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存章 《经营管理者》2011,(3X):394-394
注聚驱抽油机井由于产出液含聚合物,导致地层供液能力相对变差,举升过程中的受力状况也与水驱油井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针对胜利油田注聚驱抽油机井的生产特点,研究见聚油井的IPR曲线,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有杆抽油数学模拟方法开发注聚驱抽油机井参数优化软件,指导现场生产。通过使用该软件,对见聚油井的生产参数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周期注聚驱油机理,提出了北二东西块适合周期注聚井区和油井特点。实践表明,周期注聚技术,可重新调整压力场,扩大注入液的波及体积,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为其他区块进行周期注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在聚合物驱中、后期进行井网加密,改善油层发育较差、连通不好区块聚合物驱效果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改善某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通过在注聚过程中不同(井网)加密时机的实验研究,给出聚驱中、后期合理的加密时机,模型上油水分布以及含水率、采收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聚合物驱中、后期合理利用井网、进一步改善聚驱开发效果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渗流场平衡及多井干扰理论分析了渗流场的改变对油井产量造成的影响。某区聚驱空白水驱在投产-关井-开井后,地下渗流场发生的显著变化,找出产量恢复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调控开井后笼统井采取缓慢恢复注水,分层井采取限制层停注的做法,为缓解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及减缓渗流场方向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杏北某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注入井不同分注时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由于在含水下降期实施分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注入强度,以至于动用程度难以进一步提高;注入井在含水低值期、含水回升期实施分层注入可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不同阶段分注均比全过程笼统注入提高采收率0.35-1.31%。  相似文献   

6.
本着注好聚、注够聚,提高聚驱质量的原则。通过对分散溶解、转液存储、增压计量和混配注入等几个环节的仔细分析研究,发现干粉物性、配液水质、电机转速、阀门弯头等因素对聚合物溶液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叠加作用造成聚合物溶液的注入粘度远远低于设计目标,直接限制了聚驱效果。针对以上问题逐项分析摸索,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找到并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的解决了生产难题。在保证注入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大幅度的提高了注入液粘度,保证了聚驱质量,收到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动、静态资料,结合数值模拟与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聚驱后剩余油潜力,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并提出了注聚末期切实可行的调整挖潜手段,使区块含水回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油层动用程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SN油田聚驱后采收率已达到50%以上,如何合理高效开发二类油层已成为SN油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三元复合驱是继聚合物驱后一种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技术。矿场试验表明,三元复合驱在一类油层中的运用效果好,找出适合某油田二类油层三元驱的体系,开展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室内研究,提高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将对SN油田原油稳定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9.
X四~六面积目前已进入注聚后的含水回升期,受层间非质性的影响,油水井受效不均衡,造成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挖潜空间逐渐缩小。为此,采取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注入井潜能,实施周期注聚调整方案,改善了在该区块驱油效果。总结了周期注聚期间的动态反映特征及初步认识,为今后进行周期注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油井产液、含水并参考集油半径、原油物性、管径等指标,将油井分为停掺集输、掺常温水集输两大类,同时又将掺常温水集输井细分为ABCD四种类型。主要研究了在夏季1.2-1.8MPa掺水系统压力下,不同类型掺常温水集输井的油压、掺水量、回油温度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得出了单井合理掺水量的下限值。探讨了油井产液、含水、原油物性、集油半径、管径、环境温度、掺水系统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夏季油井在不同掺水系统压力下合理掺水量下限的确定、冬季单井掺水量调控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崔月岭  董健  李毅  刘捷 《科学咨询》2007,(23):52-52
在油田普遍采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新技术的同时也产生了含聚丙烯酰胺(PAM)污水的处理问题.含聚污水粘度大,含油多、乳化油稳定,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及设施难以使该污水处理达到回注水质的标准.利用聚结式溶气气浮装置在胜利孤岛油田进行了含聚污水除油工艺试验,在进水含油在1980.0mg/1~3720.0mg/1之间时,出水含油能稳定保持在5.0mg/1以下,达到了相关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剖析热洗的内在机理,确定了热洗周期和热洗时间的原则,研究如何用运用不同的热洗方式确保不同层位、不同区块、不同驱油方式、不同举升方式的机采井的热洗效果,确保了机采井的合理泵况,减少了耗能,降低了生产维护成本。流压的高低决定了热洗时间,而含水、见聚浓度、举生方式则决定了热洗周期。  相似文献   

13.
应用西帕切夫水驱曲线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指导葡北油田压裂选井选层方法,可提高油井压裂方案符合率。结果表明,油井压裂效果除受井层条件影响外,还与压裂层段划分、压裂方式选择、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要提高油井压裂方案符合率,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螺杆泵的优势,在出砂井、停产井、高凝油井、普通稠油井及高含水井上开展了螺杆泵采油试验,并对螺杆泵采油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试验表明,螺杆泵可延长出砂井的检泵周期,实现了普通稠油井和高凝油井的正常生产,并且在稠油高含水井上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影响抽油泵泵效因素,并探讨后续水驱抽油机井影响泵效因素,确定合理沉没度和下泵深度。分析表明,含水、泵深、沉没度对泵效影响较大。该方法对后续水驱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机泵杆参数设计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TFM-500原油-天然气-水三相流量仪连续测量技术,可对原油、天然气、水进行不分离连续计量。该仪器具有无放射性,无分离罐,对原油密度无限制,24小时自动计量油井产油、产气、产水的瞬时和累积流量等特点。在汽驱排液井高产液、低产油、产液温度高、波动幅度大、含水率变化大等条件下,工作正常,计量准确,可实现油井生产在线监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油井计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阐述微生物菌液性能及其吞吐采油作用机理,系统地总结了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在“350”m地区的应用情况,并取得一定认识,对于含水低、含蜡量高、原油粘度高的中、低渗透油井,微生物吞吐是一种很好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聚驱开采后,脱水单耗上升较快,主要现象表现为脱水电流增加,电场运行不稳定。分析了影响脱水单耗原因受设备、温度、加药量、压力、液位、员工操作和原油物性、供电质量等因素影响。通过设备改造、破乳剂优选、控制方法调整等措施,年脱水单耗明显降低,为今后聚驱开采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矿油、水井,水驱调整方案制定时,把注水、产液结构由层系间优化转变为层系内不同含水井、不同含水层之间的优化,将水驱油井按含水、沉没度进行分l级,对不同含水级别的井,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捉液和控液,使柏区油水井在注采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无效、低赦注采循环,结合各项油水井措施,控制产液量。优化注、采结构的调整,使水驱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二类油层注聚试验区动态变化情况,结合油层发育状况、沉积特点、注采井连通状况,分析萨南地区二类油层注聚见效特征,并提出了二类油层注聚的初步认识,为二类油层聚驱推广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二类油层注聚各采出井见聚情况及见聚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