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赖穗怡 《城市观察》2021,73(3):49-59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激活和拉动消费需求可以发挥重要引擎功能.探索广州加速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向与可行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面对挑战与机遇,广州应对标借鉴国内外成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先进经验,明晰优势与不足,聚焦消费升级,确立科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深挖消费潜力,延展流通产业链,构建多元高效产业体系,促进消费产业创新升级,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速增效.  相似文献   

2.
陈滢 《城市》2023,(1):47-54
世界上发展较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备思想交流活跃、创新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国际知名度高、交通便利、引领全球时尚及汇聚全球消费资源等共性,又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类型。笔者分析国内外消费中心城市特点,借鉴其相关发展经验,提出天津应着力构建以品质消费为核心的现代化大都市消费服务体系,构筑联结京津冀、辐射东北亚的国际化消费市场,构建本土性与世界性融合、传统性与现代性融合的特色消费体系,充实文商旅融合的沉浸式旅游消费市场,建设多档次、多层次发展的规模化核心商圈,并以现代科技赋能覆盖城市全域的数字消费网络。  相似文献   

3.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形象的过程中所传递的核心概念与聚焦点.应该看到,体育消费与城市品牌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反馈”机制,依托国际知名赛事和世界级体育明星,能够对全世界体育消费需求产生“巨大吸力”,进而快速重塑当地居民和全球对城市的态度与信心,传递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和城市核心价值观,对推广城市知名度,彰显城市影响力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俊 《城市》2007,(1):76-77
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该规划将北京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同时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新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将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包括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等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  相似文献   

5.
王忠武  关新  刘振芳 《城市》2004,(1):52-53
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依据,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搞好城市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因此,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保障这个中心.要立足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着眼于促进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超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上海在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和有益尝试.面向“十三五”,上海文化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向国际文化大都市标准靠拢;二是进一步雅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国际旅游强市建设,注重上海形象的塑造;四是加快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打造;五是注重文化消费主体的阶层化特征,培育健康向上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上海要贯彻交通强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战略,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构筑新时代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章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人民城市"的目标,分析未来五年上海交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十四五"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侯叶  王少斌 《城市观察》2021,74(4):87-94
在消费文化中,消费的符号化是最重要的特征.消费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建筑形象中.结合体育建筑的自身特性,提出城市体育建筑的符号化主要集中在类似于城市摩天轮的结构符号化、类似于商业建筑媒介界面的表皮符号化以及类似消费品品牌价值的明星建筑师三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国情以及中国体育建筑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片面追求符号化现象,进行"适宜的结构表达""理性的表皮设计""正确理解国外明星建筑师"的中国城市体育建筑发展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9.
扩大上海文化消费包括文化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两方面,这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提高人口素质、社会稳定和增强城市软实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扩大上海文化消费,关键在于树立都市文化消费品牌,发展文化消费价值链或集聚带,提升文化内涵和形象;重点是抓好"三网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大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培育原创文化,吸引文化人才,建立文化高地;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赖伟娟 《城市观察》2023,(4):29-37+161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免税经济可以加快吸引海外消费回流、提升国内国际流通效率、促进粤港澳零售融合、集聚高端消费资源,进而推进粤港澳消费市场一体化、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大湾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提升大湾区“双循环”枢纽能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免税经济具有较好的基础,但仍面临发展业态较为单一、消费限制较多、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发展免税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免税商品结构、优化口岸免税店布局、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提升离境退税便利化程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免税经济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1):42-51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国际贸易和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均十分发达。通过对上海服装、皮具、钟表、珠宝、化妆品五类13个进口高端消费品牌的详尽调研,研究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在上海的发展现状、背景、意义、主要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说明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对提升上海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上海商业的发展水平,使上海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并肩的国际大都市和商业中心,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胜毅  牛桂敏 《城市》2014,(1):46-49
正标志性产业是指特色突出、规模显著、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经济贡献大,能够代表一座城市或区域形象的产业的总称。电子商务业作为21世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当前中心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已经成为中心城市增加内需、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在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郊区新城建设已全面布局,中心城区正面临着诸多竞争压力和挑战,其功能及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已迫在眉睫.全球城市不乏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成功典型,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既要借鉴全球相关城市的有益经验,又要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创造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蒋媛媛  黄敏 《城市观察》2018,(1):116-123,144
在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的城市定位已经发生变化: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上,2040年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围绕瞄准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结合上海优势和国家战略功能导向,实现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促进上海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与全球城市相匹配的经济结构和软硬实力。  相似文献   

15.
王新新 《现代交际》2016,(4):117-118
文化消费过程实际上是人们选择、接受、消化知识化产品的过程,大学生离不开文化消费,而其文化消费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及城市文化的发展。本文针对长春市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了解我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征和内容,揭示其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研究对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推动长春市城市文化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学红 《城市》2006,(5):71-72
一、现代化城市及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心城市现代化,是指中心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也是城市内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基础设施和一切活动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类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80后”消费文化特征:世俗浪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上说,"80后"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是消费的文化而不是工作的文化."80后"消费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一种世俗浪漫主义消费精神.它来源于青春的浪漫气质、都市的浪漫情调、网络的浪漫空间.青春、都市、网络成为"80后"消费文化的三大标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市场力量相契合.从而使"80后"消费浪漫主义打上了世俗烙印."轻灵现代性"使得"80后"消费文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文化的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是"网络、新媒体"."80后"对消费美感做了自己的诠释,在他们那里,时尚就是美的,金钱美和自然美融合在时尚美中.  相似文献   

18.
聚焦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吴越文化等文化要素,讲好杭州故事,不断提高杭州旅游的国际吸引力。大力推进和深入开展城市总体营销,充分依托亚运会等各类赛会和节庆,积极申办国际展会和国际赛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推广“新消费·醉杭州”品牌。深化“世界美食名城”建设,积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方法论,完善国际化消费服务,努力创造人性化国际消费环境,全方位增强杭州城市消费经济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水平。继续充分利用跨境电商优势,打造“买全球”和“卖全球”高地,吸引国内外人才旅居杭州。  相似文献   

19.
赵继敏 《城市观察》2011,(5):118-123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城市的概念和评价标准有所变化。早期世界城市是指世界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确立,世界城市是指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和全球金融中心。21世纪之后,随着文化经济的崛起和人们对消费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性的再认识,世界城市有了新的内涵,正在从单纯的经济中心,转变为集聚科技、文化、娱乐、教育和医疗等多种高端才人的中心。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仅是发展金融业和总部经济,而是要从多方面入手,建设富有活力、利于创新、适宜居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相似文献   

20.
冯翔  王媛媛  李俊 《科学发展》2021,(12):62-70
上海具有发展旅游业独特的区位、交通、文化、资源禀赋和消费市场优势,对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和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求,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任重道远.按照"产品 营销服务环境功能管理"的顺序,上海应分重点分步骤有序推进,通过打造核心吸引物,找寻精准营销渠道,提升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依靠城市大母体环境,加强交通连通性和舒适度,强调企业主体行为,加强政府协同合作能力建设,最终实现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