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城市更新工作不仅涉及为人们所熟悉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投入、市场运作、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组织实施等与物质建设相关的诸多方面,更重要的是,与社区营造、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等人文社会因素也密切相关,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和细致的社会系统工程。社区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传统的城市更新与治理普遍停留在表象的物质空间层面,忽略了更新地段中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稳定的社会网络,缺乏对社区人文方面的深度关怀,出现社区文脉  相似文献   

2.
翟磊  赵萍 《城市观察》2021,(1):109-118
作为"三社联动"主体之一的社会组织近年来虽然快速发展并逐步参与社区治理,但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及程度尚显不足,原因在于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社会组织的规模结构与专业领域、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碎片化"的问题.为了使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从政府、社会组织网络和社会组织三个层面持续改进,建立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网络、分层分类的社会组织构成网络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网络,实现社会组织良性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其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并扩大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营造是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社区营造作为一项文化新政策,主要以建立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建构社区生命共同体为主要目的,强调社区文化建设要关注“人、文、地、景、产”五大社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制"的解体为城市社区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过程中,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社区治理,"多中心"治理都将是最终的理想状态。为此,在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探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世睿 《公关世界》2023,(12):28-30
在新时代中,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新形势对社区的管理产生了新的挑战。社区感能够大大提高居民和社区的情感粘连性,从而提高社区的凝聚力,使社区工作开展起来事半功倍。因此运用好社区感来进行社区营造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将从社区心理学和社区感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社区感的发展和研究情况,以及参考中国台湾社区营造的发展经验,探讨社区营造中社区感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6.
小山村桃米是台湾的一个传统农村,曾经经济凋落,年轻人纷纷逃往都市谋生,还因为村落附近有一个垃圾填埋场,自嘲为"垃圾村".1999年台湾9·21地震后,桃米以"生态社区营造"为方向,从一个传统农村向结合有机农业、生态保育和休闲体验的教育基地转型,变成了游客青睐的"世外桃源",这个"桃米奇迹"是怎么诞生的呢? 从"垃圾村"到"生态村" 行走在乡间路上,不同风格的标识牌提示着每个地方的不同资助机构,湿地公园和戏水池是"农委会"支持的,社区营造见习园区很多项目是"文建会"支持的,民宿生态池是"信义房屋"支持的,防小黑蚊涂油箱是中台科技大学和南投县环境保护局支持的……  相似文献   

7.
马西恒 《科学发展》2012,(8):99-102
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支柱。在如何提升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以"社区居民有效自组织、构建新型邻里关系"作为落脚点与着眼点、通过"睦邻点"建设,有力破解当前社区发展的深层次困境,为上海乃至全国社区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社区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对社区协同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区治理工作中,要重视社会组织的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和优势,促进社区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蓝宇蕴 《城市观察》2014,(1):129-138
近年来,政府力推社区建设,大有社区建设非政府主导莫属之势。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政府主导型"的社区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政府垄断性地把持着所有关键社会资源,并能藉此营造社区发展的制度环境与支持系统,建构超越社区自身局限的发展条件。但政府社区建设中的强势介入,一定程度上亦成为社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可能造成对社区谋取自主发展空间的一种挤压。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暂时还难以离开政府的主导性参与,但需以发展社区自治为前提,需根据不同的社区发展阶段,适时进行职能调整,以求政府与社区关系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不同学科对比研究法和社区居民深度访谈法,以厦门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为例,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项目背景 康乐社区"星火行动"——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双赢共建项目,是基于社工在该社区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所遇到的难题而提出的.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和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的康乐社区已合作开展社会工作近十年,在推进社工专业服务过程中,遇到了社区志愿者参与人数和动力不足的困难,使得社区建设很难在专业性和质量上有根本性提高.因此,社工将目光投向拥有较完善组织架构及党员资源的社区党组织,然而在探索中发现,当前社区党组织存在组织生活与居民日常生活脱节、组织生活僵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城市发展的促进力量之一便是社区建设,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动力,因而要促进城市发展,社区参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社区总体参与率低、参与深度不够、参与目标层次低、参与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已经成为现实,想要扭转该局面,必须对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在回归我国社区参与现状的前提下,我们以社区居民和社区两个主体作为出发点,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的困境,希望可以从中找出一条社区参与在"后单位时代"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3.
回顾过去,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展望未来,社区治理发展充满希望。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坚持加强党建引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包括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的参与,各种技术手段有效地提升了治理的效能,促进了资源不断整合,等等,都是长足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未来社区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儿童社区照顾中心坚持互助合作的理念,采用"党政领导、机构培育、自组织运作、社会支持、社区参与"的运作模式,在人员队伍、经费结构、服务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了服务方向上以需求为本、组织管理上建章立制、参与主体上多方协同、服务对象上分类细化、服务内容上综合支持等多项具有参考意义的服务工作策略。城中村儿童社区照顾服务从社区层面缓解了家庭照顾压力,满足了儿童基础性照顾需求,有助于儿童综合成长,促进社区照顾中心运营及其服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值得在同类城中村社区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社区居民自治是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新型的社会组织,是推动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在参与社区居民自治过程中增强居民参与意识、强化居民自治能力,对于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体系的生成中,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切实际行动的基础.从马克思哲学角度来看,"社会有机体"理论则是从唯物主义角度对社区内部组织权力重新调整和分配的探究,有助于厘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源.在中国化社会治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中,从早期高度集中的"单位制"到实现自治功能和多元参与治理的"社区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此外,对国外治理的研究方法的借鉴也有利于新时代下我国社区治理中党组织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对我国的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意义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治理中,城市社区协商民主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单位人向城市社区人转变正在形成,城市社区也就成为践行社会治理和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统一战线如何借此东风、乘势介入城市社区,推进城市社区统战,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本文以广州市某社区居民参与统战工作的现状为例,探索城市社区统战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协商民主理论为促使居民广泛参与城市社区统战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田晓虹 《社会学》2009,(4):47-51
战后半个多世纪来,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东京的社区治理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在运作机制上,从政府主导、官民合作走向多元主体参与;在价值取向上,从“以管理为目标”、“以物为指向”走向“以人为本”。国际化大都市东京,正在形成政府适时提供服务、居民自治组织、非营利团体以及地域内企业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共同营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以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经验层面考察了社区社会组织在我国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作用,发现我国的社区社会资本主要来源于非正式的邻里互动,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中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社区社会组织较低的发展水平。由此采用社会资本的视角,以浙江省H市SC区XY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三社"模式作为研究个案,考察双向培育模式的特征,对政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合理性与合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做出整体部署.为更好地了解意见的出台背景和有关内容,记者采访了司法部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