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氛氨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注】《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n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涨棍,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  相似文献   

2.
《老友》2014,(6)
正母亲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很少走出村子,更不用说出远门了。前段时间,我要她到我工作的城市住一段时间。她还是闲不住,做饭、洗衣、擦地,家务都抢着做,我劝也劝不住。城市不像农村,家家户户会经常串门。在城里,就算两家挨着门也不一定认识。做完家务,母亲待在家里就会有些寂寞,不是看电视就是站在阳台上往外看。我便劝她下楼到外面走走,也可以到社区的活动室里转转,和小区里的老年人一起学学跳舞。母亲说不好意思,学不来。有一天,我特意带着母亲坐公交车到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广场玩。广场上,唱歌的、跳舞的,一群一群的老年人在那里活动。我本想  相似文献   

3.
刘小兵 《老友》2014,(3):41-41
正春节前,我把一直住在乡下的母亲接到了城里,除了春节团聚外,更多的是想让母亲好好安享晚年。母亲来城里后也很高兴,可春节一过完,她就闲不住了,每天忙里忙外的,不是搞卫生,就是把我们一家以往过冬穿的厚衣服拿出来浆洗、翻晒。总之,她很少有坐下来的时候。我见母亲一天到晚都闲不住,生怕她因过于操劳累坏了身子。这天,吃过晚饭,我和妻子出去散步,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话题就聊到了母  相似文献   

4.
朱云 《百姓生活》2010,(11):30-30
最近,母亲总喜欢带我去她的朋友家,每次出门前,她都会嘱咐:“丫头,打扮得漂亮点啊。”每每这时,我总能瞥见母亲站在一旁打量我,看着我化淡妆,看着我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当我容光焕发地站在她面前时,她会笑着说:“走吧,我们现在就开路了。”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生日     
杨惠卿 《中华魂》2012,(10):26-27
一过中秋节,我们大家庭中的下一个生日就是我母亲的。母亲生日是在农历10月14日,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中的28口人中,母亲把孩子们的生日记得十分准确。我们小的时候,尽管生活十分艰难,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在过生日的时候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后来我们长大出门在外了,每到有谁过生日时,母亲总是要想办法提醒一下,或打电话通知,或捎话告诉,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已愈天命的长子。唯有她自己的生日却老是忘记。  相似文献   

6.
旧衣·新衣     
《老友》2003,(10)
二十年前,我们都是穿着母亲给我们做的衣服;三十岁以后,母亲开始穿我们的旧衣服。那次,我们在家里整理衣柜,正为越来越多的新衣服没处放,又不知如何处理而发愁时,忽然听母亲  相似文献   

7.
王志文 《今日南国》2007,(19):76-76
我已经整整40岁了。很多人关心我的婚事,母亲更是盼着早点抱上孙子。但我至今仍然单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爱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爱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让她有一丝一亳的不开心。母亲原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普通工人,生了两个哥哥和我。在我13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这对母亲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我们三个孩子,她把一切痛苦埋藏在心里,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当时,母亲每月工资30多元,一家四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月领工资后。总是把钱分成几份,把必须交的水电费、应给我们攒下的学费等拿出来放好,剩下可冷的一点钱用来维持一家的日常生活。为了省钱,她学会了理发,我们哥仨的头发都是她理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好多年都没添置一件新衣服,每天从早忙到晚,人显得非常憔悴、苍老。  相似文献   

8.
王振国 《21世纪》2010,(10):58-59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价值尺度。 我出生在祖国边陲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穷极了,为了能让我们六个孩子活下来,母亲起早贪晚,没日没夜的到山里开荒种地。有一次,我和母亲铲完地回家,正在淌河时,山洪冲了下来,大水将措手不及的我们娘俩冲出了一千多米。母亲自始至终用她的双手紧紧地拉着我,生怕我被大水卷走。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称我是任弼时的大女儿,其实我排行老四。我父母共生了我们九个子女,有五个不是夭折,就是寄存在老乡家中没找回来。我是1931年3月出生的。那时我的父母在上海搞地下工作,后来中央政治局决定派我的父亲到中央苏区工作。父亲走后7天,我降生了,后因向忠发叛变,出卖了我的母亲陈琮英。不到一百天的我,随母亲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在狱中,我的母亲死不承认是共产党员,一口咬定是农村妇女,后经“互济会”出面营救,母亲抱着我出狱了。这时,党中央安排我母亲去中央苏区工作,母亲怕我太小影响工作,就把我送回湖南农村老家,直到1946年我15岁时,…  相似文献   

10.
爱到无力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相似文献   

11.
丁宁 《新天地》2012,(5):50
丁老师:您好!我母亲最近身体不太好,我心里有些着急。说起来我母亲可不容易了。父亲在我和弟弟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妈妈把我们抚养大。现在我弟弟已经博士毕业,在国外一家大公司做技术工作,买了房,也娶妻生子。他总想接我母亲到他那里去  相似文献   

12.
早晨,天气很冷很冷。星星点点的雪花,越下越大,变成团团飞絮,借助狂风的力量,像刀片似的向人们扑打过来。我和母亲没有借到自行车,必须步行到离我家三站的地方去学萨克斯。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鹅毛般的雪花夹杂在风中,打在我的脸上,针刺一般。还没走多远,我娇嫩的手,就被冻得  相似文献   

13.
西方审美主义文化、《圣经》文化经验以及以悲剧性的现代工业社会、激烈冲突的父母情感、母亲的甜蜜溺爱、弥漫的死亡阴影为主要元素的被抛入世的处身情境共同构成了D·H·劳伦斯先在性的存在领悟。这种先在性的存在领悟不仅决定了劳伦斯的创作意志和审美态度,而且也影响了他的生存之思的审美方式与审美内容。  相似文献   

14.
青衫 《社区》2023,(3):63-63
母亲常常为吃什么发愁,面对菜市场那么多的食材不知所措时就会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我在上班的时候接到母亲的电话,常常是随口说一句:“随便吧!”母亲最不满意我说这三个字:“随便还问你干吗?”我开玩笑地说母亲患上了选择困难症,母亲却怀念起过去食物乏的年代。鱼肉蛋不是经常能吃到,蔬菜有季节性限制,尤其是到了冬天,就剩下老三样一土豆、白菜、萝卜,母亲便会开动脑筋,努力为我们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相似文献   

15.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16.
生日卡片     
《可乐》2007,(10)
一年秋天,母亲生日,我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好多年过去了,母亲到德国探望在那儿教书的父亲。临行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妥善保存。一  相似文献   

17.
褚万茹 《新少年》2012,(4):18-19
我的父亲在别人眼里只是普通的农民工。但在我眼里,他却是我从小就打心眼里尊敬的人。他用坚强的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撑起了整个家庭,也让我充分地享受到了父爱的温暖和伟大。  相似文献   

18.
在我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代,家里有三个姐妹、我还有母亲,母亲在我幼时的记忆时断时续,再有就是继父,我们搬过很多次家,地下室、公寓,有时一家人还不得不分开,临时寄宿到亲戚家里,但都不过是在四个街区的范围内活动。最终,我们有幸搬到附近的一所小房子里,境遇算是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朋友禾是我们读书时公认的最幸福的公主。母亲是大学教授,父亲是一家公司老总,我们还在读研时,她的父亲就出50万元在北京给她买了一套单身公寓。禾是好客的女子,周末经常把我们这帮朋友召到房子里去,开一个热闹的Party。那  相似文献   

20.
坚强的母亲     
湘香 《社区》2007,(15)
母亲到我的单位来,问我是否需要些什么,我才想起好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不固定地住在我家或哥哥家,尽管我们都还算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