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伦·坡和艾米莉·狄金森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死亡主题进行了独特的诠释.爱伦·坡以梦幻式的浪漫情怀将死亡的恐怖、凄冷、孤独和痛苦融为一体.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虽然也大量涉及死亡主题,但她的表现方式却显得更为理性,在她的诗作中没有阴冷恐怖的感受,只有平静和理性的沉思.  相似文献   

2.
以几首典型的狄金森诗作为例,分析和探讨了狄金森诗作中诸多独树一 帜的特征,如诗行短小精练,用词简约考究,意象鲜明奇特,格律稳中有变,不拘泥于语法 规范,大量使用破折号和大写字母,等等。意在表明狄金森的诗,无论是其超前的形式,还 是多层面的主题,都像谜一样,既令人费解,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07,(10)
北京百岁双桥老太行医81载今年103岁的正骨大师罗有明很有可能是当今世界上坐班行医时间最长和在世年纪最大的一名中医大师。她的身世也极富传奇色彩:1904年,罗有明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罗楼村祖传正骨世家,她5岁时学习正骨,16岁时独立行医。她的丈夫王治忠参加红军后,1949年,她随军来到北京,1957年调到双桥卫生院任骨伤科医师,由于她医术高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双桥老太太"。她的拿  相似文献   

4.
珍贵的遗物     
《阅读与作文》2009,(3):7-9
外祖母埃尔西去世时,我只有17岁。她是我祖父辈在世的唯一一位,而我是唯一的外孙。直到律师宣读她的遗嘱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她对我的爱有多深。那一刻,我终生难忘——从那天起,我成了城里最富有的男孩子。  相似文献   

5.
狄金森诗歌对上帝的书写复杂多变,对上帝的态度似乎也很难廓清.但从她所处的基督教背景和所受的超验主义、启蒙思想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可知狄金森对上帝的书写一方面揭示出了上帝的虚无本质,以及最后审判给人带来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在经历了疯狂的思辨之后,狄金森越来越理性地看待上帝.实际上,她对上帝的复杂情感揭示了人与现实、人与神之间的情感矛盾.狄金森的晚年诗歌所描写的上帝既反映了她的理性,也表现出难以释怀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被推崇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在其遗留下来的1 700余首诗稿中,有大约近600首诗歌是以死亡为题材的,是其一生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诗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描写死亡,向世人展现了其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在艾米莉·狄金森的笔下,死亡主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蕴。艾米莉·狄金森通过对死亡的描述,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她对死亡价值的判断体现了探讨生命真谛、扩展生命张力、让精神永恒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们虽然很难走近狄金森的内心世界,但百花丛中有她的暗香。在她的世界里,诗即花,花即人,人即神。狄金森正是用她不朽的诗歌中花的语言歌唱着生活中的爱与美,在父亲的领地上诗意地栖居着。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一位女诗人。她想象力非常丰富,诗作以想象奇特而著名,她的诗歌擅长以爱情、自然、死亡和永生为主题,探讨生命的本质,表现对爱情、生命、死亡的深刻洞察。作为19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创新思维和其独特的主题意蕴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9.
同诸多诗歌一样,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诗歌的魅力来自于两方面:思想和语言.在她看来,朴素明晰的字句能真正表达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由于她与外界几乎隔绝,她能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地用诚挚的心灵构筑属于自己的诗歌圣堂.读她的诗,我们仿佛在一幅幅美丽的剪影前驻足──一位淑女在万籁静寂中聆听宇宙并试图用心灵阐述宇宙的意义.目前,国内关于狄金森诗歌所表达的各种主题思想、精辟深邃的哲理等方面著述颇多,而对其载体本身,即其语言所赋予诗歌的魅力论及较少,本文斌从这个方面作一剖析.一,词汇狄金森一生有很多时…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被公认为美国 19世纪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狄金森不固守传统的音韵和格律 ,诗风自由 ,具有惊人的独创性。她对自然的感悟不同于一般浪漫主义诗人 ,她的自然诗不在寻求自然的原始性和浪漫性。她认为人和自然是各自独立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绝对无法真正拥有自然。因此在狄金森的眼中 ,自然的内涵和奥秘难以探寻 ,于是她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运用具体或自然的事物作意象 ,精确地表现了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尝试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这一认知角度研究其诗歌创作.狄金森诗歌中一方面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的女性意象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传统性别角色者互相论证;另一方面,这一性别图式也影响了狄金森诗歌的表达形式.她舍弃了诗歌的标题,对其进行抽象化和过程化以求遮住其深邃的思想.狄金森谜一般的诗歌既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一种委婉的对抗.  相似文献   

14.
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传统的影响,易安咏花词重神轻形,五彩纷呈的花意象象征着女词人高洁孤傲和卓尔不群的人格。但女词人终不堪封建礼教与传统诗学的重重束缚,哀怨郁结遂成为未走出男权文化樊篱的易安咏花词的主要基调。狄金森以花来象征女性意识,其诗作中“花”意象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女性从被动走向自主的转变过程。深受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影响的狄金森,其咏花诗所散发出的强烈的个体意识使她成功地突破并超越了男权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了女性的自强、自立和自尊。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她一生归隐幽居,却为后人留下了近1800首别具一格、内容丰富的诗歌。文章通过分析狄金森的代表性诗歌,考察她对生活、友爱、自然、上帝、死亡和永恒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期窥视这位女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阐明了她是一个勇敢执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6.
姥姥今年90岁了,一辈子生活在文水县农村。姥爷在世时,她只张罗着给姥爷过生日,好像自己没有生日一样。今年,在她90岁生日那天,我们全家为她过了一个隆重而又难忘的生日。那天,姥姥的小院装点一新,房檐下挂着大红灯笼,院子上空用小彩旗搭成了天棚,粉刷得雪白的墙上挂着姥姥在海南过春节时照的相片,院子里的亲戚、邻居们看着、笑着、议论着……姥姥住的屋里欢声笑语。我的表弟、表妹、侄子、外甥们围在姥姥身边,认真细致地打扮着姥姥。姥姥特别听话,任由晚辈们给涂口红、戴鲜花,给她穿上大红色的唐装和枣红色的绣花鞋,围上…  相似文献   

17.
狄金森主张描写自己熟悉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因而她的诗不可避免地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她的诗歌创作实践表明, 情来自内心, 先是有所感, 而后触景而迸发。她善于运用意象来提高诗歌的强度, 拓宽诗歌的含蕴。她能把握她所接触的事物的瞬间的感觉, 并注之以灵性, 造成一种包含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8.
在狄金森研究走过的这一百多年里,狄金森的经典作家地位逐渐确立。同时,狄金森的形象也经历了三次大的改变,从最初感情受挫的隐居者到超越时代的现代主义先驱,再到如今扎根于19世纪的解构者。狄金森形象的变化一方面归功于她诗歌和书信的编纂者们,为读者呈现出不同版本的诗集,促进研究的前进;另一方面也是文学理论发展,人类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魅力在于文笔的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更耐人寻味。从艾米莉.狄金森的思想世界入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从她儿时的宗教氛围和宗教启蒙开始追溯,到她对宗教的思考、依赖和反抗,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不管上帝的形象在她心中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诗人对上帝是皈依还是反叛,都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的形成进行了铺垫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亲情·性情     
黄雯 《中国农村》2007,(11):64-64
在QQ上与表妹聊天,她说:“我再也不相信亲情了。”我并不诧异。 表妹是舅舅的女儿,她的感叹也有她的道理。 去年,八十多岁的外公走了,留下八十多岁的外婆。外公在世的时候,尽管舅舅家早已经在同一座小城买了很大的房子,尽管外公外婆连煮饭都得费老大劲,但是老两口始终没有搬去跟儿子一起住。那时候,舅舅和舅妈每周末都到外婆家,换换煤气,交交水电费,一家人围着包饺子,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