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迪迪 《东西南北》2009,(4):73-73
初见小沈阳是在中央电视台2008年春晚彩排,小沈阳这个名字刚刚被娱乐记者们所熟悉。看到记者,小沈阳显然还没有习惯,目光中有腼腆,甚至惊慌。一个草根对于一下登上全国最为荣耀的舞台是有些不知所措的。  相似文献   

2.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而掀起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西方各种“思潮”、“主义”大量涌进,迫使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在中西文化交汇中,重新组合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的以“全盘西化”为主体形成“西式”文化心态;有的以“东方精神文明”为主体形成传统文化心态;有的以“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形成“中西合壁”型文化心理结构。老舍没有赶上这一代知识分子在金戈铁马、大浪淘沙下所作的文化心理选择,他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的情势下登上文坛的。这就决定他在登上文坛的同时,就带上  相似文献   

3.
谢晓雯  雷忠 《社科纵横》2007,2(10):137-138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的重大课题,而对此问题的探索则开始于洋务运动。这主要在于鸦片战争后,登上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除了具有一定权力,为洋务新政开展提供了一定平台外,同时还在于其思想及行动都表现出追求现代化这一光辉前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2011年圣诞前夜,无论是特拉法尔加广场的圣诞树还是圣保罗大教堂的钟声,都努力装点着伦敦浓浓的节日气氛。就在这个时候,45岁的河北人秦刚挥别这个工作了15个月的城市,登上了从伦敦飞往北京的国航CA938航班。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入主克里姆林宫到2012年第三次登上总统宝座,在普京辉煌的仕途背后,除了他个人强大的治国能力之外,还隐藏着一位运筹帷幄的幕后英雄——俄罗斯现任副总理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  相似文献   

6.
简论奕欣在北京政变中的作用齐春晓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西太后叶赫那拉氏和恭亲王奕欣联合发动了宫廷政变,从此,叶赫那拉氏登上了政治舞台,政变中,西太后固然是中心人物,但纵观政变的前前后后,恭亲王奕欣起到的作用并不比西太后小。可以说,没有恭亲王,...  相似文献   

7.
发自黑土地的呐喊——浅谈萧红作品的特色刘春生萧红从1933年在哈尔滨登上文坛,到1942年病殁香港,创作生涯整整十年。这十年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人们称道的“三十年代”,这是最引人注目,最为辉煌的时期,涌现出众多的文坛新秀和左翼作家。在这个动荡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革命”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出于反封建的需要,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家们以从西方输入的“西学”为武器,对中国封建的思想文化即所谓“中学”、“旧学”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这一斗争遍及于思想、文化、学术的各个领域,“道德革命”、“史学革命”、“文界革命”、“诗界革命”等口号先后被提了出来,在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这一斗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试图对中国进行资本主义变革的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这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大变…  相似文献   

9.
Tico 《东西南北》2011,(18):62-63
乔治·阿玛尼是第二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设计师,在此之前,只有迪奥曾获此殊荣。他是上世纪80年代崛起最快的商业传奇,从后起的黑马到确立大腕地位。只用了不到十年。7月11日,是他的77岁生日,这位老将没有退休的念头,还打算来趟中国,看看最新开张的旗舰店。  相似文献   

10.
郭靖第一次登上桃花岛就被黄老邪圉在了洞中.俏黄蓉心机聪慧.将信息藏于食物中传递给郭靖,而早被囚禁于此洞15年的老顽童也多亏借了郭靖的光,才得以逃离此处。  相似文献   

11.
The basic trends and principles of the great-power foreign policy of China took shape many centuries ago under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Confucian ideology. The relations of China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were built on the notion of China's grandeur and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over all the peoples of the world. Thus, even in ancient times, in the Han era, it is noted in one of the messages of the emperor to the Hsiung-nu chieftains: "The Khan rules with power and truth, the leader of all nations. All who dwell under sun and moon are his servants."  相似文献   

12.
景风华 《社会》2016,36(2):31-57
在发生母杀父的人伦惨剧时,子女应当如何作为是困扰中国传统法律的难题。中国传统士大夫就这一问题的论争主要围绕着对《丧服》等经典的诠释展开。在“继母杀父”的案件中,孔季彦由“绝生母”推导出“绝继母”,而汉武帝从“继母如母”的经义本身得出继母身份的存废依据,魏晋丧服学家则进一步提出继母可能因失去配父之义而丧失母名,然亲生母子关系却不会断绝的观点。在“亲母杀父”的立法之争中,窦瑗立足于父系伦理,强调“父尊母卑”,要求人子“为父绝母”,控告母亲;封君义则站在孝子的服制立场上,认为子女对于父母的情感是相同的,理应保持缄默。后一观点的阶段性胜利使中国传统法有关母子关系的规定在父系家族伦理秩序中呈现出别样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庞骏 《阅江学刊》2012,4(1):59-68
皇帝举行元服礼的年龄和政治时机是皇帝政治地位变化的重大转折性事件之一,是皇帝亲政的重要时间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加元服共计19人次,举行元服礼的年龄或早或晚,并不一致,从11岁至20岁不等;各朝礼家所定的年龄也不统一。其原因主要在于皇帝参政时机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话题:一方面,元服礼后皇帝开始亲政,其法赋权力产生变化;另一方面,当幼主在位、皇太后临朝时,太后何时"归政于王"是关涉皇权最高权力移交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明代社会思潮与《水浒传》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日晖 《求是学刊》2004,31(3):100-104
明代中后期的经商思潮和人性思潮是封建社会的新生事物,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浒传》的接受过程中也烙上了影响的印迹。主要表现为:《水浒传》的接受者对义与利关系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对小说中的理学倾向及儒者形象进行讽刺批判,反对虚伪的礼教,倡导真实自然的人性,以及禅宗思想和对《水浒传》趣味性的高度评价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胡冬雯 《社会》2016,36(1):99-123
在中国西南地区,国家力量通过改土归流,促使地方社会组织和文化转变,建立了官员治理之“民”间的平等地位。清乾隆年间,四川省金川县的嘉绒社会经历了裁撤土司、设立屯兵、划分土地与征税等一系列变化,但嘉绒人的房名制度、阶层内婚和劳役的存在,共同再生产了土司时代的等级社会;加上国家对藏传佛教的认可,土官获得了基于宗教的传统政治权威。嘉绒社会呈现出不同于华南和西南其他地区的国家进程。  相似文献   

16.
周丹丹  李若晖 《社会》2016,36(5):197-221
“知母不知父”的母系社会学说在西方和中国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学术命运。在西方,它作为一个学术命题已被基本否定,但在20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界却被广泛接受。西方“母权社会”学说体系的坍塌,为我们反思中国自身“知母不知父”之说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契机。晚清民国之际,这一话语体系被引入中国,之后被历史学家用来构造了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个特定时期,以期证明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外乎于人类之普遍历史。重新回到中国古代的经典文本自身,我们发现,在道家和法家的思想脉络中,“知母不知父”具有各自独特的思想内涵。先秦文献所展示的思想世界与20世纪套用西方学术术语对其进行的描述之间存在裂缝。本文将梳理“知母不知父”的中国谱系,反思这一断裂对当今探索社会学本土化的意义,并由此发掘与阐扬中国社会学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7.
Bertha Reynolds, one of the foremothers of social casework, is known for her commitment to social justice and the struggles of poor and working people. Her ideas about brief strengths‐based practice, which she taught when she supervised social workers at the National Maritime Union between 1943 and 1947, are less well known. She presented these ideas with case examples in her book Social Work and Social Living, a work that includes a critique of society, social policies, and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The author contends that Reynolds was ahead of her time in her conceptualization of brie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郝松枝 《唐都学刊》2002,18(1):42-45
武周时期曾出现过不少酷吏。关于武周酷吏的定位 ,不仅影响到对武则天的评价 ,而且关系到如何认识武周社会。武则天是个铁腕人物 ,她为了打击政敌 ,巩固地位 ,不惜重用酷吏 ,制造冤狱 ,但这并不能说明她生性残忍 ,“阴鸷好杀”。酷吏是上层统治者之间矛盾和斗争的产物 ,他们的大量出现只是制造了统治阶级内部一系列混乱 ,并没有影响到武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9.
李颖晖 《社会》2015,35(1):143-160
基于结构决定与相对剥夺的两种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了教育程度对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复杂影响路径。教育程度作为优势性地位获得,对分配公平感存在正向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但这种正向影响也存在条件性:教育作为个人地位投资,激发相应的回报期待,随着基于教育投入的期待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正向影响会降低,且教育程度越高,降低的幅度越大。这一条件性的发现有利于解释既有研究的矛盾结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涵:当教育投资作为“制度化手段”无法实现地位获得这一“文化目标”时,这种“断裂”可能会引发“分配不公”的心理失范。  相似文献   

20.
七千年前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印章在战国时期传入中国,压盖印章的封泥则在造纸术发明五百余年后转变为纸张。石碑起于战国时期的秦国,贵族彰显孝廉之风使得刻写墓志铭的石碑盛于东汉。以后为了书同文和一统今古经文之争,东汉皇帝利用石碑刻写经文。唐代佛经的传入,动辄就要捺印成千上万次佛像的宗教习俗,促进了印章与石刻拓片技术的应用,终演变成印刷术。冯道的贡献在于儒家经文的勘定和考生读本的普及,而非雕版印刷的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