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始于清末的广东地方自治政策,在辛亥革命后,以沿袭清末自治的形式继续实行.即便处于以“独裁”、“专制”著称的龙济光政权时期,其仍能在当时就任民政长的李开侁的指导下得以规划和实施.1914年2月,袁世凯发出了停止自治的命令.此举使得地方自治政策逐浙向恢复乡绅制度和保甲制度的方向发展.自清末延续下来的地方自治政策因此一度中止.各级议会组织亦因自治制度的停止而被废除.这使得在清末时期形成的以省会广州为据点的广东地方精英领导人——传统广东士绅(遗民),和致力于乡村教育、慈善事业的广东地方精英之间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戴季陶民主共和思想在前期较为空泛 ,缺乏系统性。辛亥革命后 ,在反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斗争中日渐成熟 ,形成了独特的政党政治论、地方自治论 ,并很有见地地分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与清末立宪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 ,袁世凯由于清末中国社会历史的客观因素以及自身所具备的主观条件 ,对立宪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参与中央管制改革 ,开办地方自治 ,对清末立宪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维新变法时期的袁世凯与康有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新变法时期,袁世凯的思想与康有为的思想有许多相似或相通的地方。袁世凯曾是康有为变法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在变法关键时刻对康有为的背叛,有着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邱莉莉 《社区》2001,(8):56-57
发展城市地方自治体系,让居民独立地解决地方问题,掌握、管理、使用城市的资产是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自治体系,俄罗斯宪法第130条明确指出:“它通过全民投票、选举和其他直接反映选民意志的方式,由被选举的地方自治机构来实现。”地方自治体系的职能包括:独立掌管地方资产,建立、批准、完成财政预算,完成地方税收。维护社会秩序,解决地方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相伯吸取西方宪政学理论,对宪法所研究的国家和国体,政治和政体,国权和民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严历批评了袁世凯及其继任者所推行的武人政治,积极维护民主共和,倡导地方自治,虽属照搬西方政治理论,有其理想化的一面,但他始终维护宪政和民主共和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香港与内地自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拟比较香港1997年之后的高度自治与我国内地现行自治法律制度,力求清晰我国各种自治制度之内容,并试图揭示我国自治发达和多样性存在与发展的理论根据。自治是中央与地方分权,把一部分国家事务划归当地居民自己处理的制度。这一概念有两种涵义,一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如何分配;二是由地方对法律允许其使用的国家的权力如何行使。过去我国强调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对自治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够,致使除了民族区域地方自治之外,别无其它研究对象。在我国权威性的百科全书、法学词典和教科书中,地方自治这一概念往往冠以资本主义国家管理…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1,(3):20-21
很多地方居民和一些街道干部来信询问:现在搞社区建设,提倡扩大民主,实行居民自治,但是自治的界限在什么地方?居民自治是不是说什么事情都由居委会来管理,街道办事处和其他职能部门都管不了居民的事了?  相似文献   

9.
英国法官的司法解释活动与地方自治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英国地方自治委员会和地方法院乃至皇家高等法院之间的制衡关系,反映出英国城镇治理模式的自适性和独特性。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这种特殊的自治与治理关系中英国法官司法解释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正是通过法官的司法解释,使英国地方自治委员会所操作的自治性法律与英国法官所维护的司法性法律相互制衡融合,促成了英国稳定的地方自治。  相似文献   

10.
日本战后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日本战后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完善,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作者指出:从明治中期至“二战”时,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一直未能改变从属于中央政府集权体制的特征,本身无“自治”可言;战后,随着《日本国宪法》和《地方自治法》的颁布施行,地方实行知事公选,扩大了自主权,地方自治制度由此得到确立,中央集权的倾向逐渐被打破;地方自治体的发展壮大,推动了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执政一直都打着继承孙中山先生遗教的旗号 ,在实施地方自治制度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剖析蒋介石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及各种制度 ,不难看出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来源于封建宗法礼治 ,其内容是“管、教、养、卫”。蒋介石的地方自治思想有两个显著特点 :封建专制性、军事情。因此 ,蒋介石地方自治的本质不是地方人民自治 ,而是借自治之名行专制之实  相似文献   

12.
从晚清至民初省与中央的关系看,在省与中央权力的博弈中,往往因特定时势造成省权不断突破原有制度约束而愈来愈膨胀进而形成新的权力运行模式的趋势。整体上看,这种发展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在内外交困、西方地方自治观念冲击及制度转型造成结构松动的历史背景下,使得省权逐步扩张,至辛亥革命前夕省区力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清末民初鼎革之变得以形成,省区力量崛起即是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个阶段是从民元到袁世凯去世,这一阶段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北洋集团与国民党之争外,主要的是北京政府与省区都督分离力量之争,两者虽有交叉,但并不尽同。袁世凯纯以军事手段为后盾更逆潮流帝制自为以为固,激起了各派及各省区大反抗,遂完全丧失其执政合法性而身败名裂。第三阶段为北洋后期即所谓"后袁世凯时代",其主要特点是省区力量成为"历史主角",在省"系"占据中央的同时,省割据、省自治、联省自治相交织,国家实际上陷于严重的省区割据的状态。如何结束割据和战乱状态,实现和平与统一之道,历史选择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和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推翻军阀的革命道路。这就是清末民初省与中央关系演变的历史大势及其历史性之破题。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与留日士官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与留日士官生王建华1901年以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编练新军乃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袁世凯控制了新军中力量最强大的北洋六镇,形成北洋派系,并成为晚清最大的地方势力派;另一方面.在中国军界也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受过新式军...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林义全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判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自治地方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设置,阐述自治地方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等,对于强化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  相似文献   

15.
在清季正式筹办的地方自治中,城厢地方自治开始得最早,也完成得最好,而且不少城厢自治团体已经成立并开始运行,并有效地处理公益事宜。城厢地方自治包括城厢自治筹办、城厢自治团体的运作等两个方面。为保证城厢自治团体正常和有效运行,除遵循《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的有关规定外,首先是制定自治团体运行的系列规则,解决自治运行的保障条件等问题。城厢自治团体正常和有效的运行,与自治权与行政权或者是自治团体与官府关系密切。清季城厢地方自治虽然存在不少缺陷,如一些官员在筹办地方自治中应付了事、城厢自治团体的代议性严重不足、一些自治团体职员不纯、居民反受城厢自治团体之害等,但是城厢自治团体在诸如建立自律规则、积极谋求公益并推进民治等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对完善当代中国的基层自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特定的地方自治观,它构成了近代中国地方自治观念及其嬗变的前见和基础,在西方地方自治学说传入中国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占居主导地位的地方自治观.西方自治学说的影响不在于全然颠覆中国传统自治观的政治内容,而是赋予它地方自治团体的法律上的人格化形式.因此,地方自治西方移植说只有针对法律意义上的团体自治才能成立.我国的自治学说直到民国中后期才完成从政治意义到法律意义的转变,并相应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法学学说形式.地方自治团体的概念是近代中国地方自治学说嬗变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7.
欧盟的辅助原则、接近性原则、比例适度原则在欧洲地方自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原则对中国地方自治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启示性意义,中国可以在培育地方自治理念、法制化地方自治原则与规则、推进民主责任制、提高公民参与度、改革地方财政体制、增强地方自治政府的权能以及构建多元配套机制等方面进行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地方自治是国民党训政前期重要的政治举措。文章通过对国民政府“县市自治初期实践”、“地方自治淡化时期”直至1930年代中后期“改自治为保甲”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予以揭示,阐述了国民党的地方自治政策如何背离地方自治的应有之意,并进而对于地方自治完全失败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是“清末”预备立宪前现代意义地方自治的倡导者和尝试者,他创立了以“自治其身,自治其乡”为起点的逐级推进地方自治的思想模式,成为后来中国地方自治的经典模式。黄遵宪对地方自治的最初认识始于1877年,其以清朝首届驻日使馆参赞的身份随公使何如璋东渡日本,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地方政制做了细心体察。他认为,中国贫弱源于政弊,政弊之端又在官集权于一身,致使民权丧失、民智阻塞、民气不昌、民力衰弱。而破除政弊之道在于伸张民权、开启民智和壮大民力,破除政弊之法又首在地方自治。在他意愿中,“自治其身”可以养成国民自治资格,“自治其乡”足以奠定自治的基础。它是破除专制集权的开端和赋予民权方式,最终使中国走向立宪政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湖南因其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不仅是当时地方自治的首倡省,也是率先制定和通过省宪的第一省。湖南自治实践具有不容低估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湖南省宪法》成为我国破天荒出现的第一部被使用的省宪。但因南北政府对湖南的争夺,湖南地方军阀将自治作为排除异己、巩固割据统治的工具等原因,湖南自治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