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文化语言学不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人文研究的自然延续苏新春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文化语言学,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包括人文性在内的多重属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愈来愈为人们所理解,语言研究中的文化学方法逐渐在更多的研究者中运用开来。然而,此时有人认...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当代中国学术的一种新范型,它的初创成功对于中国现代语言学是一场涉及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科学革命,以致二者之间不再存在"共同语言"。中国文化语言学又是从中国现代语言学中脱胎而来,以致二者之间又构成复杂的扬弃关系。本文从汉语语法观、词论、句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清理并显示了中国文化语言学与中国现代语言学之间的扬弃关系,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因西文已有之规矩"的研究方法、治学范型与汉语汉字不可调和之文化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分析了中国文化语言学学者之所以能够初步实现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扬弃的原因,指出了继续扬弃中国现代语言学于中国文化语言学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外来语言态度的定量研究及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语以其惊人的速度和数量走进了我们日常生活和科技用语中,不同社会群体对于这类词语的使用持有不同的态度。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专业、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变量往往对语言态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用社会语言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我们了解到专业和教育程度是影响外来语言态度的主要因素。但总体而言,人们对汉语中外来语的使用持肯定态度,而在这态度的背后渗透着多种文化因素。因此,外来语的存在有着它的文化根源,要从心理文化、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三方面去分析外来语的产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语言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融汇贯通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研究对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索汉语汉字的文化真谛和中华文化的语言本质而构建起来的学术新范型。  相似文献   

5.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语言学以研究汉语的文化意义为已任。语言的文化意义是语言人文属性的反映。那么,语言及汉语的“人文性”,语言特别是词的“文化义”如何理解,也就成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必须首先对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系统看法:~是语言的人文性;二是汉语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从发动到现在,走过了近十年的路程。在初期,尽管中国文化语言学开展得风风火火,但研究者对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汉语的人文性,却一直避免给予明确的解释。1987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尚杰 《江海学刊》2024,(1):54-66
德里达式的文字学,进入西方语言学内部“攻破”西方哲学传统。这个传统是语音中心论或逻各斯中心论的。通过对西方语言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考察,对比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传统,德里达认为西方哲学和语言学传统忽视了语言的起源来自“原初文字”在场的痕迹。“原初文字”既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属于传统理性之外的“事实性的科学”,从而宣告了一种新文字的诞生,它遵循“危险的替补性”逻辑。  相似文献   

7.
论语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王建华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在语言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从宏观的视野来认识,词汇同人类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①为此,国际语言学界六十年代兴起的社会语言学提出了“语言的词汇同社...  相似文献   

8.
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于多元化。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90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文本分析,它已经广泛地吸引了政治学、语言学、历史学、精神分析、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变成了一种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活动,其要害在于“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批判,从而表明被称为自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历史和文化的营造”,其共同特征是跨学科性、批判性、以及策略性与诊断性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下半叶,语言学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随着所谓的“乔姆斯基革命”,结构主义的霸权地位被打破,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出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观念等等都发生了而且还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理论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就是在当代语言学快速发展的学术背景下编写的。一、关于《理论语言学教程》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和语言研究中的理论问题的科学。语言和语言研究中有哪些理论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教材因使用对象不同也会有不…  相似文献   

10.
王绍舫  赵奕 《理论界》2005,(6):186-186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受语言结构和社会语境的制约。语言的发展影响着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时代的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同。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联,探索词语的社会意义等要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理论语言学的世纪超越申小龙站在世纪之交,回顾中国的理论语言学,可以将它清晰地划为传统和现代两种范式。传统的理论语言学,贯注着浓郁的语言一文化整体观照的人文主义精神,举凡语言的性质、功用、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社会、语言研究的方法,都同文化问题、人...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语言学的世纪变革──评八年来《北方论丛》开展的文化语言学论争逸如,冯韧20世纪是历史悠久的中国语言学变革传统,采纳西学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世纪.然而就在这个世纪进入尾声的80年代后期,文革后进入大学的一代青年语言学者在他们的世纪回眸中对中国现代语...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和逻辑学角度进行语言研究的思想贯穿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了语言学中的逻辑流派。但在语言研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主要观点有所不同。对语言学中逻辑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能从一个侧面勾勒出语言学理论演变的大体轮廓。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文化则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在人文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在其语言上打下深刻的烙印。论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在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词义民族性表现形式展开分析,研究了语言特别是词义中具有的明显文化特征,认为如果处理不好这种语言上的文化特征对于跨文化交际会造成“交际短路、交际失误、交际障碍”的影响,认真分析、准确运用语言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其克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以‘交叉”或“融合”为特征的世界性网络系统的建构,一个全球化的交往和传通模型正在形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目前正面对一种全新的国际生活,“无论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还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新的生活实际上是各种文化交织的产物”①。在现代这样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的时代,人们面临着的选择,不同文化间的交往、合作和相互依存已构成新的生活方式。跨文化交际已经是回避不了的现实。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开始起步的,尽管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却始终抹不了西方语言学理论模式框架体系的深深烙印。即从80年代算起,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理论类的教材或专著已不下数百种之多,但大多是引介或编译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语言学理论著作或教材,框架体系基本上也是西方的,真正结合汉语实际建构符合汉语特点且对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有针对性有实效的语言学理论著作或教材却并不大常见,令人深为遗憾。不过,当我们今日读到骆小所教授主编的《现代语言学理论》时,则感到极大的欣慰。这…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首先论述了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的主要特征:语言学翻译观强调对等,文化翻译观强调交流.然后对比、分析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总结两者突出的区别性特点,接着以实例说明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的具体操作中的不同之处,最后得出结论,语言学翻译观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文化翻译观更适合当今世界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为代表,全面评述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缘起逻辑、理论方法及其学术性质,明确指出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螺旋式复归,是对立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学术新范型,充分肯定其历史性反拨与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术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方环海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就汉语语言学研究来说,因受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也在理论与方法上发生巨大转变,开始向现代语言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回顾和评述,归纳出其缘起、发展的学术逻辑和历史逻辑,即以义为本、形音义研究相辅相承和文本解读、文化阐释;同时认为这是受制于又服务于中华文化和汉语汉字的必然的结果;因此中国传统语文学得以成为中国古代人文学科的领先学科和基础学科。文章指出,鉴于中国现代语言学漠视这一逻辑而抛弃中国传统语文学,最终不能不陷入困境的教训,迈向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要能为普通语言学做出它应有的贡献的话,当务之急是要研究、梳理、接续以及深化、拓展中国传统语文学的这一学术逻辑和历史逻辑,而中国文化语言学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