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沈敏 《云梦学刊》2023,(2):108-117
绥宁关峡苗族平话指示词系统呈现出“近—中—远”的三分格局。其指示词三分的强弱倾向在不同语义范畴中存在以下等级序列:空间>时间>方式>性状、程度,指示词三分带来了更为细分多样的进行体表达形式。通过与湘西南的湘语、赣语、湘南土话等汉语方言及苗语指示词系统的比较分析,可发现该语言区域指示词的一些共性,并据此推论关峡苗族平话的指示词系统是青衣苗人转用或借用该区域汉语方言指示词的结果,而非苗语底层指示词的遗留。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的同源词流传至今,往往在各地方言中留下它们的踪迹;考证同源词,征引古代训解与用倒无疑是必要的,但举证现代方言──活的语言同样应予重视。本文所考各组同源词,既首以古籍证其“声近义通”,又次之尽力以方言足证:把传统同源词考证与现代方言研究结合到一起。每组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词是方言中有的,故名曰“方言同源词”。论证仿章太炎《新方言》、杨树达《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即先书证,后方言。  相似文献   

3.
刘荣琴 《殷都学刊》2008,29(4):141-143
滑县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这成为滑县方言词汇上的一大特点。本文试从滑县方言词中合音词的类型划分及形成原因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湖南方言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方言包括湘语、官话、赣语、客家话和土话.春秋时期"古代楚语"已经成形,汉朝的"南楚"方言是湘语的直接源头.移民是湖南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五代以前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北方,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古代"楚语",进一步演变成湘语,形成官话和土话.五代以后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东南的江西、福建、广东,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早期的赣语、客家话和土话.周围强势方言官话也影响了湖南边区官话的形成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在这些方言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僻远地区产生过作用.  相似文献   

5.
系统调查和记录基本语料,建立有声音库,这是当代汉语方言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一个新的领域。从近两年湘南土话基本语料采录的实践中发现,惯常使用的从字音入手的语料记录方法,在应对复杂的土话调查记录时出现窘境,难以顺利获取自然真实的基本发音语料;而从词语入手,以词语为中心,并同步延伸至常用句,则能快捷有效地获取自然而真实的基本语料。调查记录的语音语料要做到永久保存,广泛共享,还必须遵循统一的标注规范,利用通用的技术工具,进行充分而简明的转写和标注。  相似文献   

6.
研究徽州方言。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对徽州当地社会的深刻了解.是不可能有实质性收益的。我是语言的矮子。无力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近日看到二篇帖子,一是《独具特色的黟县方言》,一是《休宁方言中的三音词》,深受启发,凭着一股热情,心血来潮地谈谈徽州方言。  相似文献   

7.
布依语固有词中有送气声母的只出现在第三土语区的一些方言点,这些方言的送气音主要出现在第3调中。第三土语的送气音不是原有的。根本的原因还是因语音简化引起的音系结构不平衡,为填补空格,取得新的平衡,在第3调中引入了送气音。大量贷入汉语借词突破了布依语音系格局,促发了送气音的产生,汉语的影响只是一个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8.
新田南乡土话是湖南“湘南土话”中较有特色的一种,土话中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湘南土话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显示“南楚”方言地域特点、山区丘陵区农耕文化特点、双方言区特点、与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特定的风俗心理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犁市是韶关市浈江区下属的一个镇,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境内方言主要有山边话和水边话。山边话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区,属客家话。水边话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武江两岸,土话居民自称为"虱婆声",《中国语言地图集》B13把它归为"韶州土话",庄初升(2004年)认为把分布于粤北地区的土话群称为"粤北土话"恰当一些。"粤北土话"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0.
黄启良 《学术论坛》2005,(2):146-15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历史的渊源,观音阁土话作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必然与古汉语、现代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自然现象、人及人的肢体、亲属称谓、生产劳动、物质文化等五个方面,将观音阁土话的基本词汇与普通话的基本词汇进行比较,分析了观音阁土话的特点,探讨了观音阁土话与普通话之间具有共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方俗词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中方俗词众多,本文利用现代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几个方俗词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察,尝试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2.
略谈关中方言若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林 《人文杂志》2000,(1):113-115
本文从常见的关中方言入手,佐以文献资料为证,认为关中方言并非土话,大多数都具有丰厚的文化渊源,是周秦汉唐文化长期积聚沉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佳木斯方言属于东北官话。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得佳木斯方言语音、词汇、语法都很有特点。本文就佳木斯方言语法和普通话进行比较 ,从词缀、程度副词、助词、兼类词等方面介绍佳木斯方言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方言语音相关度计算与亲疏关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湖南各县市方言语音特征数据库 ,并利用数据库计算出各县市方言相关系数 ,利用相关系数进行方言亲疏关系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南方言可以分为西南官话区、赣语区、老湘语区、新湘语区四个大区 ,客家话区和湘南土话区没有明显聚合成片 ,少数方言点的区属与已被接受的区属结论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白石道人歌曲>旁谱为据,考察了词乐与词律的关系.指出涉及词律的一些问题,诸如词调创作、入派三声、押韵方式及句法结构等皆出于协乐的要求,并且都能在旁谱上找到音乐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胡建次 《船山学刊》2010,(2):167-171
清代词学理论批评中的词气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清初为古典词气论的凸显期;二、清代中期为古典词气论的相对回落期;三、晚清为古典词气论的兴盛与深化期。上述三个阶段,标示出词气论发展到清代,其论说在曲折行进中呈现出不断承传、拓展、兴盛与深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立中 《云梦学刊》2008,29(2):159-160
湖南境内的汉语方言复杂多样:既有湘语,也有赣语、客家话、西南官话以及土话、平话、乡话等.但是,要从微观的角度在这些方言之间画出截然的分界线往往是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18.
孙克强 《江海学刊》2012,(1):208-215,239
况周颐对唐宋词史有过系统的研究,对唐宋词史有许多十分精彩的见解。其唐五代词观主要为,比较了晚唐诗与词的特点,指出二者共同之处是"丽而不流",其原因乃"风会所趋"。其两宋词观主要为,北宋词的主导风格为清空婉丽,自然天成,词境甚高;南宋词的风格特点是意境沉着、寄托遥深,思想价值最高。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他对唐五代词特点的阐述是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偏颇的矫正;第二,况周颐对南宋词人的一些认识受王鹏运、朱祖谋的影响又有发明创见,不乏独特之见也有深文周纳之病;第三,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是其重、拙、大理论的重要体现,由此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其重、拙、大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由宋至明,“格”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并得到承传;二是清代前中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及理论提升;三是清代后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得到进一步运用,其理论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阐说。上述历程,标示出“格”作为我国传统词学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引入、承传到提升、深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典词学正变批评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可概括为一、宋代古典词学正变批评孕育与起点确立;二、明代古典词学正变批评彰显与对词体进行抑扬;三、清代前中期古典词学正变批评兴盛与批评维面张开;四、晚清古典词学正变批评深化与批评视野融通。古典词学正变批评的发展过程,鲜明地呈现出承传、转替、融通与消解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