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首先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因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改造 ,认识资本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可分为萌芽、初级、中级、高级四个阶段 ,到了当代 ,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渐增长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可分为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四个阶段。社会主义自觉借鉴资本主义的一些经验 ,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完善发展等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总结这一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经验: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改革的历史地位与跨世纪中国改革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地进入21世纪,屹立于21世纪,必须进一步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加快经济市场化历史进程,是跨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经济市场化的伟大变革,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跨世纪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五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进程,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论述,并强调指出,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5.
在“一球两制”的当今世界 ,如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其相互关系 ,已成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理论课题。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述 ,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秦文志 《天府新论》1994,(1):105-105
毛泽东、邓小平在“一个中心”指导思想形成中的历史地位秦文志从以革命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使后者最终成为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体现了在我党领导下.中国由革命向建设过渡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蕴含有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战胜和代替资本主义虽然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长期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由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性失误,自1989年下半年开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急剧动荡,发生了向着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方向发展的变化,因而不可避免地在我国群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与社会党的关系,是影响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重要方面。共产党与社会党的理论、实践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共产党在划清与社会党的本质区别的同时,应善于吸收社会党的某些执政经验,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和判断社会主义标准的把握,历来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理论能否科学地发展,社会主义实践能否顺利地推进的首要问题。这个首要问题,对于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至关重要。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常常出现相当大的反差。或者是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使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发生右的扭曲;或者是离开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基础,从“本本”出发,抽象地谈论社会  相似文献   

10.
荣开明 《江汉论坛》2007,(5):142-143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使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近一百多年以来的低谷,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评价出现重大分歧,如何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全球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正确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航程,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并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前程。在"十二五"这一关键的历史新时期,深刻认识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影响,继续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 ,深刻地改变了 2 0世纪的历史面貌 ,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不足百年之中 ,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过蓬勃发展的高潮阶段 ,也有着经受挫折的低潮时期。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 ,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还有没有前途 ?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行得通 ?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还有什么意义等 ,这些都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所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十分重要的方面。只有正确地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貌 ,科学地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才能有效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在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逐步探索、深化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重要理论成果。只有在这样的层面上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剑敏 《社会科学家》2004,3(2):149-151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最后,解决好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孕育了现代意义的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发展民主和科学的坚实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过程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和科学意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决定了加快民主建设和科学建设的紧迫性,我们应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内涵、意义、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以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对半个世纪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沿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等六条理论轨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理论必定会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个总结了中国半个世纪建设和改革实践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卓炯先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理论解放的先驱者,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命题。本文对卓炯先生的创新理论和精神进行了概括和评价,指出在当前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要学习和继承卓炯先生的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出现过凯歌高奏,激荡五洲的高潮,也曾经历过巨大的困难、挫折和低潮。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作一些探讨。一社会的自然历史进程与人的主观选择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首先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受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热烈庆祝新中国诞生三十五周年之际,回顾我们为建国和建国以来走过的战斗历程,看一看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现实,就会深深地感到,我国的历史进程,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顺利程度,与我们能否很好地坚持唯物史观,是紧密地、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特别是唯物史观的胜利.我们要把中国的历史进程继续推向前进,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就必须自觉地反对和克服唯心史观,坚持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