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于铁流  李秉祥 《管理世界》2004,(9):67-72,80
本文根据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的走向趋势,指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中国而言,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应该主要通过派政府代表团赴美进行集中采购,而应采取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遵守和利用WTO规则,在充分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均诸如自动出口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发展国际贸易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贸易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依然是出口占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发展的有利地位,中国应该进行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对此从微观、中观、宏观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国家间关系,它的起伏和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政治气候的变化。在经贸领域,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等各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巨额顺差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显然已成为中关经贸关系甚至政治关系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主要成因何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工食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加工食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加工食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加工食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玮  张文婷 《管理世界》2013,(11):170-171
本文通过建立所有权原则下的二元和三元模型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并运用所有权贸易统计体系对中国对外贸易差额及中美、中日、中欧(欧盟)双边贸易差额进行重新估算。研究说明原产地贸易统计体系已经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真实利得。  相似文献   

6.
张岚 《经营管理者》2011,(12):127+119
本文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结合中泰两国2007-2009年双边贸易数据及各自历年的资本劳动数据,对中泰两国的贸易模式进行验证分析。结论表明,中泰两国的贸易较好地吻合了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中国的优势产品与泰国的优势产品互不相同,两国贸易互补性极强。  相似文献   

7.
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细化行业分类到SITC4分位数据,改进RCA指数测算方法,揭示出中国对美工业制造品出口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商品组,排序为:杂项制品66类、原料制品51类、机械与运输设备36类。(2)将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方法运用到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证实中美工业制造品静态产业内贸易平衡状况较差,大多数商品组趋向产业间贸易,少数商品组表现为垂直产业内贸易。(3)GL指数和Cj指数无法反映产业内贸易失衡程度和方向,本文提出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揭示出加重中美工业制造品贸易失衡和对贸易失衡起到平衡作用的商品组。(4)认为Thorpe和Zhang(2005)给出的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子中分类集合加总会造成扭曲,本文改进了该动态指数,并证实中美工业制造品动态产业内贸易失衡状况比静态产业内贸易失衡状况更差,中美贸易逆差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8.
纺织品和服装产品是我国与东盟的传统出口产品,作为双方均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后.如何发挥经济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和贸易集团化的整体优势.是双方在双边贸易和对外贸易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高技术产品的份额迅速增加。理论部分中,阐述几个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的有关概念的界定。实证研究部分主要从中日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问题等方面对目前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笔者就将对中日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以后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产业内贸易这种新型的贸易形式正在逐渐占据着国际贸易的显著地位,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共存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格局的重要特征。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SITC5分位数据,对2001-2009年间中日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日制造业贸易结构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比重逐步上升:以低质量产业内贸易为主、高质量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低质量产业内贸易呈上升态势,中国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中日贸易结构方面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贸易竞争性指数、产业比重等指标,说明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两者之间的偏差,运用简单的计量学方法对结构偏差做定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02~2008年)制造业的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偏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已经从低端的资源密集产业向高级转变,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偏差,结构升级不明显。产业创新升级能力及出口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际贸易学说之一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技术动态发展的角度解释和说明了国际贸易,并在世界贸易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该理论被认为适用于分析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但对于服务贸易,该理论的分析存在局限的地方.本文将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复杂产品融合了众多工业和学科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资本集中型产业。复杂产品制造产业链既有复杂产品的特殊性,也有制造业产业链的共性,总体呈现出“头重脚轻”、始端厚重末端纤细的特点。本文根据复杂产品制造产业链的这一特点构建了产业链结构模型,并研究了复杂产品制造产业链运行的基础——价值生成机制,为展开复杂产品制造产业链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珠三角地区因土地使用费上升、生态和环保标准提高等因素,致使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外部市场条件趋紧等问题凸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产业转移压力开始显现。因此,只有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区转移,腾出空间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才能使该地区内的产业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6.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的分工合作,是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可以从占总贸易的比重和贸易依存度以及分工与竞争力关系上来考察。通过分析发现: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HS84竞争比重较大,HS85和HS90互补较多。另外,两岸电子信息产品总的分工形式还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且祖国大陆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相似文献   

17.
叶珊 《经营管理者》2009,(17):242-243
本文利用2007和2008年我国前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截面数据,建立双边贸易引力模型,对我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贸易制度因素进行研究。并借助于回归模型对比和贸易潜力进行金融危机对我国双边贸易冲击的国别比较。研究显示,与我国建立FTA的国家如果属于潜力再造型,则双边贸易额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此外,我国与其他APEC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也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且多属于潜力巨大型,应尽量排除双边贸易障碍以推动贸易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中亚五国位于亚洲中心,更是中欧陆上的必经之路。因此,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中亚五国贸易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应在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的基础上加大对中亚五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深度,这样才能够更加显著的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水平的良好升级,以此来推动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家悦  周琼  刘灿辉 《管理世界》2013,(10):174-175
通过引入环境约束因素,同时内生化低碳资本,构建稳态增长率显示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失衡,则低碳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引发国内低碳资本相对报酬下降,阻碍低碳资本投入到低碳技术研发领域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低碳技术进步率就会降低,进而降低低碳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近日举行的第27届中国欧盟经贸混委会上,中欧双方终于针对已持续发酵近一年的光伏纠纷达成初步一致,明确将以价格承诺协议为框架进行谈判,来解决这个涉及200多亿欧元、几十万人就业的中欧第一大贸易争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指出,此次会议将有助于缓解中欧光伏双边摩擦,但两国间的谈判仍存变数. 中欧贸易博弈还将继续.光伏"烽火" 5月8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向27个成员国发去了一份调查报告,"认定"中国光伏产品奠须有的倾销"罪名",将贸易保护的大棒挥向了欧洲光伏市场上的最大出口国——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