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罗荣南 《源流》2015,(4):60
3月10日,郁南县连滩镇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南江文化(连滩)艺术节",10多万当地干部群众及省内外游客八方汇聚,共同感受这个民间艺术嘉年华及古老南江文化的魅力。连滩民间艺术节,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张公庙会",流行于清朝,民国时期最盛。明朝万历年间,倭寇常在广东、福建等地纠合土匪乱贼对民众进行烧杀抢掠,张元勋奉令执掌广东总兵,与百姓同仇敌忾,把倭寇土匪乱贼  相似文献   

2.
葡萄牙人获准在澳门贸易和上岸暂住后,趁机大兴土木,逐渐用砖瓦建筑固定房屋居住,数十年间,聚落成村。从1557年至1564年,葡萄牙人就在澳门建造了近千座房屋,使其变为初具规模的港口小城,也使其成为葡萄牙人在中国的唯一居留地。他们建造房屋事先未经中国政府认可,但因当时时局比较混乱,广东官吏对他们无暇顾及,再加上他们向中国官员不断行贿,所以不但没有得到制止,反而实际上得到了广东官府的默许。 中国人民强烈反对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但腐败的明政府仍对葡萄牙采取纵容态度,其后清政府也基本遵循了这种政策。于是,葡萄牙人在澳门逐步获得了以下三种权利: 一是居留权。允许葡萄牙人在  相似文献   

3.
葡萄牙人究竟是在何时入居澳门的? 葡萄牙人何以入居澳门? 这是探寻澳门历史首先就要遇到的问题。本文通过中葡史料的相互参证辨析,探寻并澄清葡萄牙人入居澳门的时间、关键人物及其史实,并进一步论述了明朝对葡人入居澳门的确认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元末明初和明代嘉靖、隆庆、万历等朝都有过倭寇的活动。其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的倭寇和海盗。闭关自守的明朝统治阶级为了扼杀资本主义萌芽,歪曲事实,把嘉隆间东南沿海地区要求出海从事正常贸易的  相似文献   

5.
从建国开始,明朝一直深受倭寇的侵扰.明朝一面加强海防,一面向日本交涉.由于倭寇,两国中断了百余年的交往重新开始;也由于倭寇,两国关系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6.
民族英雄戚继光,既是战功卓著的军事家,又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兵器发明家。在明朝的武库中,有一种称为“筅”(音:xian)的步战兵器,就是他所独创的。明朝中叶,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遭到破坏后,日本海盗“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抢劫袭扰活动急剧猖獗起来。当时,倭患集中于中国经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明朝政府为了保护其财源,先后多次发兵前往镇剿。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来到抗倭斗争最激烈的浙江战场。几经交锋后,戚继光发现倭寇惯于各自为战,凶悍异常,尤其善使短刀,其刀钢优刃锋,在格斗中明军所操之  相似文献   

7.
有关明中后期澳门葡人帮助明朝政府剿除海盗之事,中外学者历来争论不休.近来在韩霖<守圉全书>之委黎多<报效始末疏>中发现了很多十分重要的有关澳门葡人帮助明朝驱除海盗的新史料,为其他中文文献所缺载.本文以此新史料为基础,以期重新考证葡萄牙人帮助明朝政府剿除海盗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8.
澳门史研究:前进和困难──国内澳门史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门史研究:前进和困难──国内澳门史研究的动向张海鹏澳门自古是中国版图的构成部分之一。澳门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推测,澳门有中国人居住,大约始自南宋末年。但澳门受到人们注意,却始自16世纪中叶(时当明朝统治时期)葡萄牙人入居之后。人们通常所...  相似文献   

9.
澳门,又名为濠镜澳、香山澳、马交、莲岛等,最常见的是濠镜澳和澳门两名。 “濠镜澳”,澳门海面波平若镜,四五百年前以产蚝著称,所以称之为“蚝镜”,后人们嫌“蚝”字不雅,改用同义字“壕”或“濠”字,使蚝镜变成壕镜、濠镜,或镜濠。“澳”是港口之意,故称“濠镜澳”。 “香山澳”。这是二百多年前用过的名称。因为澳门原属香山县(即今中山市),故称它为香山澳。 “马交”、“马交”源于MACAU一名的译音。据说,在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修建了“妈阁庙”,来澳门的葡萄牙人于妈阁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丝割符的产生、兴盛、衰落的不同阶段与当时日本海外贸易的关系,结合幕府贸易方针、政策的转变过程,对丝割符建立、发展、消亡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社会作用、意义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丝割符是江户初期幕府贸易政策的产物 十六世纪以前的日本海外贸易主要是以中国为对象的朝贡贸易。一五四八年明朝最终断绝了与日本的勘合贸易。到了丰臣秀吉统治时期,中日交恶,“明朝商船似乎一度完全禁绝。”以葡萄牙人为主的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占据澳门经营中日间的中间贸易从中渔  相似文献   

11.
在明朝建立前,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大多采取开放、鼓励政策,中日关系的发展较为顺利。但明朝建立后,朝贡贸易和倭寇问题构成了中日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倭寇问题更成为中日关系的核心。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倭寇的不断侵扰成为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从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之后,就以澳门为基地,开展澳门──长崎、澳门──果阿──里斯本、澳门──马尼拉──墨西哥的国际贸易。但是,葡萄牙人的贸易活动,一直是在中国政府直接管理之下进行的,一直到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为止。本文通过明清中国政府管理澳门海关的历史事实,从一个侧面证明在19世纪80年代前,中国政府对澳门是行使主权的。  相似文献   

13.
明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与日本、中国海盗勾结,盘踞双屿港进行海上走私贸易长达20余年。文章通过对双屿港海上私人贸易兴衰的论述,就明中叶浙东沿海“倭寇”的组成,以及海上走私贸易对明海外政策的影响,作了简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建明 《中华魂》2013,(12):22-23
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明朝万历六年,二十四岁时中进上,官至仪制主事、右通政使、顺天府尹、工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先后在万历、  相似文献   

15.
倭寇侵扰始终是明代的一个严重问题。明世宗嘉靖时期(公元1522年——1566年)一直被我国史学界公认为倭寇猖獗、为患酷烈的时期。近年来,有些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嘉靖时期的“倭寇”,其基本成员乃至首领都是中国人,真倭即日本人极少,又不占主导地位。他们提出:嘉靖“倭患”的根本原因,是明朝封建政权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压制新发展起来的私人海上贸易,迫害海商。由此推论出:嘉靖“倭患”是由海商领导的反海禁斗争。这一斗争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此,笔者不能赞同,现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澳门在明代仅是珠江口外的一个泊口。16世纪初,葡萄牙海盗商船占领屯门,侵扰了中国南海,破坏了中外的正常贸易。中国人民通过艰苦斗争,将入侵者逐出了国门。此后,明政府宣布广东实行海禁。这个禁令主要是针对葡萄牙人,但使东南亚各国的对外贸易也大受影响。广东贸易市场顿时显得十分萧条。 中国古代称外国商船为市舶,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称市舶司。由于广东的海禁政策,  相似文献   

17.
明朝嘉靖、万历时期人侯继高,世袭指挥同知,历任把总、副总兵、总兵、都督佥事等官职,先后镇守广东、浙江等地.侯继高在任职期间,除了履行其巩固边防、防倭抗倭将领的职责之外,还积极笔耕,写下了<游补陀洛迦山记>、<补陀山志>、<全浙兵制考>和<日本风土记>等著作.其中<日本风土记>以五卷的篇幅,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日本当时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学、风俗、人情、爱好等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是今人了解和研究明朝人认知日本程度的颇有价值的文献.  相似文献   

18.
从会计史角度研究了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一家染店的账簿.它不是染店日常使用的日记账,而是从万历十九年开张到三十二年(1591-1604年)的盘点记录.以其中三年的盘点记录为例进行了个案研究,初步认定它们是一种原始的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19.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日战争 ,是中朝两国军民联合反击日本对朝鲜发动的入侵 ,维护朝鲜主权与独立的正义战争。邢作为明朝援军统帅 ,在朝鲜战场上谋略得当 ,指挥正确 ,为取得朝鲜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发展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倭寇进犯,在中国形成了研究日本的高潮,主要表现为有大量的日本研究专著问世,其中以《筹海图编》和《日本考》为代表。至清末,面对日本入侵的威胁,“日本研究”再掀高潮,在大量研究著作问世的同时,还出现了“留日”运动和译书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