,《罗摩衍那》这传奇,流传人间永不休。”只要大地永存,江河奔流,《罗摩衍那》和《格萨尔王传》就永存于世上,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9.
在印度的印地语文学史上,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诗人比杜勒西达斯更为有名,也没有任何其他一部作品的影响能比得上杜勒西达斯的《罗摩功行录》。就是在印地语地区以外的地方,《罗摩功行录》也有巨大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在包括梵语在内的各种语言中,根据蚁垤仙人的史诗《罗摩衍那》的罗摩故事为题材而改写的长篇叙事诗很多,杜勒西达斯的这一本《罗摩功行录》最为著名。印度广大的北部中部印地语地区的亿万人民群众现在传诵的是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与印度文学的关系,前人早有论述。他不仅重视印度文学,给印度文学以高度评价,而且还编印过佛经中的故事。早在1907年,他就说过:“天竺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 ,称世界大文;其《摩诃婆罗多》暨《罗摩衍那》二赋,亦至美妙。厥后有诗人加黎陀萨(Kalidasa)者出,以传奇鸣世,间杂抒情之篇。”他还说过:“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鲁迅全集》第1卷第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1.
《薄伽梵歌》和《摩奴法论》中的哲学思想邱紫华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以艺术的方式展示了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风情画面,表达了人生理想和追求,宣扬他们的宗教、伦理、人生哲理、艺术审美的基本观念。史诗既是对古代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又是对古代传统的总结和...  相似文献   

12.
一、对两大史诗的初步译介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卷帙浩繁 ,内容包罗万象 ,堪称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 ,在印度文化史、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后者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中心情节 ,前者以两族堂兄弟为争夺国土和政权而爆发大战为主线 ,广泛描绘了古代印度历史、政治、宗教信仰、家庭、习俗、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两大史诗作为印度文学的两块基石 ,集印度神话、传说之大成 ,为后来的戏剧、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它们还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圣经典 ,其中的主要人物一直受到教徒们的虔诚崇…  相似文献   

13.
孙悟空是国货还是进口货 ,这一争论始于本世纪初 ,已近百年。鲁迅认为源于无支祁的神话。而胡适则“疑心”不是国货 ,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写到 ,孙行者“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 ,我从《拉摩传》里弄得一个哈奴曼 ,大概可算是齐天大圣的背景了。……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近年 ,一些印度学的知名学者参与进来。吴晓铃为鲁迅的论据作了“注脚”。吴先生认为 ,《罗摩衍那》在古代没有传入中国 ,只凭佛经释典作品中所载支离破碎 ,加上佛教色彩 ,与原作面目全非 ,且鲜为人知的内容竟能影响《西游记》的故事成长 ,是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钱锺书先生《管锥编》有一段论《史记》的话: 黑格尔言东土惟中国撰史最夥,他邦有传说而无史。然有史书未遽即有史学,吾国之有史学,殆肇端于马迁欤。(251页)黑格尔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比如印度吧,它当然是东方文明古国,可是它却没有古史。有名的史诗《摩诃跋罗多》和《罗摩衍那》,尽管保留了很多可贵的史料,可是这两部毕竟是文学作品,包括不少的神话、传说,正如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特  相似文献   

15.
印度梵语史诗<罗摩衍那>不但被印度教徒长期奉为伦理道德圭臬,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本文以印尼爪哇文本<格卡温罗摩衍那>和马来文本<罗摩圣传>为例,条分缕析,揭示了其中的道德蕴涵,并探讨了伦理道德发展的趋势和伦理道德教育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当今世界上借外债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世界银行编写的《一九八○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印度的外债总额一九七○年占世界第一位,达79.36亿美元;一九七八年降到第三位,次于巴西和墨西哥,达153.26亿美元;一九七○年,印度仅偿还外债的利息就付出了1.89亿美元,一九七八年是3.42亿美元。学术界有些人把这一点作为印度仍未获得真正独立的佐证之一。但是,就在这同一期《世界发展报告》中,还有一些数字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印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天文学更是世界古代天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本文仅从吠陀文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对印度古代天文学作一粗略的窥探。吠陀文学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记录,其形成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之问。“吠陀”一词的一般含义是指“知识”。吠陀文学共有四种,即《梨俱吠陀》、《耶柔吠陀》、《沙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为古老。而每一种吠陀又有各自相应的本集、梵书和奥义书(或森林篇)。另外《吠陀支节录》亦属吠陀文学。该著作中包括纪律、仪典、字源、音韵、天文和语法,也就是吠陀的六个续编部分。该书的成书年代约为公元前1200年。另一古籍《摩诃婆罗多》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描写俱卢族人与般度族人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18.
古代印度哲学派别繁多,经典浩瀚,曾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到了近现代,印度人民是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哲学传统和思想遗产的,又是如何以哲学思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社会发展和民族未来的追求呢?黄心川先生所著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教材。在外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中,我国学者对东方各国哲学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近现代东方哲学思想的探讨更为罕见。从这方面看,《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我国哲学研究园地填补了一个空白。多年来,我国虽然出版了几部研究印度哲学的著作,如梁漱溟的《印度哲学概论》(1918年出版),黄忏华的《印度哲学史纲》(1936年出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选题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意义1.就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而言 ,大多是对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及荷马史诗的孤立考察 ,较少涉及比较研究 ,或者说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层面。偶有国外学者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也往往由于缺乏“史诗文体学”的建构意识 ,而显得肤浅而不深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该选题的提出在英雄史诗的研究领域具有一种填补空白的性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这主要是因为阅读量太大 ,或者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较为完善的译本 ,或者是因为不能轻易超越某些阶段而冒进。…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伊利亚特》还是《奥德赛》,一开篇诗人就呼唤诗歌女神缪斯赐予灵感。这使人不禁联想到柏拉图高唱的“灵感论”——“凡是高明的诗人,……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在柏拉图看来,优美的诗歌不是人的歌唱而是“神的诏语”,诗人由诗神赐予灵感即神灵附体而唱出美妙的诗歌,成为“神的代言人”。如果说,荷马史诗开篇即以片言只语给人提示了诗人秉承的艺术美意识的线索,那么,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开篇里,则以更多的篇幅,或以形象或以理论表述的口吻更显豁地披露了史诗作者的艺术美意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关于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